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炒特色小镇,真特色还是假噱头?特色小镇如何真特? |
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逐渐升温。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10月中旬,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随后,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在多项政策红利支持下,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有些地方找准自身优势,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找到了经济发展新动能;而有些地方则盲目跟风上项目,试图简单照搬其他地方或国外的经验,存在一定风险。对特色小镇“不特”现象,有关各方需提高警惕,防止走弯路。
本文涉及人物: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
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
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
《冯奎:特色小镇如何真“特”》
1、特色小镇迅猛发展有必然性
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局来看,在多项政策红利的支持下,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是有必然性的。作为特色小镇的一种典型形态,基金小镇受热捧还反映出基金机构这种经济供血系统蓬勃发展的现实。
记者: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局来看,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是有必然性的。目前,很多地方都在规划建设梦想小镇、科技小镇、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以其中的一个典型形态——基金小镇为例,有媒体统计,目前全国规划中的基金小镇,已经超过20个。您如何看待当前现状?
冯奎:确实,国内特色小镇的兴起和发展,有一定的必然性。比如说热度很高的基金小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正在形成新的供血系统。各类基金机构,包括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各类基金及相关产业链服务机构,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这些机构集中、集聚式发展,有利于发挥基金投资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接力赛效应、风险分担效应。国外一些成功案例表明,基金类机构倾向于集群化存在。一些经验还表明,基金机构爱扎堆,他们投资服务的对象也爱扎堆。
基金小镇能为基金机构的集聚发展提供新的载体、平台与空间。基金小镇受热捧既反映了基金机构这种经济供血系统蓬勃发展的现实,也体现了基金机构倾向于集聚式发展的特性。可以说,基金产业是特色,是魂;小镇是载体,是形。
记者:国内一些地方说要把当地的基金小镇打造成“中国的格林威治”。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冯奎:美国格林威治小镇是基金小镇的起源。经过多年发展,格林威治形成了目前的规模,背后既有自发因素作用,也受政府因素影响。比如,它的税收特别优惠,吸引了很多对冲基金落户。
对冲基金聚集区要放在网络较好的沿海地区。对于对冲基金来说,网速非常重要,差几秒就是很大的劣势。对冲基金聚集区还要离金融中心近,因为涉及银行兑换。另外,周边的经济一定要发达。对冲基金的客户也希望所投资的基金离他们不要太远,在不太远的地方比较靠得住。所以,把对冲基金聚集区建在穷乡僻壤是不行的。
对冲基金对电力系统等城建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老的对冲基金之都,格林威治的发展就面临基础设施老化的难题。比如,纽约和康州的供电系统由于老化、不稳定,就给格林威治的对冲基金带来了很多担心。
对冲基金基地还要有严格的安保系统来保障安全。生活配套设施也非常重要,因为交易员压力非常大,需要放松,需要各种健身和娱乐设施。
2、要“名与形”更要“神与魂”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了一哄而上的势头、定位雷同的噱头、房地产的盖头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只看到了特色小镇的“名”与“形”,却没有把握或回避了“神”与“魂”,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
记者:国内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也提出要建设基金小镇,有必要吗?
冯奎:有没有必要建那么多基金小镇,谁说了算?市场说了算。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之机出现一批基金小镇,既是正常的,又是必需的。特别是在三大城市群地区,在区域中心城市附近,可能都有这样的基金小镇兴起。有的城市群地区,甚至可能有十个八个基金小镇,但它们之间会逐渐分化与细分。
基金小镇应该是在基金机构不断发育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市场的力量要发挥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的基金小镇建设出现了几个问题——
一是“未育先生”现象。基金小镇是需要培育期的,国内短期出现那么多基金小镇,需要提高警惕。
二是“抢山头”现象。有些地方觉得基金小镇是高端化的特色小镇,一定要“抢山头”才能占得先机,于是纷纷通过给予过高的财政补贴与土地、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基金小镇建设。
三是简单模仿现象。外地模仿江浙,国内模仿国际,纷纷对标格林威治小镇,缺乏符合本地实际的内在依据。
四是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形象。一些地方把精力用在选址、造房子上面,而对于如何促进基金机构扎堆却办法不多。总体来说,基金小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基金机构的创新性生态系统能否形成,而不是戴着基金帽子的小镇能不能建成。而且,基金小镇要形成长久的生命力,还需应对各种未知风险。因此,基金小镇在某些地方很可能昙花一现。
