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
首页 地区推荐 清华EDP 企业内训 公开课 职业培训 HR资讯 培训需求 培训公司 培训顾问 客户服务 在线论坛
当前类别 > 在线论坛
     
巅峰培训论坛 > 失败故事及商业失败案例探讨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今日贴数:7729 |主题总数:77118 | 帖子总数:79972 | 会员总数:2538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本版搜索:  
清华大学总裁班目录 │││ 北京大学总裁班目录 │││ 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家班 │││ 国家职业资格考证
人力 营销 财务 生产 职业经理 投融资 收藏品艺术品投资鉴赏 能源班 特色小镇班 PPP实战 经营方略CEO班 私募投资(PE) 清华教授、能源局领导、知名企业家,培养全球化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能源企业领导者 人力资源师国际财务师安全评价师信用管理师对外汉语教师
    您是本贴的第 9860 个阅读者  
  主题:长征3号乙火箭发射失利——网友观点汇总 2020/4/17 14:58:43  
   zgzx1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2372分
   注册:2009-5-20
   发表:709(415主题贴)
   登录:1100
1 
长征3号乙火箭发射失利——网友观点汇总
     文昌航天发射场在3月16日发射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任务失败,
     西昌卫星发射场4月9日发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任务失败,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中国航天就出现了两次发射失利事件。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中国航天的“至暗时刻”,网上各种观点都有,但我相信所有的观点和吐槽,都希望中国航天能够日益壮大。
    
     或许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航天技术,或许我们在一次次自我催眠式的宣传报道中迷失了方向。失败可能是科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我们也能从失败中“复盘”我们是否真的走得正确,听听在大家心中“中国航天”到底怎么了?如下所有都是网友言论,仅进行了分类:
    
    
     一、管理水平不够
    
     1、中国航天,资源不多,却维持着十几个型号的火箭运转,标准不通用,山头割据,空转空耗。
    
     2、手工作坊,长时间加班工作,精神疲惫,就算是已经做了千百次的操作也会做错的。更别说去年很多人一周工作时间要顶到100多个小时,这种攻关时候才有的情况,在去年是常态。就算是有过连续通宵刷题经验的同志,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
    
     3、中国航天最重要的,其实还不是钱,是还有些航天报国情怀的技术流年轻人。现在空消耗的就是这些人的健康和热血。等这些人完全耗完、心死了,中国航天就会彻底变成死水一滩,再怎么贴钱打强心针也起不来了。是时候进行改革了,在老本被消耗干净之前!不要在满足于老火箭上挂个件就当重大技术突破了集中资源,决死突围的时刻已经到了!
    
     4、很多走的人,问他意见最大的地方,不是收入,而是工作不讲科学,来了任务就接,工作干不完就加班,加班也干不完就996/007,然后还是干不完,因为最大输出在周工作50小时的时候可能就已经突破线性区了,越干效率越低,甚至总工作量可能还不如40小时,因为好多工时都补加班脑子不转时留下的坑了,这种情况多了就会有一种无力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干的事情有什么意义,然后就崩了,有的人开始摸鱼,转变成最讨厌那种混子;有的人开始转向吹牛逼,反正工作不是我具体干,我牛逼吹出去,总有死心眼的连续一年一周60小时把事赶出来;还有的人就跑路了。
    
     5、少搞点bm检查、安全检查,去年有一个月在搞这些东西,正经活撂下,三天两头背题考试;少搞点班组评优,QC竞赛这些胡里花哨没有卵用的事情,绞尽脑汁吹牛包装,ppt写到吐血。
    
     6、国企通病,一线技术人员真正干活的人不是待遇最好的,划水的关系户们反而升官发财,磨灭了技术人员们的心气。
    
     7、上一次(2009年8月31日)也是发射印尼通讯卫星、也是三级点火后出现异常情况,所以有人建议航天科技要不要算算和印尼是不是有些八字不合。
    
    
    
     二、工资待遇低
    
     1、为啥觉得工资低,是因为最近两年年轻人能进我们部的都是最好的硕博士,在校招时候分分钟拿下各种互联网offer甚至ssp,但是为了星辰大海理想来干航天。结果工资只有互联网三分之一,干的活还很没有成就感甚至受到很多委屈,而且加班巨狠。这才抱怨工资低,因为都是比较出来的。
    
     2、房价上天,火箭下地。一个城市不能啥都搞,不管怎么样,航空航天军工这些产业,真的已经不是北京需要的了。就像深圳的制造业会慢慢把生产、甚至研发逐渐向周边转移一样。
    
     3、有说提升待遇的,我想说提升待遇的边际效益不大。为什么?航天系统现在划水的人很多,而且划水的待遇还不比一线人员低,要提待遇这些人要不要提?当然要提!如此,考虑到庞大的人员基数,就算上面每年多拨一笔钱,均摊到每个人头上也不会太多,对一线人员激励程度有限。还不如做好分蛋糕的事,好好改革下内部分配和激励制度。
    
