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
首页 地区推荐 清华EDP 企业内训 公开课 职业培训 HR资讯 培训需求 培训公司 培训顾问 客户服务 在线论坛
当前类别 > 在线论坛
     
巅峰培训论坛 > 职场资讯|人才动态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今日贴数:7729 |主题总数:77118 | 帖子总数:79972 | 会员总数:2538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本版搜索:  
清华大学总裁班目录 │││ 北京大学总裁班目录 │││ 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家班 │││ 国家职业资格考证
人力 营销 财务 生产 职业经理 投融资 收藏品艺术品投资鉴赏 能源班 特色小镇班 PPP实战 经营方略CEO班 私募投资(PE) 清华教授、能源局领导、知名企业家,培养全球化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能源企业领导者 人力资源师国际财务师安全评价师信用管理师对外汉语教师
    您是本贴的第 23068 个阅读者  
  主题:我们引进人才的目的是什么 2009/10/25 20:08:55  
   zgzx1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2372分
   注册:2009-5-20
   发表:709(415主题贴)
   登录:1100
1 
我们引进人才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引进人才的目的是什么
     文/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力学、动力系统的分岔和力学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领导发布了引进人才的千人计划,从网络上看到,有不少人出主意。有的劝领导对海龟高报酬,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的劝领导给海龟当官,认为留出足够的校长和所长给海龟,比方说,留10%的校长和所长给海龟学者。总之,要让海龟又能够升官、又能够发财,才有吸引力。
     在这里,我们需要认真考虑一下,我们引进人才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也需要设身处地地为海龟人才想一想,他们归来的意图是什么。
    
     我想,我们引进科技人才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加速我们的科学技术进步,而大部分海龟人才回来也无非是为了一展雄才,发挥自己在科学技术上所学所长,而不是为了升官和发财。只有双方抱着这样的目的,目标才能够一致,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
    
     想用高报酬来吸引海龟学者,这是既不符合国家引进人才的目的,也是对海龟人才不够尊重的做法。其结果,吸引来的可能是一批追逐利益的“人才”,从而使真正的有真才实学,而愿意献身学术的人才望而却步。我们说,对引进的人才,应当使他们在生活上比较安定,而又不可过高脱离中国目前一般科教人员的生活水准。他们的生活水平应以保证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与研究为目的而又不至于脱离群众成为新的显贵。
     对于要用当校长和所长之类的“官”来吸引海龟的说法,这实在是与引进人才的目的不符合。第一,我们当今学校缺的是有水平而又踏踏实实搞科研和教学的人才,我们的“官”已经够多了。第二,也许有人认为,在中国的条件下,只有当了“官”才会有更多的资源,才能够搞出成果。其实,恰好相反,在中国的条件下,当了“官”,即使是一个很认真办事的“官”,也会成天泡在没完没了的文山会海里,有说不完的行政杂事要处理,谁要是想做一点研究,千万不要当官。第三,这种说法,本身有点无的放矢,现今中国的校长所长,绝大多数已经具有海外学历。恐怕海龟已经不止10%了。
     既然引进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切不要把自己培养的土鳖看得低人一等。因为土鳖中也有能人,土鳖们毕竟对这片热土更熟悉,所以应当平等对待。应当是设岗公开招聘。无论是海龟还是土鳖,能者上岗。在制定引进人才政策时,需要首先认真研究究竟设多少岗、仔细分析在哪些岗位海龟具有优势,而且有可能引进,笼统地来一个引进“一千人”的数目,实在是有点舍本求末。
    
