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6924分 |
注册:2006-8-14 |
发表:2155(1199主题贴) |
登录:3654 |
|
|
毛泽东的书信故事! |
一、新中国刚建立,抗美援朝激战正酣,毛泽东“老上司”突然写信求助……
毛主席也有过当兵的经历,你知道吗?
青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的时候,还当了半年的兵,期间,交好的战友,一位是矿工出身的彭友胜,另外一位是铁匠出身的朱其升。
新中国成立后,就时常有老家的亲戚和往年的故交给毛主席写信,大部分是希望能得到额外照顾。但毛主席基本都是婉言拒绝。毛主席外婆家有一个大表兄叫文运昌,青年时期他俩就非常要好。1925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结果被反动军阀盯上了,在实施抓捕时,文昌运挺身而出掩护小表弟脱险而自己却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疏通才获释。可即便这样,解放后当他找到毛主席希望安排工作时,还是被直接拒绝了。
1951年春,抗美援朝战场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趁我军休整一线兵力不足之机发起疯狂反扑,妄想冲破“三八线”,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打响。此时,毛主席坐镇石家庄边“休养”边工作。
毛主席虽自称“休养”,可实际上却日理万机,从抗美援朝的战略部署到战役分析,他都在运筹帷幄。在石家庄的三个月里,他亲拟的文电,单是收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一书的,就有106篇。这还不算选编、修订《毛泽东选集》的文章,和处理往来的信函。
在翻阅信件时,毛主席看到了一封湖南老家的来信,寄信人处写着“彭友胜”三个字。勾起了毛主席的回忆。
原来,这个彭友胜是湖南衡东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是湖南起义新军中一个班的副目(副班长),那时的毛泽东正是他那个班的新兵。
辛亥革命后,1912年3月的一个晚上,毛泽东把彭友胜拉到一旁,说了一阵悄悄话:
“副目,我想离开新军,继续回校读书……”
“润芝,我晓得你胸怀大志,不能长久埋没在这里。你就远走高飞吧,我不会为难你……”
彭友胜与战友话别,第二天,全班战友凑钱办了酒菜,其中有一碗毛泽东最爱吃的红烧肉,为毛泽东饯行。毛泽东与战友们一一碰杯答谢。
毛泽东走后,彭友胜则继续留下来当兵。
10多年后,他那支部队转战到广州,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他被任命为少尉排长。北伐前夕,广州的一家报纸刊载了“毛君润芝来穗讲学”的消息。毛润芝?他也到广州来了?10多年没有会面了,见见他去!彭友胜特意理了发,洗了澡,换上一套新军装,来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正全神贯注伏案备课,听门卫通报,当年的“顶头上司”求见,连忙起身迎接。“盖三兄!”毛泽东亲热地用别名称呼彭友胜,“别来无恙。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我真想死你了。”彭友胜也很激动。他将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卷入军阀混战,后来信奉三民主义的事,一五一十讲给毛泽东听。
此时的毛泽东已是中共中央委员,还担任着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他高屋建瓴,向彭友胜宣传革命道理。毛泽东还恳切地向彭友胜提出,“我们一块干,今后再也不分开了。”彭友胜沉思片刻,面带愧色地说:“我是个大老粗……干不了舞文弄墨、治国安邦的大事。留在你身边帮不了什么忙,不如继续当兵扛枪好。”本分憨厚的彭友胜说的是真心话,毛泽东自然不会强人所难。
随后,他俩把话题转到军事训练、士兵情绪、工人生活、农民问题上,谈得十分投机,直至夜深人静。彭友胜告别毛泽东后,不久便参加北伐,投身到炮火连天的战场。他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并被提拔为副连长。因为人本分老实,在国民党军中升不上去,在内战中,彭友胜心灰意冷,偷偷地离开了军营,千里迢迢逃回老家衡东县,在吴集粮行当了多年仓库保管员后,于1940年左右回乡务农,种茶叶。
可以说,彭友胜是毛泽东的老“顶头上司”、老同乡、老朋友了。
而彭友胜此信的目的,也并没有让毛主席意外。建国后,彭友胜在家乡可能有困难,便写信给毛泽东叙旧,信写得很客气,其本意,明显是希望毛泽东介绍安排工作。
毛主席接到此信后,甚为高兴,也非常重视。虽然两人多年未见,所处的位置又天差地别,但毛主席对当年的老班长充满了故旧情谊。他没有假借秘书答复,也没置之不理,而是在3月31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接近尾声时,在百忙之中亲笔写回信《致彭友胜》、《关于彭友胜工作安排问题的信》。分别寄给彭友胜本人和湖南省政府。
因为67岁了没法安排工作,湖南省根据他当兵经历申请了补助,每月30。彭把自己种的茶叶送去北京,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就是据这个事迹写的。
毛泽东公文写作小故事“格局远大、细节精致”
俄乌战争,中国人何必那么撕裂?
如何评价苏联最后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美国人对中国提潭渊之盟?有点意思 |
[本贴被作者本人于2023/6/6 15:49:44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