大众创业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1852分 |
注册:2016-1-29 |
发表:663(248主题贴) |
登录:1597 |
|
|
陈春花的观点与文章,怎么没人转载了? |
以前,各大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时不时总能看到转发陈春花的文章。但自从学历问题被曝光、继而从北大辞职以后,她的观点与文章就从朋友圈消失了。我简单搜索了一下,发现她其实一直在发声和写一些东西,只是没人再关注、再转发罢了。
陈春花现在写的东西和以前写的东西相比,难道水平显著下降了吗?我无法客观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常理判断这种可能性很小。作为专家学者,随着阅历增长,水平应该是增长的,观点与文章应该是越来越深邃。那为什么此前非常推崇她的“粉丝”们现在不再转她的文章了呢?人还是那个人,方向还是那个方向,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只是头上顶着的“博士”、“北大教授”等光环没有了。
我以前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她博士学位造假问题:“博士不等于高水平,没有博士学位不等于没有水平”。在我们读书的年代,硕士就可以留校教书。至于陈春花女士的水平,我不便直接评论。不过前几年她的书好像确实卖得不错,说明至少作为大众商业和管理读物,其水平还是获得了大众市场的认可……
然而,这些年我们却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博士”已经泛滥成灾,更早以前仅局限于高校,现在则是企业管理者、政府官员……毫无疑问博士变多了、变水了,陈春花女士只是其中的一员,博士这个TITLE的光环看来市场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小。当然,被博士头衔的光环异化的不仅有陈春花,还有她的粉丝们。
从陈春花文章不再被关注就能看出,很多人认可的不是陈春花的观点,而是北大教授陈春花的观点。失去北大教授与北大院长“光环”的加持,陈春花观点的价值也就大幅贬值。而这正是问题所在:说明很多人真正看重的不是她的文章的价值,而是名校教授头衔的价值。
其实,类似的情况不少:有些人唯洋人说的就是对的,有些人唯上级说的就是对的,有些人唯有钱人说的就是对的……这些人唯一缺乏的就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并不容易,我们平日里最爱挂在口中的一个词:“创新”的底层基础便是独立思考。为什么漫长的封建时代我们没有产生影响现代科学的体系性创新?如果考试都要求写“八股文”,创新岂不更是天方夜谭?为什么我们缺乏革命性创新的企业?如果社会的价值判断是“有钱能使鬼推磨”,那还有多少人会去做费力不一定讨好的革命性创新的事儿呢?所以独立思考其实不是简单的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问题。
所以,机制设计是经济学(我想也可能是社会学)最有趣、最核心的课题之一。创新的基础是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基础是每一个个体得到尊重。所以,创新就只可能被由下至上的机制推动,而不可能出现在由上至下的机制中。如果独立思考普遍缺失,那一定是社会机制出了问题:比如独立思考是被激励还是被限制,比如法律是保护创新还是经济利益等等。
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领先的创新型企业都十分强调员工的自主性(比如采用OKR考核)、十分强调轻松、自由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更加扁平、灵活的组织模式。因为只有充分尊重个体,激发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这些企业才能保持可持续的创新的核心动力。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做大以后就会得大企业病,最典型的便是庞大的金字塔结构的官僚体系,个体的独立思考的动能被庞大的官僚体系所制约,创新失去了底层支撑而变为少数人的周公梦蝶。我们很难看到转型成功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因为在中国这种市场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几乎都是老板的一言堂,在一个完全由上至下的金字塔体系中,独立思考和创新是一种奢望。很多跨国企业最终也因庞大的官僚体系而逐渐走弱。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在刚加入公司后不久因为对这种官僚体系的厌恶甚至一度想辞职。当然,我们也知道在他主政通用电气的时代打造了现在被广泛采用的跨职能组织的工作模式。
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要为企业解决问题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顾问不能只提意见,而是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It could be better if…十分重要。独立思考能力是入门的基础。同样的,如果大多数人不管是在看陈春花还是李春花的文章的时候,都是抱着It could be better if…的态度,我想以这种态度不管转载也好,不转载也好,都会是另外一种境界。
(梅竹/华源观评)
尴尬!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正因为张维迎们瞎扯胡掰,澄清闭关锁国等问题尤其重要
如何看:人大杨其静-清华胡鞍钢被对比刷屏
怎么看《华为声明:与陈春花无任何关系、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当代伤痕文学代表作《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武大选调生顾烜小作文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