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培训论坛 > 谈天说地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主题数:77118 | 帖子总数:79972 | 会员总数:2538

栏目:考证 | 留学 | 案例 | 杂谈 | 职场 | 培训 | 师资 | 讲座 | 课程
 
 
您是本贴的第 1458 次阅读者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应该塑造怎样的新型生产关系?

发帖:大众创业   | 2024/3/28 11:28:41 | 第 1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应该塑造怎样的新型生产关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是一个最大亮点!当前,社会各界对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讨论、建言献策,凸显我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和迫切感。相比之下,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当今,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生产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地研究新型生产关系,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ͼƬ

    
     其实,中国高层领导已经注意并重视“新型生产关系”这个问题!
    
     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的内在逻辑。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主要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起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以新型生产关系赋能新质生产力。
    
    
     梳理新质生产关系的内涵:
    
     自从250年前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目前正在迈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道路上,其主要的技术特征分别是,第一次机械化(煤炭+蒸汽机)、第二次自动化(石油+内燃机)、第三次信息化和网络化(互联网+计算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械化+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结合,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社会生产方式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按照马克思的论断,只有生产力的提升,而没有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是工业革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没有真正到来,“革命”是要在科技创新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要对传统的生产制造与价值分配体系,产生颠覆性的改变。虽然无法确定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未来哪一天能实现,但是全球制造业强国正在纷纷行动起来。
    
     不过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总是会带来劳动就业问题,大量工人的工作会被智能化+自动化的机械取代(比如:无人码头、黑灯工厂,都是大批量减少人工的)。相比人工生产力,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生产劳动可以不用休息、不用培训、没有懈怠情绪……很多人必然面临失业、或工作转型的问题。
    
    
�������´������ͼƬ

     (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南宁少年群殴事件-香港废青暴乱,3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按照过去一二三次工业革命会使传统行业的打工人陷入失业状态,但大量人失业是短暂的,终究会有新兴的产业诞生,不过转型也一定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如果没能快速融入新的行业,那淘汰是必然的!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传统打工人的出路在哪里?
     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有多少新的就业形态产生(比如:快递员、网络主播、自媒体运营、无人机飞手、旅游策划师、物联网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网贴内容审核员、AI新闻审核编辑、AI经纪人…),
     另一方面看自身能否快速融入新的产业中。
     那些适应力不强的人、年龄偏大不学习掌握新技能的人,又将何去何从呢?
    
     如果从转型这条路来看,这类人好像真的没有出路可言。工业革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也是有一个进行过程,传统行业会在这期间慢慢的转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完成迭代,所以,转型主要面对的是年轻打工人,他们的转型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能快速适应新时代的到来,那真的就日子艰难了!
     在现在的生产关系分配机制下,失业就代表没有收入,如果一段时间内就业指数不景气,何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如果内需消费起不来,国家经济增长就没有支撑!
    
    
�������´������ͼƬ

    
     当今社会正处在第4次工业革命前夕,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广泛应用,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产要素,农耕社会是劳力、土地等,发展到工业社会是劳力、土地、资本、管理等,当今时代已经发展到劳动、土地、资本、管理、技术、算力、算法、数据等多个要素。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要素成员逐渐增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质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变革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等生产关系要素正在重塑。
    
     发展新质生产力会产生新的业态,这也需要配套制度加以保护和规范。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为特征的纺织业、以火车和汽动轮船为代表的交通产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产业进一步更新和丰富,有了汽车,另外还有了电力等新的二次能源产业;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则出现了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这些新产业新业态往往都伴随着新的企业和行业管理,政策层面也不断有新的制度诞生。
     比如,内燃机的出现带来交通产业变革,催生了交通法的演进,英国19世纪中期就颁布了“红旗交通法”,世界其他各国后来也都逐渐有了自己的交通法,并且随着交通产业发展不断变化更新。
    
     再如,随着信息产业发展,对应的法律法规也不断出现,美国上世纪60年代就颁布了《信息自由法》,后又制定《计算机安全法》、《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等更多相关法律。
    