     4、我见过的人,从退休返聘的老专家到刚来的硕博士,没有谁在真正来任务的时候计较收入啊房子啊等等问题的,都冲上去无上限的加班,然而很多时候,他们面临的是永远也完不成的工作,甚至这些工作间互相干扰扭成一团乱麻。这时候的无力感,会把有责任心的人逼疯,没责任心的人就转成混子了。评论区有人说了“首位淘汰”,非常贴切,越有责任心的人面对这种情况越吃亏,反倒是没责任心的人,反正我只能干成这样,爱咋咋地呗。我接触的都是技术岗的人,特别是从校园(基本都是国防军工院校)毕业校招进来的硕博士,开始时工作态度都一个赛一个,不过嘛,大部分最后都被磨死了。
    
     5、其实航天单位的待遇还可以,大部分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出去估计也这样。然而,为啥还有好多人走呢,其中之一因为工作干不下去了。人的输出不是线性的,不是说给2倍的钱、就能加2倍的班、就能完成2倍的工作。不断地加任务,人就这么点,一定会出事,各行各业都一样,哪怕月薪提高10倍,你让他干10个人的活,该过劳死还过劳死,该出岔子还出岔子。但是航天容错率低,出事了就是大事。
    
    
    
     三、技术上故步自封
    
     1、今年以来第二次发射失败,90年代初推出的航天质量管理归零,一度让中国航天质量一步步提升,但创新性上严格卡死,新技术新器件不得超过规定的百分比,否则不通过出厂认定。现在需要创新了,为了火星探测搞大载荷了,问题频出,从历史积淀上来看也是正常的。
    
     2、中国航天最重要的,其实还不是钱,是还有些航天报国情怀的技术流年轻人。现在空消耗的就是这些人的健康和热血。等这些人完全耗完、心死了,中国航天就会彻底变成死水一滩,再怎么贴钱打强心针也起不来了。是时候进行改革了,在老本被消耗干净之前!不要在满足于老火箭上挂个件就当重大技术突破了,集中资源,决死突围的时刻已经到了!
    
     3、我嗅到了一丝不妙的气息,我们的航天已经站在恶性循环的开端了。以美国为首的民用商业航天越来越成熟,未来的国际订单几乎无法避免的回向美国,如果不改善,很可能未来没有国际市场,只有国内市场了。钱少了,更难研发出先进的型号,更难争取到国际市场。中国航天从1996年之后就没有国际市场了,凡是含有美国零件的卫星都不得由中国发射,这颗帮印尼打的卫星是国产的。
    
     4、这几次失败有共通性,都是低温部分也就是氢氧发动机相关的环节出问题(不一定是发动机本身坏了),包括长五的失败,也是YF77相关系统导致的。现有的几种发动机当中,氢氧发动机的技术含量最高也最全面,而且我国的氢氧机研制独立性相当高,基本可以代表我国独立科研+工业的真实水平。
    
     5、很多朋友问,我国军工这些年与美国差距越来越小,为什么航天却没有跟上。正确的答案是,军工与美国的差距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小。武器属于保密比较严格的领域,我国又格外重视,因此现在放出的各种消息真真假假,完全不能代表实际水平。航天则完全不一样,不管你放多少烟雾弹,最终总要发射到太空的,这类指标普通人都可以查证,无法造假。我之前关于航天的答案里经常说,从氢氧发动机上可以看出,现在我国的火箭发动机技术水平其实是不如日本的。每次我这么说都会招来一堆人骂,不知道这些人现在有没有改变看法。
    
    
     四、军工遗风
    
     1、国内航天业最根本性的问题,是军工遗风。无论是科工还是科技,本身都脱胎自七机部。九大部中,五机部抛开不说,二、三、七部最早都是基于军工的,后面慢慢才有了民用的需求。这导致国内几个领域的管理风格带有军队色彩。军队是什么管理风格呢?“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正好反着来的。虽然现在航天和军队已经完全分开了,但是方方面面还能感受到军队思维的影响。
    
     2、任务来了你就得接,人手不够加班,不要讲客观条件。问题是科研这东西吧,实际情况怎样就是怎样,你拿军令压人也好,拿大义鼓动人也好,对推进科研都没什么帮助。总是逼迫科学家突破客观条件,人家就不给你好好干了,不能糊弄科学,但是糊弄你还是没问题的。
    
    
     五、航天仕途
    
     在过去一直使用成熟技术可以带来稳定的成功率进而领导们可以转入另一个赛道,我个人希望做一些改革允许增加航天口子的待遇,断掉航天口子转仕途或者说转仕途不以求稳的成绩做重要权重,否则实在是太束手束脚了。长五的暂时挫折让雷凡培被贬了,但是长五却是近些年难得有技术进步的产物。我不希望以后类似的新闻越来越多.....
    
