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类别: |
|
|
|
广告:120元/月/条 |
|
|
|
|
|
当前类别 >
管理培训文库> 人力资源 |
|
领导力提升从领导自己做起
|
人力资源:领导力提升从领导自己做起,人力资源:领导力提升从领导自己做起,人力资源:领导力提升从领导自己做起,人力资源:领导力提升从领导自己做起,
|
|
|
【提升领导力从领导自己做起】
冯仑 —— 过去我们老以为伟大是领导别人,实际是错的。当你不能管理自己时,便失去了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当一个人走向伟大时,千万先把自己管理好,管理自己的金钱、行为、人脉、社会关系。
链接《北京大学总裁领导力研修班》
一、领导权力不等于领导力
领导力的第一个阶段是职位的阶段,这也是最低的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公司和上级给我们任命一个职位,一个有管理和领导职能的岗位,可能是经理、高级主管或者是部长等。很多时候,我们将此作为领导力的最高境界,甚至作为奋斗努力的最终目标,而将随着职位来的领导权力和领导力混为一团。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这实际上不是一回事,领导权力是一个有某些权力的领导岗位,和是否是一个好的领导是两回事。职位本身不能让我们成为好的领导、受人尊重的领导,只是提供一个领导的机会而已,是否能够把握住机会,成为一个有高超领导水平或者领导艺术的管理者,还需要后天不断地修炼,不断地改变提高。
二、提高先从领导自己做起
要从领导力的最低阶段提高改变,首要就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改变能力,首要前提就是先学会领导好自己,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调整改变,逐渐成长,同时带领这个团队成长。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去改变,不去提高,那么这个团队就不会改变,不可能提高。如果想改变的需求不是来于自己,而是来自于别人的话,那么领导和员工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领导创新能力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些负责人存在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习惯别动式接受上级的安排,或者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希望更高一层领导帮助解决一切;二是不去调查研究,不去做思考,自以为是地对下属发号施令。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我们领导力的提高。
首先第一种倾向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去学习领会公司战略意图,一味被动接受,那只是一个简单的执行工具,不会创造性开展工作,甚至只是简单地邮件或电话传达,当做中转站或传声筒,可以想象最后工作措施会落实成什么样子。公司或者高层都希望我们能够理解领会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宣讲传达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带领本部门员工去贯彻执行。领导理解不理解,重视不重视,支持不支持,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
第二种倾向也很不利于领导力的提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经过思考处理问题就有可能有失偏颇,甚至会使员工怨言满腹。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就市场实际来说,负责人深入实际,充分征求员工和客户的意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带领我们所在的市场、所在的部门如何拓展转变,适应市场发展和组织进步的需求。
领导好自己还需要提高领导自己本身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出了问题要敢于担当责任,有了成绩要善于表扬下属。如果我们所在的部门和市场出了问题,总是一味责怪下面的人能力不够或者工作不得力,不检讨自己的失误和不足,是片面的做法。先检讨自己,反省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改进工作,更有利于领导力的提升。
【真正的领导力是管理自我】
是“恐惧失败”还是“快乐地做事”?逻辑和直觉对营建高效管理哪个重要?Parikh有自己的说法
谈及卓越的领导力(leadership),人们会惊讶于它的书籍的汗牛充椟和实践的步履艰难。有无数书籍告诉人们如何做一个高水平的领导者,但当被要求列举出自己所仰慕的领导者时,很多人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Lemuir集团董事Jagdish Parikh认为,上述状况恰恰反映出我们对 “领导力”理解上的偏差。所谓“领导力”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代表了有志成为领导者的人认识自己和管理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实践逐渐习得的一种能力。
“除非一个人懂得怎样管理自己,否则让他对他人有效管理也是一种奢望”,Parikh说。
在与哈佛商学院MBA就“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进行探讨时,Parikh阐述了管理者所需要的“积极思考”(positive thinking)的技能以及压力的诸种负面影响。
压力等于动力吗?
“压力(stress)是否能令我们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很多管理者相信,压力能使人更专注,就像飞行器需要源源不断的燃料供给那样。Parikh本人在做MBA学员时也将这一观点奉作佳臬。但是孩提时代家长们的教诲至今仍在耳边回响——对一个人的生活来讲,最重要的事是随时感到快乐和满足,尽己所能却又不为结果过多忧虑。但是进入商学院,则又是另外一番情形,学员们被告知“永远不要对自己满足”,“压力是达到目标的必备要素”。
“从哈佛毕业后我去了孟买,在那里获得了我想要的成功”,Parikh说,“但是工作压力及其引发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让我深感疲惫。我在想,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在为成功奋斗的同时,获得人生的快乐和满足?”