     在当下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人工智能+”又给交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等,这使现有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迫切需要更新。同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尤其是与更多行业融合,及时补齐相关立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格外关注的领域。某种程度上,哪个国家能够尽早建立和完善既促进新技术市场化,又能防止相关伦理、安全和隐私等方面问题的法律法规,哪个国家就能更早也更好地收获新技术带来的果实。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业态的同时还会带来产业格局层面的重大变化,带动新的产业体系出现。而要适应更大变局,就需要有基于更高视角和认知的战略前瞻,在规划上进行超前部署,在法律法规制定方面拥有先进理念和思想指引。而每当产业体系发生变革,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护传统产业的公正和平稳转型,这是历次工业革命和巨大变革中都需面对的情况。在这种转型中,如何使传统产业继续保持阶段性的有序发展并逐步实现平稳过渡,包括避免相关就业人员遭受过大冲击,帮助他们转向新的行业,都需要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层面予以考量。
    
     当前,新质生产力更多地产生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绿色低碳等领域,这些数字化、新能源产业一方面对传统产业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又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并促进后者转型升级,以“互联网+”“区块链+”“AI+”甚至“可再生能源+”等方式促使那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另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具有布局未来的意识,如何前瞻性地在制度上为未来产业发展预留空间,也是制度创新的一篇大文章。欧盟2020年就开始反思“工业4.0”战略并对“工业5.0”进行谋划,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总结起来,就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推动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加大研发投入等资源支持,同时还需要在企业、行业、国家层面的制度上有所创新,适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要素、新业态、新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建立良好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新质生产力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ͼƬ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应该塑造怎样的新型生产关系?
    
     要塑造一种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能够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释放和增长,同时确保社会公平与和谐。具体来说,新型生产关系应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1、新型生产关系应注重创新与合作。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此,新型生产关系应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个人之间的创新合作,促进知识、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形成创新合力。
    
     2、新型生产关系应体现公平与效率。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生产关系应体现优越性!尤其是其分配制度应当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又要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应优化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按生活需要分配相结合的制度,既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又体现对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回报。同时,应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3、新型生产关系必须健全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如远程办公、灵活就业、自雇佣等。这就需要社会保障体系能够灵活适应这些变化,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发展水平的生活保障,尤其是在生育、上学、医疗、退休养老这些基本制度,应该减少“阶层差距”,减轻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4、新型生产关系应强调开放性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因此,新型生产关系应积极参与并适应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吸收借鉴国际先进制度经验,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应关注弱势群体和地区的发展需求,实现包容性增长。
    
     5、新型生产关系还应具备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ͼƬ

    
    
�������´������ͼƬ

    
     真正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说清楚本质,到底是什么?
    
     如何优化劳务派遣制度?探讨成立“中国临时工集团”(见第8楼)
    
     把酒问天:新质生产力是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2 | 发帖:大众创业 | 时间:2024/3/28 12:20:37
资本主义社会核心是分配:上层按权分配,中层按资分配,下层按劳分配
     社会的运行离不开资源的分配,而不同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了它们参与资源分配的方式。就目前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三个阶层,它们在社会资源分配中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
    
    
�������´������ͼƬ

    
     上层按权分配,中层按资分配,下层按劳分配。
    
     要观察世界或者一个社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抓住它的核心运行逻辑。
    
     一个社会最核心的运行逻辑是什么?是它的分配规则。
    
     看清一个社会的结构,首先就要抓住它的分配规则。
    
     什么是分配?
     分配是指将一定数量的资源或利益,基于个体贡献、需求、地位等因素,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和利益。
    
     分配不仅是社会规则的核心,也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往小了说,比如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则,但不管是什么规则,最终都会指向最核心的分配规则。
     企业里的部门设置、组织架构,对应的是不同职能和权力的分配;企业里的任免晋升规则,指向的是权力、资源的重新分配规则。
     每个人、每个岗位,分配什么资源,拥有什么权力、职责,都是约定好的。所有人按照约定好的分配规则运转。
     成百上千的个体聚集到一起,能够组成一家企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个人都接受了这个企业的分配规则。
     你只能在这个分配规则里努力。如果不接受这个企业的分配规则,那就只能跳槽到别的公司,或者自己创业,自己定分配规则。
    
     往大一点说,一个社会有各种阶层、部门,对应的同样是分配规则。
     少则千万、多则十几亿的人口,聚集起来组成一个国家,也是要接受这个国家的分配规则(满不满意是另一回事)如果不接受这个国家的分配规则,那就移民到别国,或者对抗而被制裁。
    
     如果大多数人不接受这个国家的分配规则,那就会出现暴乱。
    
     换个角度,如何治理一个企业或者国家?
     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其内部的个体尽可能地接受(主观上)分配规则。
     个体普遍上越接受(集体的)分配规则,就越安定;
     个体普遍上越不满(集体的)分配规则,就越多动乱。
    
    
�������´������ͼƬ

    
     社会分配规则有哪些?
    
