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类别 > HR资讯 > 个人能力发展 |
|
|
|
|
|
|
为公司之崛起而读书 |
个人能力发展:为公司之崛起而读书,个人能力发展:为公司之崛起而读书,个人能力发展:为公司之崛起而读书,个人能力发展:为公司之崛起而读书,
? |
|
|
为公司之崛起而读书
面对一个庞大的公司,面对一个更加庞大的经济环境,我们有太多困惑了,于是会本能地向书本求助。《21世纪经济报道》的书评人肉唐僧则不以为然,他冷嘲热讽道:“前些日子有两个美国人写了本《蓝海战略》。作者说,以前企业家们的日子太苦了,到处都是竞争。要么做同样的东西但比对手便宜,要么走差异化的道路。然而差异化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所以成本策略也好,差异化策略也好,就是赢了对手,也是惨胜。他们大声宣布:现在好了,企业家们再也不用在红海里和竞争 对手死拼了!你们,可以去没人和你竞争的蓝海里去发大财。
“惟一的小问题是:怎么找到蓝海呢?他们的答案是:找个没人的悬崖,闭上眼睛往下一跳!如果你嘭的一声摔死了,那你就是撞在岩石上;如果唰的一声跳进水里,那就找到蓝海了——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在红海里。总之,发了大财的,就是找到了蓝海;连小财都没发上的,就是没找着蓝海。这种先打枪后画靶子的程序,保证了枪枪十环的成绩。这样的理论居然也能风行一时,洛阳纸贵,其原因只有一个:愚蠢透顶却一心想发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早几年,这些人认真钻研了十几本卡耐基的成功学小册子、并背诵了一百多条人生格言名人警句箴言笏语之后,却并没有如被允诺的那样,成为成功人士并过上幸福生活。今天,这些人百折不挠,背上行囊找蓝海去了。”
关于管理书籍,观点的多样化,一方面反映了思想的困惑,另一方面反映了思想的活跃。我们有“为售与帝王家而读书”的时代,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现在是“为公司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下面这份问卷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文章,意在介绍这个读书时代中一些不同的专家观点:
一、您认为哪些管理书值得推荐?
张华(南方日报财经编辑):我最喜欢《管理的实践》,并不仅仅因为它畅销近半个世纪,更重要的是,它从实际执行层面立论,从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角度,系统剖析了企业管理的任务、方法与责任。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门程式化的科学。现代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能否将更多的资源集聚到一起,而是如何使有限的资源能够顺畅地衔接。
最近几年,如下几本管理图书值得一读:《长尾理论》,《蓝海战略》,《定位》,《权力与影响》。
郑磊(脑库投资管理公司研发总监、投融资总经理,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另见本期P44文章。):《旁观者》。
李华芳(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经济学硕士。另见本期P42文章。): 我最喜欢的管理书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管人们对管理心理学如何研究,甚至在表面上张口闭口人本主义,但其实质依然是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中阐述的科学化的标准提高效率的原则。
最近几年出版的管理著作中,德鲁克的著作都值得推荐,比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以及《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等,好在现在出版了德鲁克全集,管理者备上一套或在桌旁或在枕边总是能获得益处。
另外是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与德鲁克略有不同的是,柯林斯更关注企业的宏观层面,例如在立意愿景方面就强调比较多。
还有几本我个人认为对管理者非常有益处的书籍是彼得 ·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已经有些时日,但依然在发挥影响,其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现在已经广为传颂。
罗伯特·A·沃森的《美国最有效的组织》,和新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前者讲救世军,后者讲格莱氓银行;前者讲一个超大型的组织如何有效,后者讲如何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尽管两者都不是关乎企业,但古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从非营利组织的经验中更能带给管理者深刻的启示。
二、如何评价目前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管理书?
张华:图书市场纷繁芜杂,管理与励志图书更是多如牛毛。盛誉的得来有多种方式,大师力荐、黄金包装、强力营销,这些硬推动的方式同样能给一本书带来盛誉幻觉,既然是幻觉,就是不可持续的。《管理的实践》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是在“普通常识”,而国内所谓各路名家的“管理名著”的短板便在于,它们往往太急于超越了,这样下去,总会被被松了的鞋带绊倒的。有人说,国内写管理书的都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一般不写书或不会写书,虽有些夸张,但却是对国内管理图书的现实扫描。
郑磊:《蓝海战略》,可能有些误导。蓝海的实质是创新,这对中国企业是最难的一个方面。该书提出了概念,但还不能提供操作性强的思路。
李华芳:市面上大部分的管理书籍可能反而会耽误管理者的时间,名手也有烂文章,就更不必说了。实际上每一个管理者所遇到的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往往针对具体的情况,管理者本身才是理论家的老师,而不是相反。不过话说回来,同一本管理学著作对于每一个管理者来说可能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管理者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挑选能力,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适合他们的管理著作,而名家并不能保证解决其所面临的困境。
比如说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对任何公司可能都有用,但对一个本身就已经专注于细节的服务公司而言,这可能只是正确的废话,管理者只要看这个书名就足够了,而不需要多费时间。又比如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对执著一件事情的管理者而言可能具有提醒作用,但对另外一家正在争取多元化的企业而言,又可能不那么适用。也就是说,管理学著作往往能抓住管理中的一个侧面,而且可能把这个侧面描述的非常好,但对于管理者来说,他要挑的最适合自己管理的,而不是这个侧面中最好的。
三、怎么看管理书的走俏甚至泛滥?