记者:在您看来,出现上面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冯奎:基金小镇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在其他特色小镇建设中也存在。
一是一哄而上的势头。国企、民企,制造商、建造商,投资者、投机者等,大家都认为特色小镇是小个头、门槛低,因此争着建造特色小镇。
二是定位雷同的噱头。一批基金小镇、一批健康养老小镇、一批机器人小镇,有的地方确实有一点基础,但有的地方纯属跟风。
三是形象工程的派头。在有的地方,开始出现特色小镇拼比数量的现象,在追求不同层级的特色小镇试点。
四是房地产的盖头。也就是打着特色小镇的旗号,实质就是搞地产开发。这是比较危险的一种倾向,会造成新的库存,而且与大城市去库存相比,以后更难消化。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只看到了特色小镇的“名”与“形”,却没有把握或回避了“神”与“魂”。这反映出一些地方对特色小镇、基金小镇的认识比较表面化,对其规律缺乏深刻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地方是在“穿新鞋子走老路,拿新瓶子装旧酒”,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
3、“如果找不到特色,宁可不建”
建设特色小镇,政府部门主要在宏观层面合理指导并进行规划监督,建设主体应该主要依靠企业家,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对特色小镇来说,特色是生命,是活力,是竞争力,如果找不到特色,宁可不建
记者:建设特色小镇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冯奎:要建设好特色小镇,首先要明白特色小镇是什么。如果连概念和特点都搞不清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从浙江等地兴起的特色小镇,蕴含着经济社会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战略。其重大战略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是顺应了经济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突出反映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变为创新驱动。特色小镇体现了新常态的这些特征。
二是提供了新平台。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既可以是园区镇,镇中镇,还可以是镇中园。
三是创造了新供给。特色小镇围绕一个主导型产业,将产、城、人、文、景等要素结合在一起,供给丰富多彩的产品与服务,满足了就业、工作、休闲等多种需求。
四是塑造了新业态。在特色小镇里,产业链、投资链、人才链、价值链等环环相扣,是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
五是展示了新模式。特色小镇体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较为强大的生命力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建设特色小镇、基金小镇,要把握好以下一些关键点。
一是谁来建设?政府部门主要在宏观层面合理指导并进行规划监督,建设的主体应该主要依靠企业家,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二是在哪建设?大城市周边、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有一定特色产业的地方、社会投资比较活跃的地方,可能先行一步。决不能不顾现实条件、忽视各项短板,就让小镇四处开花。
三是何时建设?目前,有的地方已经具备条件,有的地方的条件还不充足。如果不能或难以建设时,宁愿留白,也不能抓狂拼凑。
四是建设多少?国家层面要推1000个试点示范,从全国来看这不算多。但是,不能由此层层搞试点、搞示范,造声势、刮大风。
五是要建什么?特色是生命,是活力,是竞争力,如果找不到特色,宁可不建。特色小镇要建特色、显特色。这是根本。
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同样都适用于特色小镇。此外,还有几点需要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市场主导、产城人文景一体化发展、特色是小城镇的生命线等。
记者:下一步,如何推动各地的基金小镇、特色小镇实现科学发展?
冯奎:一是现在全国各地正在按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各项改革发展。建议在中后期评估中,增加特色小镇这项内容,将特色小镇正式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中去。
二是加强规划指导与规划人才培训。在特色小镇发展中,有关政府部门应尽力改变“补砖头”为“补人头”,这个“人头”就是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人才培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单纯去补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正面与反面两手抓。正面抓国际国内一些优秀的案例,比如欧洲、日本的一些案例,浙江已有的梦想小镇、基金小镇案例,在中西部也要找一批典型经验。同时,也要总结近年来在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抓住一些失败案例来分析。
四是抓住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着突出问题,尤其是产业培育、融资渠道等问题,大力推动各类产业对接活动,推进运用PPP模式,推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特色小镇发展。
五是完善优化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各项政策。比如,从政策组合的方式上看,要有完整周密的政策体系。从政策实施策略上看,要执行严格的后评估,倒逼创建过程。从政策支持的主要对象来看,是各类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从政策支持的延展上来看,要持续地进行制度供给。
热炒特色小镇,是真“特色”还是假“噱头”!