     最原始的是按照武力值分配,比如谁的武力更强,谁就分得更多。
    
     在古代封建社会,主要按照血统分配,跟皇室贵族的血统越近,血统越高贵分配的就越多;跟皇帝八竿子打不着,血统越低贱分配的就越少。
     在封建王朝后期,随着贵族没落,士族开始崛起,实际上分配规则已经从血统逐渐向官僚权力转移,变成了按权力分配。从中央到地方,九品十八级,士、农、工、商,离权力中心越远,分配的资源越少。
    
     而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兴起,西方资本家开始在政府搞分权,官僚权力能直接分得利益被大大地削弱了,按资本分配成为社会的主轴。资本控制了权力,也控制了分配权。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我们熟知的按劳分配,分配方式简单说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适合于体力贡献的分配,但难以去评估智力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时代、娱乐时代,分配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加眼花缭乱,难以去观察和解构社会。
    
    
�������´������ͼƬ

    
     那么,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分配形态是什么样的?
    
     比如拿西方某个发达国家举例(注意,是西方国家,不是东方大国)。
    
     有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比较贴切,那就是上层按权力分配,中层按资本分配,下层按劳动分配。。
    
     (西方国家)上层通常是掌握权力的政治人物、官员和大型财团企业主,在这个层级的潜规则是按权力分配资源,权力越大,可分配的资源和财富越多。
    
     (西方国家)中层通常是拥有一定资本的商人、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他们大多通过资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机会。在这个层级,按资本分配是获取资源和利益的主流规则。
    
     (西方国家)下层通常是从事体力劳动或者简单脑力劳动的工人、农民和服务人员,他们只能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的收入和资源,按劳分配的规则广为应用。
    
     这种分配形态乍一看好像很不公平,但其实却被广泛接受。
     别看现实中(西方国家人民)很多人经常抱怨、不满、罢工游行,但那只是对具体事件的不满。涉及到深层次的分配规则,各阶层其实都是接受的。
    
     为什么在(西方)社会中形成了这些分配规则?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了解了这个原因,会深刻地改变一个人对(西方)社会的认知。
    
     这些不在这里多讲……
    
    
�������´������ͼƬ

    
     狂印美钞?美国是滥发货币收割世界吗?我们是被误导了!
    
     恒大许家印十大保护伞,权力的游戏!
    
     证监会:IPO倒查十年!移民中介公司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中国经济的最大悖论:要做世界工厂,又要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还要提高工作福利!
    
    
�������´������ͼƬ

    
    
�������´������ͼƬ

    
     中国是走社会主义路线,
     相比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有更先进的理论和制度“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当年教员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何等深邃与洞察!
     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太过先进!
     当年生产力还相对落后,这样的生产关系过于超前,“大跃进”其实是国家建设的探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大生产、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
     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释放出巨大产能!
     以至于现在“产能过剩”成为产业、经济、甚至外交领域热门话题。
     一方面产能过剩,大量工厂的产能(包括房地产开发)被人为压抑,开工不足;
     另一方面广大人民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消费还在精打细算、省吃俭用。
     而国家层面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操碎了心……
     其实:拉动内需是个伪概念!消费不足是个伪命题!“内需”是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欲望我们一直不缺、缺的是消费能力,也就是大家没钱、或不敢花钱!
    
     顶层设计多次提到“健全收入分配机制”,
     那到底如何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又如何调整?
     教科书上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关键就是要让新的要素在收入分配中发挥更大作用!
     过去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分配,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的贡献。
     而如今技术进步、数据信息、体制优化、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看待新质生产力要更全面、要看全要素的作用。
    
     当前重点,是要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综合活力。
     通过制定和完善交易制度规则,健全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并探索收益分配机制。
    
     站在更高视野看“网红赚大钱”这个问题
    
    
�������´������ͼƬ

    
     相比提高生育率和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关系,核心是优化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让内循环与产能匹配!
    