     我们今天执行的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引进人才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其实,我们能够让留学生出国留学、即使是公费派出的留学人员,也可以在国外工作一段。这些都是开放政策之前所不能想象的。
     更具有对开放政策标志性的一个措施是,和世界多数国家一样,尊重人们自己选择国籍的权利。我国规定,中国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国籍,一旦选择加入其它国家的国籍,就自动放弃中国的国籍。因此执行开放政策以来,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已经有一批人加入了别国的国籍。
     有的人对加入别国国籍的人,虽然没有像文革时期极左,用叛国投敌的大帽子置人于死地,但心里总有点不满。其实大可不必。第一,加入别国国籍的人,除了少部分由于涉外婚姻等特殊原因,大部分人的理由是,回国后研究条件比较差,为了得到好的研究成果,要利用国外的好条件。这是可以理解的。从这个意义是上说,他们加入别国国籍,对我们无异于一批宝贵的人才储备。待国内的研究条件好了,他们回国,仍旧是我们自己的人才。历史上,钱学森、郭永怀、王仁等的回国就是先例。第二,有一部分因为在国外的环境里生活久了,已经习惯了别国的生活方式而加入别国国籍,对这部分人,也应当给以理解。他们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后裔,他们一方面能够融入别的民族,另一方面也必然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别国。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是为弘扬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特别是,有一批华裔学者,一直是心向中国,人在海外,却默默地做了许多当地政策允许帮助中国的科学教育发展的工作,例如我们的许多外籍院士,像林家翘、冯元桢等。
     话又得说回来,尽管我们对于加入别国国籍的人的看法,应当以平常心对待。但他们毕竟是加入了别国国籍。回到国内居住,已经不再是中国国民,而成为侨民了。遇到“外宾止步”的牌子,他们也照样得止步。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对待本国国民和对待外国侨民,无不有严格的政策界限。我们在外的留学人员,如果不经过当地政府特别批准(持绿卡),连打工赚钱糊口都不许可,否则称为非法打工。20世纪80年代初,我到美国作为访问学者,那所大学每年假期留学生办公室都会组织留学生去参观麦道飞机制造厂。可是我们没有遇上,据说是因为自从有了中国留学生之后这项活动就停止了。可见他们对中国人是持有特别的戒心的。因为麦道当时生产美国主要的战斗机型与火箭。就连我们的香港地区,对于数以十万计的菲律宾打工人员,就有明确的限制,他们只能赚个人的钱,而不能赚政府部门的钱。因此只能做家庭雇员。人们称为“菲佣”。
     总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让侨民比本国国民有更多的自由。
     回头再说引进人才,我认为引进的对象主要应当放在未加入别国国籍的中国学者。对于已经加入别国国籍的人,应当制定聘用外侨的政策。聘用外国人,当体育教练、当大学教授、在报社做编辑,这在以前都是有过的。但这应当有一个度,不是所有的工作,拿外国护照的人都能够出任。特别是将一个单位,比如一个学院、一个学校的人权、财权,完整地交给持外国护照的人,这实在是在国际上找不到先例的。
     台湾当局聘用诺贝尔得奖人李远哲为中研院院长,李远哲也并没有以得过诺贝尔奖的高学术,一边当美国人,一边当中研院长。他放弃了美国国籍。这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聘用外籍人员作一般的教授、教练,并不必要求人家放弃别国国籍,但一旦要聘用他执掌一定的人权和财权,就需要考虑他的国籍问题了。为什么像李远哲当院长、校长等负责人那样要放弃美国国籍呢。这是因为他们在加入美国国籍时是经过宣誓的。请看他们的誓词:
     I hereby declare, on oath, that I absolutely and entirely renounce and abjure all allegiance and fidelity to any foreign prince, potentate, state, or sovereignty of whom or which I have heretofore been a subject or citizen; that I will support and defend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gainst all enemies, foreign and domestic; that I