张华:毫无疑问,永远有人在迷茫。不过首先可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是泛滥的管理书造成了管理者这一群体的迷茫与困惑,还是管理者的迷茫与困惑促使了管理书的泛滥,这仿佛是一个鸡生蛋、蛋孵鸡的问题。不过毋庸置疑的是,现在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管理类图书的作者,集体浮躁的习气愈演愈烈;国外的管理者注重的是管理实践、管理方法与技巧,而国内的管理者偏爱的管理理念,刚有懵懂苗头,便又热火朝天追棒新的理念,这个过程中管理书著者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大家都乐此不疲于水上漂,管理究竟为何物,天知道。
郑磊:可能反应了企业的困惑,管理学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总有新的理论推出,也总会受到热捧,但都很难长命。管理问题很鲜活,理论永远落后于实践,所以管理者都很困惑。
李华芳:可能反应了企业的困惑。但也有其他的可能,比如说每年增长几万家新的企业,而且深入各个不同的行业,以及从业者学历提高等,都会增加对管理书的需求。而从供给上来说,出版社在管理书方面获得的利润比较高(这个也由于管理者一般来说对书价不敏感,书比较容易销售等),也会倾向于多做这一类的书籍。
至于对管理者而言,这一群体可能有部分人对管理感到困惑,希望寻求答案;但另外也可能说明管理者增多了,而且各种管理思想之间出现了互补性,而被有能力的管理者所吸收。
四、如果被问起,你会给中国的企业推荐什么读物?
张华:给招商银行推荐《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说,从爬行到行走到奔跑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样看似缓慢,但能保证最后跑得飞快。招商银行作为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其运动轨迹正是如此。在前央行官员马蔚华的领导下,这家20年前成立的银行目前控制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三分之一,并不断开设国内分行、吸收来自富裕人群的存款。据说马上要在纽约开设分行了。不过,在从优秀到卓越的攀登途中,需要同时谨记的理念与遵循的规则,还有许多,马蔚华和他的团队,正在路上。
给万科推荐《茧经济》。破茧而出是重生,作茧自缚是灾难。约翰·埃尔金顿在《茧经济》中分析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急剧变革过程中,企业及企业家如何做到应对自如,生活力更为旺盛。万科是地产界的一块奇葩,但在“后调控时代”,万科如何在原有的运作模式与技术路径上实现新的突破,王石可能也捉摸不定。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来讲,王石的人格魅力为各界所尊崇,然后王石的这种魅力能否切实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转化了持续的利润增长动力源,坊间说法却不尽统一。万科面临新契机,应该走的更远。
给广州本田推荐《服务管理——利用技术创造价值》、《向富裕阶层销售》。汽车工业是一种钢铁工业,钢铁的坚硬与理性,是所有汽车工业的特征;然而广州本田,却在钢铁的外表之下,稍稍隐藏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它对环保可能更加重视,对员工可能更加体恤,对客户可能更加关怀。虽然这种柔软仍然是微弱的,但是已经能够打动人心,它的用户节节攀高,它区别于其他的汽车企业有血有肉的活着。然而,广本对服务的投入,仍然不够,仍然只停留在关注与物理产品本身的领域。尤其在终端执行上,却忽略用户心理体验。推荐这两本书给本田,是希望广州本田能更关注服务,更重视用户的心理体验。广本4S店现在好象满大街都是,然而这些标榜着服务至上的4S店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尊重用户体验与心理呢?!更精细的操作细节上,更基层的技术服务人员,才是最终的执行者。通过《向富裕阶层销售》了解本田客户的心理,注重避免细节上对客户感情的伤害。而《服务管理——利用技术创造价值》,会给管理者一些新的方法与技术,真正将精细化服务实现。
给海尔推荐《空雨衣》。我曾在青岛呆过三年,海尔基层员工的生存状态给我触动很大,一个个像上紧了的发条,在高压与低薪的竞争环境中埋头疯狂苦干。你可以把这种魔鬼式的历炼,看到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与运作模式,从这种模式中走出来的中层干部,头脑与能力确实无可挑剔,然而从长远的、健康的企业管理理念角度来讲,海尔的魔鬼训练却又是极其危险的。查尔斯.汉迪的《空雨衣》讲的是变革时代的商业哲学,企业如何力避成为创造利润的机器, 如何跳出文化宣扬与实际运作大相庭的管理悖论,成为当务之急。
郑磊:《基业长青》,给所有企业。我还有一个建议是:少看书,多实践,别被时髦理论蒙住了眼和心。
李华芳:给万科推荐《从优秀到卓越》,万科已经是中国房地产业的领军者,她已经是一家优秀的公司,现在她需要变成一个卓越的公司。
在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凭借其良好的服务口碑脱颖而出,在银行业表现令人瞩目,作为一个在金融服务业有长远目标的企业,在可见的将来竞争会非常激烈,这时候大概需要一本《长尾理论》来提醒自己应该去抓住什么样的顾客。
华为在坊间传言中对员工的口碑不佳,最近任总裁一封“意味深长”的信中更体现了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思想。对华为的员工而言,要想清楚你是为谁工作的,推荐陈凯元的《你为谁工作》。而对任总裁而言可能也需要看一下这本书,倒不是说能给任总裁带来多大的收益,而是说应该知道员工真实的想法。这可能是更重要的。
给中国电信推荐《21世纪的管理挑战》,作为老牌的垄断企业,很有必要重新回顾德鲁克这本伟大的著作,了解一下信息时代知识工作者的特征,才能继续跟随时代变革的脚步吧。
给海尔推荐《微利时代的成长》,在这样一个产品饱和与市场动荡的时代,怎样才能冲破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成长模式的局限,创造新的增长?答案是:需求创新。斯莱沃斯基的这本《微利时代的成长》会带给海尔这样的传统家电企业以新的启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