答案并不深奥。Parikh指出,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检视,发现自己的真实欲求,对于“持续不断地创造佳绩”十分重要。当管理者出于“失败恐惧”而忘我工作时,他们或许会赢得很高的效率,但却不能持久——“肾上腺素对激发效率很有用,但从塑造理想的生活姿态来看,我们希望从‘对失败的恐惧’转向‘快乐地做事’”,“除非人们对自己始终感到满意,否则这种动力将不可能持久”。
“学会‘快乐地面对自己’”也是一种技能,其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一种现存的商业技能。处在管理层级的人和一般的人士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会不断地问自己:我是谁?我究竟想要什么?而“想做”和“能够做”之间也常有某种程度的不一致,就像是每个人呈现在个人生活、职业场所和社会公众前的面孔也常常有所不同一样。
分享和提供助力
在Parikh看来,“领导”意味着分享和提供帮助。“信息、主意(idea)、事务,等等,都是分享的对象。”领导力“并不相当于某种特殊地位或战略,它实质是你真实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有成效的领导不会只靠逻辑分析对事物进行判断,他还会将逻辑分析与直觉相结合。数字化的推断不能单独存在,还应该与形象思维结合在一起。很少有某个愿景能充分调动公司全部职员的能量,真正有效的领导来自对自我的深刻洞察和”管理“,这样的一种能力令构造学习型组织、团队协作(group synergy)成为可能。
链接《北京大学总裁领导力研修班》
【领袖的六大层次】
“你为谁服务?”如果从这个问题出发,可以构建一种非常有效的区分领袖层次的模型——六层次目标导向领导力模型。
第一层次:反社会人士
反社会人士不为任何人服务。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II)定义其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出异常低的同理心,会伤害自己和周围的人。幸运的是,反社会人士占人口比例不足1%,以阿道夫·希特勒为代表。
第二层次: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者仅为自己服务,通常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这些人经常问:“从中我可以获得什么?”他们视积累财富和力量为首要任务,鄙弃其他一切。正在服刑的伯尼·麦道夫就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当麦道夫享受着奢侈的生活时,数以百计或千计的退休人员一生积蓄毁于一旦,只因他们不知情地参与了一个精心策划的庞氏骗局。安然公司CEO杰弗里·斯基林虽然不如麦道夫有名,但也算一名响当当的机会主义者,他在安然提交破产保护前出售了数千万美元的公司股票,却声称自己全然不知财务造假丑闻会将公司拖垮。当然,法网恢恢,他最终被判服刑24年又4个月。
第三层次:变色龙
变色龙型的领导者总是随风倒,努力迎合、取悦尽可能多的人。知名的公司领导者里很少会发现这种类型的人,因为在商业领域,变色龙型的人在达到高层前就被淘汰了。但在政界则又是另一回事了,很多政治家都是变色龙。
第四层次:成就导向者
成就导向者很少失败,常能超额完成销售配额,创造丰厚利润,所以也经常成为庆功晚会上的主角。用彼得·德鲁克的话来说,成就导向者就是“任务偏执狂”,专注、精力充沛、结果导向,让公司高层感觉如获至宝。但是,成就导向者往往一味关注老板或者自己设定的目标,在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忽视了更广泛意义上的使命。前惠普CEO马克·赫德就是这类型的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惠普股价几乎翻番,但为此,他毁掉了公司的基础设施和智慧的种子(R&D)。
第五层次:建设者
与成就导向者不同,建设者并不满足于努力完成某个目标,而更关注如何建设一个组织。建设者通常都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如IBM的小汤姆·沃森,GM的阿尔弗烈德·P·斯隆等。这些人长期服务于公司,抵制住了短期利润和股市估值的诱惑。对于公司的未来,他们怀抱着伟大的愿景,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力量、热情和正直传染给周围的人。我们为这些领导者著书立传,试图理解他们,学习并推崇着他们。
第六层次:贤者
建设者已然不多见,而更为稀有的是一种超越建设者的类型:贤者。第六层次的领导者超然于他们所属的政党、民族(种族),乃至公司之上。他们关注如何造福社会,是真善美的代表。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就是最好的范例,他克服了对白人狱卒的仇恨,周旋于南非国会的政治拉锯战,顶住来自民族和部族的压力以及欧洲血统的南非人的反对,打造出了一个属于全南非人的南非。
当然,没有人是纯粹的贤者或者纯粹的机会主义者。然而,几乎所有领袖都是上述六个层次的混合体,并以其中某一种为主导。了解自己所属的类型并积极地改变,有助于领导者们发现自己的成长之路,而这恰是所有领导力发展项目的最终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