will bear true faith and allegiance to the same; that I will bear arms on behalf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n required by law; that I will perform noncombatant service in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n required by the law; that I will perform work of national importance under civilian direction when required by the law; and that I take this obligation freely without any mental reservation or purpose of evasion; so help me God. In acknowledgement whereof I have hereunto affixed my signature.
       (宣誓人在此发誓宣告:我绝对地、完全地公开断绝、发誓放弃对我目前是臣民或公民的任何美国以外的王室、当权者、国家或任何主权的所有效忠和忠诚;面对所有的敌人,不论是外国的还是国内的,我将支持和保卫美国的宪法和法律;我将对美国带着真诚的信念和忠贞;我将在法律要求的的时候为美国拿起武器;我将在法律要求的时候为美国军队从事非战斗性的服务;我将在法律要求的时候在文官的领导下担当国家的重任;而且我将自由的履行我的义务和职责,而不带任何思想的保留和故意逃避;上帝啊,帮助我吧。下面是我的签名,确认我的誓言。)
     一个宣誓表示要无限效忠于美国的人,我们怎么能够信任他去执掌中国的人权和财权呢。
     可是现实中,我们不仅允许拿着美国护照的人掌权,还允许他同时在美国当教授,几年来,两头不误。在中国,不仅高薪养着他,无需和中国同行竞争即可委以重任,享有比任何中国国民多得多的自由。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的千人计划,所引进的一千人,都是无需和国内同行竞争,就委以执掌人权财权的主任、院长、所长、校长,这些人都拿着美国护照,这些人所掌握的一千个部门又是当今世界科学的热点前沿,一千个这样的单位,将会占掉我们整个科研教育部门的一个很大的比例,我们的整个科学领域不是将要变成美国的附属物了吗。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和趋势。
     也许有的负责人,被报纸上宣传的“中美战略伙伴”所迷惑。认为既然是伙伴,中美的利益完全一致,美国人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服务的。具有美国国籍的人,一无例外地都在为中国人的利益操劳,特别,将有可能涉及国家国防机密和经济机密研究的学院院长的要职,委任到美国人手上。是不是我们的校长也已经美国化了呢,这不能不让人生疑。
     改革开放以后,外国人以贿赂、拉拢的方式,收买我们的官员为外国办事的事情,屡有发生。加入别国国籍的人,又回来为所在国收集各种情报的人也屡有发生。我们不应当忘记,原民航局长沈图作为内应千方百计搞垮运十飞机的教训。也应当记取,一些华裔外籍人士通过各种关系窃取我国情报和机密的教训。但愿我们引进的是真正的人才,而不会是“引狼入室”,也不会是像陈进那样的骗子。更不要引进一些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的庸碌之辈,并且当作神仙供起来。所以在引进人才上,特别是对待外籍人士上,还是有一点警惕性的为好。在挑选的严格性上,应当比土鳖更严,因为土鳖的表现,国内毕竟更容易了解。
     一些在中国国土上被中国人捧红的演员,纷纷加入外国籍,仍然主要在中国演出以赚中国人的钱,并且口口声声说他们的艺术是植根于中国的;一些加入外国国籍当了外国教授的学者又以引进为名“高薪”赚中国人的钱,拿着美国护照而高喊“爱国”,而且还要掌权。将来我们的文化史和学术史怎样写法。我们是不是把外侨抬得高于中国国民,给他们的自由太多了呢。中国人纳税给国家的钱,给外国人赚不说,而且和本国国民不同工同酬,高出国人报酬数十倍之多,岂非怪事。
     要在中国掌权,对不起,请放弃外国国籍。我们无论如何不应当保留二战后,类似波兰的国防部长由苏联人担任那样的怪现象。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只是在科研和教学机构中的事,并没有在政府机关聘用外籍部长。不过,外籍人已经有不少担任院长了,有人正在为外籍人士担任校长、所长而呐喊,这是一种趋势。(有人会援引,中国也有一位应聘到英国当副校长的先例,不过,我想英国人决不会把那个学校的人权和财权等实权交到他手上。)另外,也正是科研和教学机构,除了一些基础学科外,一些应用基础研究部门会牵涉到国家的许多技术秘密,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吗。
    