    
�������´������ͼƬ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3 | 发帖:牛人 | 时间:2024/4/15 22:28:32
71岁保洁被开除后在物业办公室自杀
     
�������´������ͼƬ

    
     中国养老金不够?是个伪命题!伪概念!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4 | 发帖:大众创业 | 时间:2024/10/22 20:31:57
毛主席为何反对包产到户?真相揭开令人直呼:高瞻远瞩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有18位农民竟然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秘密签署了一份协议,这份协议主要是把公社农田分给个人承包干:“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那时的小岗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因经常闹灾荒,农民大多外出乞讨。
    
    
�������´������ͼƬ

    
     对于包产到户这种事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百废待兴的中国那段艰难的岁月中,这种行为起初是不被倡导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ͼƬ

    
     1、新中国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困难
    
     众所周知,中国是千年农业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生产工具和科技水平有一些发展,但并不大,人们耕种田地基本是靠天吃饭。如果遇到了天灾人祸,最遭殃的就是底层农民,如果按照当时2-3亩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的最低标准来看,发生天灾人祸后,这种“小家庭作坊”是根本没有能力应对的,老百姓到最后还是要遭殃的。
    
     长期靠天吃饭,是无法实现国家农业自给,这关系到国家安全。放眼古代时期,很多战争、王朝更迭,都是因为天灾引发饥荒,然后农民起义。即便是在大唐盛世之年,也是有人会因为缺粮食而饿死。
    
     所以在面对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时,如果大范围推行“包产到户”还是很有风险的。社会发展很容易受天灾影响,一户一户的小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国家容易进入因粮食短缺而造成的动乱。这样的千年历史循环中,如此一来,长治久安的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ͼƬ

    
     2、缺少工业的支持,农业经济也是发展滞缓
    
     当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就是希望通过上层统治者进行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铺好道路。在旧势力与资产阶级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当时的中国工业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1937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增长到百分之十,经过十年有了较大的进程,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只可惜,野心勃勃的日本对我国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而中国工业的发展也因为战争出现了滞缓,在当时,工业得不到发展,农村经济也变得很萧条。
     很多土豪依旧在农村霸占着大部分田地,让穷苦人成为他们的廉价劳动力,这种封闭落后的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设备落后,产能低下,厂房残破,设备陈旧,原材料供给严重不足。日用生活消费品仅有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不多的轻工业品种产出。尽管基础薄弱,新中国在成立后的初期就非常重视发展工业。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联提供了大量援助,包括156项大型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为了推动工业发展,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农村是实现社会改造的主要阵地
    
     中国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在毛主席眼中,想要全国整体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就要充分重视农村这个阵地,只有改造好农村、让农民发展起来,才能有效实现社会富强,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就这样,“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被迅速开展了!
    
    
�������´������ͼƬ

    
     然而,公社化运动推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粮食的产量并没有如预期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让许多农民面临了饥饿的困境。许多人感到困惑,如果人民公社是个不错的制度,但为何却连饭都吃不饱呢?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呢?
    
     归结原因,主要因为人民公社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正吃大锅饭,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大幅度下降。许多人在劳作时开始寻找轻松的方式,偷懒做样子,到了规定的用餐时间“放开肚子吃大锅饭”。
     看到这样偷懒行为,那些原本认真干活的农民心里也开始不平衡了,他们发现努力、不努力工作的都能过上同样的生活,有饭吃,自然就会疑惑,努力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是“小农意识”!那种物质条件下,人们不可能普遍有“奉献精神”,人都是自私的。
    
     这种制度其实过于先进!需要与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匹配,人们不再被生存物质困扰,而是更追求精神满足。应该是在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否则,会导致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受挫,因为无论工作好坏,大家的待遇都相同,这会导致勤劳的人失去动力,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系统的活力下降‌。
     《中国进入“超级内卷”时代!免费商业模式~共产主义萌芽
    
    
�������´������ͼƬ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当时领导者们都在边实践边摸索,摸着石头过河。在经历了一系列困难和曲折之后,我们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条崭新的道路,回头看也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的道路。
    
     在中国走向开放与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之所以没有像苏联那样遭遇解体,稳步前进,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确保了我们的政权稳固且集中,使得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得以有效地掌控和调节市场经济,这无疑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中国农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包产到户政策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国农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村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农民缺乏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包产到户政策实施后,农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生产,对土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的温饱问题。
    