    
     六、体制问题
    
     1、中国航天在2010年后发展失速,有点类似于日本航天在“失去的20年”时的情况,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是经费不足导致的。倒不是说少给了,而是在技术升级换代需要拼命烧钱的时候,没钱可烧。这和国家发展方向有关,暂且不提。
    
     2、除了资金之外,就是航天业的体制问题了,年年谈月月谈,我都烦了。但之所以现在还在谈,就是因为没改。你看美国,SPACEX成功后,没人再嚷嚷洛马波音改制的事了,因为改革已经成功了。波音?原地破产就好了。
    
     3、说老实话,星辰大海的向往是真的浪漫,那种理想的感觉无法言语。穷,真不是主要的。大家都穷,吃咸菜也干的下去,问题根本就不是穷。可能领导们看到这些航天人一波一波往前冲,也觉得是些傻韭菜吧。怕的是心冷。就是怕,在无边无际的任务下压里,不断的循环空转空耗,一定会有一个时间点,你突然感到你的奋斗,你的激情,你干的一切都没有意义的时候,血就凉了。很多人说,给房子给补助给户口就行,问题根本就不是给两套房的事儿,就算全给了,也是把劣币驱逐良币的进程加速了而已。
    
     4、我也知道类似的问题在国企民企、企业事业、体制内体制外、国内国外都普遍存在, 或轻或重而已,但我就是个基层技术人员(不过因为这些破事,技术已经丢了很多了,再过几年估计就变成基层混混人员了),我也想不出真正可行的解决办法,减员增效啥的大道理喊出来没有意义,落到实施层面基本就变成逆淘汰。
    
    
     七、任务量巨大
    
     1、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的一系列失利都不是孤立的,而这一次的失利对于后续所有任务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归结到底,造成今年的发射形式如此艰巨的原因,是航天单位的产能无法跟上需求。这种产能紧张的状况已经持续了三年,不得不承认在任务节点的交叉催促下,到位的质量控制是很困难的。在任务时间紧张,人员交叉严重的情况下,项目办从上到下也很难有时间严格地从技术角度面对一个实质问题。去年开始,随着这一批型号一个个进入发射周期,品控与质量上的问题便逐步显现了,这是事物发展规律决定的。
    
     2、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我们能做什么?对于某一领域,2~3个月的全面推迟并不是灾难;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型号任务,甚至有大量时间节点不可推迟的任务,全面推迟是不现实的,我们在短时间内只能祈祷问题不会出现。长远看,产能的逐步提高、人员队伍的梯队建设、管理方式的优化创新都是十分紧迫的问题;如果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的航天产业将渐渐走到死胡同里。
    
    
     八、人员流失严重
    
     1、新闻上说长征五号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不到。火箭总装团队平均年龄29岁。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我都会觉得非常尬。新闻本意是要说,研发团队多么年轻有为,多么未来可期。但是,年轻真的是好事吗?二十多年前说研发团队年轻,还可以让时代背锅,正常的新老交替被特殊时代耽误,老专家带年轻人,中年骨干缺失,没办法的事情。可现在都9012年了,还这样。能参与到长五研发的,硕士学位是最基本要求,博士才算骨干。硕士毕业至少26,博士都得小30了。工作个四五年才算熟悉工作内容,这样算骨干都得有35岁了。
    
     2、经常看到央视说平均年龄不到30岁(27.28),央视洋洋得意,这其实说明人才留不住,航天事业要靠技术积累的,不是说一个创新马上就飞向宇宙了,这和芯片行业差不多。
    
     3、招聘会提问环节骚操作:请问您刚刚提到我们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还提到咱们所已经建立六七十年了,我想问一下,那些老人哪去了?
    
     4、把成功率从75%提高到80%是相对容易的,95%提高到99%要付出的成本可能是100倍,如果只给能满足95%的要求的人力物力财力,哪怕再怎么加班,把人熬死,最多也就96%,甚至会降到94%,就别盼着99%了,那是做梦。特别是近期疫情等原因,有效劳动力更少了。
    
     链接:
    
     航天601所张小平离职事件,怎么看?
    
     深度好文:只有心智不全的人才需要信仰
    
     这是一个悲歌时代 也是一个欢歌时代:评郑永年教授
    
     宋志平:我们的分配机制还是有问题
    
     赵乐际: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培育更多“领军人才
    
     刘新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史观
    
     科技部呼吁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背景细思极恐!
2020/4/17 14:58:43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 查看 
1/0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0   分页: 转到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   清华总裁班 能源产业500强项目库  能源产业总裁班  中央财经大学私募班  能源500强企业生态   核技术联盟
  有新帖   没新帖   总置顶   置顶   精华贴   热贴   普通贴
本站网络实名:“颠峰培训网”“颠峰人力资源网”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巅峰培训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电话:(010)824311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