     须知,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是为引进而引进。
2009/10/25 20:08:55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 查看 
   牛人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6924分
   注册:2006-8-14
   发贴:2167(1206主题贴)
   登录:3655
2  
浙江大学海归博士被“大师级”人物挤死
     浙江大学海归博士被“大师级”人物挤死
    
     《华商报》10月22日报道,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在跳楼前6天,他刚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给该博士口头承诺,却未能履行。这位博士在遗书中说,“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回国后没有科研可做、每月除去房租只剩下2000元、超高的房价……等等,被认为是海归博士自杀的原因。令人关注的是,他是浙江大学“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这就让人纳闷:引进的“学术骨干”,回国后为何难以开展科研?为何待遇如此之低?
    
     浙大的“1311计划”其实已透露出答案,据悉,“1311计划”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我不知道那位博士回国前,是否根据这些数据做过算术。这里不妨简单算一下,100位大师,按每位年薪50万计算(22日的《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大学准备引进10至20名杰出人才、80至100名学科带头人,最高年薪可达百万元人民币,50万年薪只是武汉大学的一半),就是5000万,再按每位科研启动经费200万计算(对“大师”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就是2个亿。也就是说,仅100位“大师”就要花去两个来亿。还需要继续计算300位核心人才和100个创新团队吗?这一路算下来,算到学术骨干,留下的资源就可怜得剩那么一点点了。
    
     媒体的报道,也揭示出“计划”的主体是大师们:位于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还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那些都是给“大师”们准备的。
    
     100位大师,好大的气派!可问题是,放眼全中国高校,有多少真正的大师?分析今日一些高校的“大师”人物,水平不一定是“大师”,条件待遇却一定是“大师级”;更有众多“大师”级人物,多处兼职,处处领薪,早先浙大传出的院士课题组论文造假案,当事的院士,是浙大聘来兼职任院长的,每年到校工作时间不长,连自己署名发表论文也“不知情”,不知浙大是否给他“大师级”年薪?
    
     在高校的“大师情结”之下,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朝少数的“大师级”人物集中,普通的教师,只有跟在“大师们”、“准大师们”之后打工,卖苦力,拿着糊口的工资。学术的理想和激情,在不能自主的科研中,渐渐丧失,所能生出的“理想”就是,有一天媳妇熬成婆,挤入“大师”队伍,然后拥有学术资源的配置权,再让一帮年轻人干活,自己坐享其成。也有的年轻人接受不了现实,比如这位博士,发出“残酷、无信、无情”之叹,做出极端之举。
    
     有研究表明,物理学、化学、医学、经济学等诺贝尔奖获奖者取得成果平均年龄为40.16岁,35岁取得成果最多。并指出,一生中黄金创造期大致是26岁至46岁年龄段。因此,重视为青年学者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国际上的共识。在美国的博士教育中,几乎很少有博士没有全额奖学金的,读博士期间,博士们就不为自己的生计担忧,全额奖学金足以让他们全心投入研究。而获得大学教职之后,一个普通讲师就可以独立开展研究,可以指导博士生。
    
     我国高校近年来办学资金越来越充裕,但是,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好转,原因就在于学术资源的配置,掌握在行政权、学术权拥有者手中。与国外大学一校之内教授待遇相差不大不同,国内高校不同学科、不同学术头衔的教授,待遇相距很远,有的甚至达10倍,更不用说普通教师与那些“大师级”教授的待遇差距了。
    
     在中国高校的“大师计划”之下,有为的青年学者要么陷入焦虑,要么走上“运作大师路线”。这样的大学大师梦,科研成果梦,也可能只是做梦了。这次海归博士的自杀,能否惊醒大学的美梦呢?
2009/10/25 21:41:54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1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1   分页: [1] 转到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   清华总裁班 能源产业500强项目库  能源产业总裁班  中央财经大学私募班  能源500强企业生态   核技术联盟
  有新帖   没新帖   总置顶   置顶   精华贴   热贴   普通贴
本站网络实名:“颠峰培训网”“颠峰人力资源网”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巅峰培训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电话:(010)824311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