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6924分 |
注册:2006-8-14 |
发表:2155(1199主题贴) |
登录:3654 |
|
|
赵本山寨 张艺谋财 孙红雷人 |
上联:赵本山寨,张艺谋财;
下联:孙红雷人,小沈阳痿。
横批:三枪恶心
面对烂片“三枪”影迷请你大胆说不!
—— 当然张艺谋很有可能是个卧底,他其实对我们当代中国的电影现实非常不满,所以要用一种极端振聋发聩的方式来刺激懵懂的大众,他通过自我牺牲来呼喊“群众快点醒来吧,玩弄你们不是我的真目的,我是在考验我的电影底线”
张艺谋新作《三枪拍案惊奇》最近炒得火热,上映一周票房就轻松超过了一亿,但是与票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观众对此骂声一片,这部在情节结构上是科恩兄弟《血迷宫》的“变体”、表现形式上是《不差钱》的增强版、台词风格上却类似“二人转”的电影却被很多影评人认为是“四不像”,除了画面和摄影带有明显张艺谋痕迹外,《三枪》也是一部最不像张艺谋作品的电影。人们对此直呼上当!
一面是继续攀升的票房,一面是民众的恶评如潮,出了影院就觉得上当受骗了,接着便是抱怨,中国的电影到底怎么了?为何一直不出好片,净出些烂片呢?于是,民众把责任都归咎到了导演和制片人身上,例如,在《三枪》后,很多网友就直呼,让张伟平离开张艺谋,不要把张艺谋带坏了;也有的说是张艺谋完全成了一个赚钱的机器,成为了一个商人。
其实,中国近几年来的电影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每部电影都票房高涨,每部电影都是恶评如潮,为什么导演没有听取民众的呼声呢?冒着挨骂的风险还继续拍诸如此类的电影,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好电影的原因,因为中国过没有出好片的民众土壤,中国的烂片不能不说都是我们影迷们造成的。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追求的便是利润,影片没有了利润,导演为什么还要去拍呢?所以,尽管拍的是烂片,我们影迷还是一次次的去看,去掏腰包,导演制片人为了赚钱,为什么不去拍这类电影迎合影迷的需求呢?
民众既然知道《三枪》之类的电影是烂片,却依旧去看,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病态,更是透露出中国影迷消费的缺乏理性,我们在看影片时,往往注重的是明星演员,明星导演,而不是真正的电影质量,导致中国影迷消费缺乏理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影迷的随大流,大家看《三枪》我也去看,大家都看《刺陵》那么我也去,似乎在意的不是有没有兴趣,而是看影片回来时,谈笑风生评点影片的“愉悦”!
所以,笔者认为,只要中国影迷在电影消费这方面一日不趋于理性,不管烂片与否,都要去看一看,那么,中国的导演为了迎合观众,保证票房,就会一日不停地把这种烂片继续拍下去,正如,商品制约着市场,但是,市场却反作用于商品,电影也正是如此。希望影迷们不要抱怨中国不出好片,而是反观一下自己,是你的消费刺激着烂片的横行,当中国影迷真正敢于向《三枪》之流说“不”之日,中国真正好的电影才是孕育之时。
一次名正言顺的抢钱行为
昨晚6点,阔别影坛三年之久的张艺谋向全国观众交出了他最新的作品《三枪拍案惊奇》。影片的剧本来自好莱坞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再用“东北二人转加《武林外传》”进行包装,呈现的就是100分钟的张艺谋奥运开幕式之后的首部大作。虽然影片口碑相当“垃圾”,可大部分影院都给这部标注“张艺谋作品”的电影配上了最高级别的票价。
看了这样的电影会让人绝望的。因为这是一次无耻的、名正言顺的“抢钱”行为,张艺谋严重低估了普通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三枪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三枪》)是在玩弄观众席上的每一个你。
这样的电影除了想多挣点钱,有什么资格说“电影不单纯是商业行为”?那些吹捧此片的人肯定不怀好意,不是为了哄骗张艺谋和张伟平,就是为了拿点“慰安费”,我不相信他们的口味会这么低劣,我相信他们看电影的水平和找姑娘的水平都在稳步攀升。
可是,在大街上我们都宛如俘虏。《三枪》的“侵略”非常凶狠,铺天盖地的广告占据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主流电视台谄媚讨好的访谈节目、各大门户网站良莠不分的垃圾新闻都在分享着《三枪》的“惊奇”,在一定意义上他们都是无知而怯懦的帮凶。
曾经有才华的人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的名声?难道有人会把自甘堕落视为一种个人进步吗?可能人生和电影一样,当你爬到山顶的时候只有下山一条路可走了,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把下山当作腾云驾雾。
张艺谋和张伟平肯定不担心《三枪》的票房,我也一点都不担心,我对他们粗糙恶俗的美学杀伤力相当有信心,在自我激赏和他人的狂热怂恿下,他们俩还会在“印象”中国的圈钱之路上越走越远。我们依然会很善良地纵容他们以次充好,在全中国人民的脑袋上为非作歹。
张艺谋很认真地想证明自己在玩风格“杂糅”,遗憾的是,他真的没有塔伦蒂诺那股聪明劲儿。当然张艺谋很有可能是个卧底,他其实对我们当代中国的电影现实非常不满,所以要用一种极端振聋发聩的方式来刺激懵懂的大众,他通过自我牺牲来呼喊“群众快点醒来吧,玩弄你们不是我的真目的,我是在考验我的电影底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