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1852分 |
注册:2016-1-29 |
发表:663(248主题贴) |
登录:1601 |
|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应该塑造怎样的新型生产关系?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是一个最大亮点!当前,社会各界对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讨论、建言献策,凸显我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和迫切感。相比之下,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当今,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生产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地研究新型生产关系,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其实,中国高层领导已经注意并重视“新型生产关系”这个问题!
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的内在逻辑。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主要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起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以新型生产关系赋能新质生产力。
梳理新质生产关系的内涵:
自从250年前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目前正在迈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道路上,其主要的技术特征分别是,第一次机械化(煤炭+蒸汽机)、第二次自动化(石油+内燃机)、第三次信息化和网络化(互联网+计算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械化+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结合,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社会生产方式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按照马克思的论断,只有生产力的提升,而没有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是工业革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没有真正到来,“革命”是要在科技创新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要对传统的生产制造与价值分配体系,产生颠覆性的改变。虽然无法确定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未来哪一天能实现,但是全球制造业强国正在纷纷行动起来。
不过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总是会带来劳动就业问题,大量工人的工作会被智能化+自动化的机械取代(比如:无人码头、黑灯工厂,都是大批量减少人工的)。相比人工生产力,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生产劳动可以不用休息、不用培训、没有懈怠情绪……很多人必然面临失业、或工作转型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南宁少年群殴事件-香港废青暴乱,3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按照过去一二三次工业革命会使传统行业的打工人陷入失业状态,但大量人失业是短暂的,终究会有新兴的产业诞生,不过转型也一定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如果没能快速融入新的行业,那淘汰是必然的!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传统打工人的出路在哪里?
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有多少新的就业形态产生(比如:快递员、网络主播、自媒体运营、无人机飞手、旅游策划师、物联网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网贴内容审核员、AI新闻审核编辑、AI经纪人…),
另一方面看自身能否快速融入新的产业中。
那些适应力不强的人、年龄偏大不学习掌握新技能的人,又将何去何从呢?
如果从转型这条路来看,这类人好像真的没有出路可言。工业革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也是有一个进行过程,传统行业会在这期间慢慢的转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完成迭代,所以,转型主要面对的是年轻打工人,他们的转型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能快速适应新时代的到来,那真的就日子艰难了!
在现在的生产关系分配机制下,失业就代表没有收入,如果一段时间内就业指数不景气,何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如果内需消费起不来,国家经济增长就没有支撑!
当今社会正处在第4次工业革命前夕,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广泛应用,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产要素,农耕社会是劳力、土地等,发展到工业社会是劳力、土地、资本、管理等,当今时代已经发展到劳动、土地、资本、管理、技术、算力、算法、数据等多个要素。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要素成员逐渐增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质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变革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等生产关系要素正在重塑。
发展新质生产力会产生新的业态,这也需要配套制度加以保护和规范。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为特征的纺织业、以火车和汽动轮船为代表的交通产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产业进一步更新和丰富,有了汽车,另外还有了电力等新的二次能源产业;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则出现了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这些新产业新业态往往都伴随着新的企业和行业管理,政策层面也不断有新的制度诞生。
比如,内燃机的出现带来交通产业变革,催生了交通法的演进,英国19世纪中期就颁布了“红旗交通法”,世界其他各国后来也都逐渐有了自己的交通法,并且随着交通产业发展不断变化更新。
再如,随着信息产业发展,对应的法律法规也不断出现,美国上世纪60年代就颁布了《信息自由法》,后又制定《计算机安全法》、《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等更多相关法律。
在当下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人工智能+”又给交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等,这使现有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迫切需要更新。同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尤其是与更多行业融合,及时补齐相关立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格外关注的领域。某种程度上,哪个国家能够尽早建立和完善既促进新技术市场化,又能防止相关伦理、安全和隐私等方面问题的法律法规,哪个国家就能更早也更好地收获新技术带来的果实。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业态的同时还会带来产业格局层面的重大变化,带动新的产业体系出现。而要适应更大变局,就需要有基于更高视角和认知的战略前瞻,在规划上进行超前部署,在法律法规制定方面拥有先进理念和思想指引。而每当产业体系发生变革,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护传统产业的公正和平稳转型,这是历次工业革命和巨大变革中都需面对的情况。在这种转型中,如何使传统产业继续保持阶段性的有序发展并逐步实现平稳过渡,包括避免相关就业人员遭受过大冲击,帮助他们转向新的行业,都需要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层面予以考量。
当前,新质生产力更多地产生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绿色低碳等领域,这些数字化、新能源产业一方面对传统产业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又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并促进后者转型升级,以“互联网+”“区块链+”“AI+”甚至“可再生能源+”等方式促使那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另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具有布局未来的意识,如何前瞻性地在制度上为未来产业发展预留空间,也是制度创新的一篇大文章。欧盟2020年就开始反思“工业4.0”战略并对“工业5.0”进行谋划,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总结起来,就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推动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加大研发投入等资源支持,同时还需要在企业、行业、国家层面的制度上有所创新,适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要素、新业态、新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建立良好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新质生产力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应该塑造怎样的新型生产关系?
要塑造一种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能够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释放和增长,同时确保社会公平与和谐。具体来说,新型生产关系应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1、新型生产关系应注重创新与合作。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此,新型生产关系应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个人之间的创新合作,促进知识、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形成创新合力。
2、新型生产关系应体现公平与效率。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生产关系应体现优越性!尤其是其分配制度应当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又要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应优化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按生活需要分配相结合的制度,既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又体现对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回报。同时,应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3、新型生产关系必须健全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如远程办公、灵活就业、自雇佣等。这就需要社会保障体系能够灵活适应这些变化,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发展水平的生活保障,尤其是在生育、上学、医疗、退休养老这些基本制度,应该减少“阶层差距”,减轻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4、新型生产关系应强调开放性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因此,新型生产关系应积极参与并适应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吸收借鉴国际先进制度经验,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应关注弱势群体和地区的发展需求,实现包容性增长。
5、新型生产关系还应具备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真正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说清楚本质,到底是什么?
如何优化劳务派遣制度?探讨成立“中国临时工集团”(见第8楼)
把酒问天:新质生产力是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