究竟何为特色小镇?它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讲的“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特色小镇,则非镇非区,它是一个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聚落单位,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云计算,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
◆ 房企的「小镇计划」
房企跨界转型面临较多困境,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融合则愈来愈受到业内的重视,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国内房企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无论是碧桂园、华侨城、绿城、华夏幸福等品牌房企,还是宏泰等产业地产企业,或是上海元合、内蒙亿利金威这类地方企业,都将转型的战略指向「特色小镇」,探索用“造城计划”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企业打造的特色小镇主要分为以下模式:
1、土地和房产的开发
通过土地的一级开发,直接获利;或者进行房产销售,比如住宅、商铺、客栈公寓、养老地产等,通过销售、经营等方式形成运营模式。
2、产业项目的整合开发
一是特色产业项目开发,例如产业园、孵化园等产业本身开发;二是旅游产业项目开发;三是将泛旅游产业与特色产业相互融合,两大产业链相互支撑,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圈,包括金融、教育、居住人群、城市化机构和政府政策等。
3、城镇建设开发
包括城市服务,比如公共交通服务、社会服务等;城市管理,比如城市智能化管理、政府政策等;城市配套,比如银行、学校、医院等。
◆ 无特色不小镇
特色小镇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特色」。特色包括产业和文化,没有特色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特色是最不可替代的资源,不可替代的优势。打造一个成功的特色小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好的选址是首要任务
在此次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127个特色小镇名单中,仅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四省分布有23个,占据名单中近20%的名额。南方,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程度、经济实力、产业化阶段相较于三四线城市都处于领先地位,自然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大。此外,由于大城市的居住成本偏高,选址于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周边人口,居住成本也相对低,在功能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各省入选第一批特色小镇数量
2、面积小而美,模式新而精
特色小镇现有的模式大都是旅游观光类型,与政府所推广的产、城、人、文融合尚有不小的距离,还留有巨大的创新空间。特色小镇求新不求大,规划面积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围绕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从而培育出独特文化,衍生出旅游功能,以及必需的社区功能。
例如,内地“千亿房企”碧桂园10月24日签约第四个“科技小镇”,先前在惠州已落地三个小镇项目。碧桂园的科技小镇不仅在形态上与传统产业园区有所不同,在理念和内涵上有新的提升。小镇聚焦全球优质科技产业资源,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入驻,挑选最有潜力的优质企业进入小镇。
3、融合当地的资源与文化,孵化特色产业
想要打造出一个成功的特色小镇,要将当地的优势企业与自身资源相结合,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并进行传承与发展,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
特色小镇的核心
比如,深圳地铁与前海金控联手,打造前海深港基金小镇。深圳紧邻香港,坐拥近四百家上市公司,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此同时,小镇聚焦发展与前海特征匹配的创投基金、大型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并配套完善的基金产业链服务机构。地域、企业资源都将助力基金小镇的未来发展。
◆火爆背后的冷思考
政府各式各样有关特色小镇的建设条例,让民众措手不及,都开始纷纷争抢这块“香饽饽”。然而,目前特色小镇还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尚不具有成熟的模式和机制,特色小镇的未来之路仍是布满荆棘。
1、盲目扩张,一味地加大投资
特色小镇注重的是“小而美”,过大的体量不仅会浪费大量投资资源,更加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明确表示,建设特色小镇,要的是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是从外延向内涵的转变,是集约发展的概念。特色小镇的整个开发过程,从起步的时候就要讲求“融合”。
2、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清晰定位
对于特色小镇的核心定位不是千万人聚集的名胜旅游地,而是要为了更好的寻求小镇的经济发展动力,激发小镇经济发展活力。如果小镇缺乏特色的定位,没有商业模式的支撑,热潮褪去后最终将会变成一座空城。
目前许多房企打着特色小镇的名号,实则却是在销售楼盘,这显然与特色小镇的本质背道而驰。国内不缺普通住宅,缺少的是有特色的房子、有特色的小镇。
3、难以脱离旧体制的小镇模式
行政化的思维、运营方式、路径和体制,会使得小镇难以跳脱出传统的路线模式。建设「特色」小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利用民营企业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使特色小镇的未来经营更加优质高效。
政府则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根据小镇的产业定位和专业人才需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基础产业,量身制定各类扶持政策和定制服务。与民营企业共同研究产业发展方向、转型升级的重点,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双赢。
现今,房企们大跃进式的打造特色小镇,若干年之后势必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在我看来,未来的下一个新库存也许就是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这条看似无限光明的康庄大道,实则曲折坎坷。先前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空城,既要吸取经验,也要避免同质化现象。特色小镇之路还很漫长,仍需要不断探索。
农业部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公示
住建部2016-71号文件《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
当过官和没当过官的经济学家 区别在哪?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高级研修班
北京大学政府与社会资本合营PPP实战研修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