    
�������´������ͼƬ

    
     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
    
     在以小岗村为代表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严格的说并非什么先进制度,不过是回归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时代而已,甚至因为土地所有权归集体,许多农村村干部具备调整分地的权力,所以这项制度实行中有很大的权力因素,还不如帝国时代许多清平稳定的时期对于农户的权益保障更到位。但是,这种回归至少是对制度建设科学度上的遵从,至少不是拍脑袋想理想政策乱执行。政策立足于人性的基本情况,而不是想当然的靠思想改造来解决问题。所以,政策的科学度保证了前期粮食生产相对于过去的大幅提高。
    
     但是,由于制度本身仅仅是回归小农经济,所以其潜力是有限的。当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无力再提供更多的发展支持。一家一户困在几亩地上,大型机械作业无法实施,多种经济作物由于成本过高而无法种植。这些都使得农民在初步增产后难有大的作为。
    
    
�������´������ͼƬ

    
     如今看来,当时伟大领袖毛主席反对包产到户是深谋远虑的。因为毛主席一生对穷苦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也十分同情当时老百姓的处境。真正的“不忘初心”!
    
     毛主席担心,如果大范围实施包产到户的话,各省各县乡的田地资源禀赋不同、人口密度不同,势必很快就会出现大范围贫富分化的局面,这就违背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干革命的初衷!因为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的“初心”就是要消灭贫富差距、消灭剥削阶级、共同富裕!
    
    
�������´������ͼƬ

    
     实际上,毛主席对“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担忧很早就有了!
    
     在1965年毛主席再次登上井冈山的时候,他就已经对“包产到户”的现象提出了明确反对意见。毛主席非常坚决地批判了这一政策,强调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原则。这个时间点很早,但在当时就显现出了毛主席对于这一政策的思考和态度。
    
     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对国家的根本作用如果发生变化,那依赖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业基础就可能受到冲击。那个时代“民族工业”还刚起步,可没有现在“国产替代”这样的概念,老牌帝国主义工业强国,它们的产品可以对中国市场形成碾压,一直盯着中国的巨大市场,对其实施弱肉强食的策略。若对外打开国门、对内个体承包,内外同时发起攻击,我们共产党将如何保障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尤其是普通工人和农民的权益呢?
     要知道,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12月,是在自身已经具备一定工业竞争力后,且经过了15年的谈判,也是为了尽量保护“本土产业”。否则会比阿根廷还惨!
     参考:《“边缘国家”的工业大国梦——阿根廷的核工业样本!
    
     新中国当年是一个大、而贫穷的国家,但是走了“独立自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列强曾经殖民我们,会让新中国轻易走向繁荣富强吗?我们又要靠什么来增强自己的国力呢?
    
     毛主席认为,包产到户是对社会主义原则的挑战,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新的地主阶级,从而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具体来说,毛主席担心包产到户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1、资本主义复辟:毛主席担心包产到户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因为这会让农民各自为政,随着个体经营的发展,一些农民迅速致富(地理条件好的),而另一些农民会陷入困境(地理条件差的、或因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最终可能形成新的地主阶级,这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违背。
    
     2、土地私有化风险: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调的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但在实际操作中,土地交易逐渐增多,为未来可能的私有化埋下隐患
    
     3、社会不稳定:毛主席认为,如果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加剧农村的阶级矛盾(工农阶级)国家的工业基础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社会变得更加动荡。
    
     4、农业现代化进展会滞后:小规模经营限制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使得整体生产效率难以提升。(现在回看,毛主席目光领先50年)
    
     毛主席认为,如果采取分田单干的方式,短期内或许能提升粮食产量。但长期来看,这种方式可能导致严重的贫富差距,社会阶级分化,造成人们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动摇。这样的状况为资本主义的复辟提供了机会。简单来说,虽然短期内产量增加看似有好处,但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甚至颠覆国体。
    
     毛主席曾指出:
     若以我们目前的条件来发展资本主义,只能沦为别人的附属。就目前形势而言,我认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不现实。若执意走此路,必将牺牲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这与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背道而驰。这样会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甚至可能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审慎考虑,寻找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不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再次出现人被剥削的情况,也不希望出现资本家、企业家剥削员工的现象。更不希望看到妓女和吸食鸦片烟的情况重现。如果那样的话,那些英勇烈士的牺牲就毫无意义了。
    
    
�������´������ͼƬ

    
     人民网:毛泽东批判包产到户
    
     毛泽东为何对邓小平的“猫论”如此反感?
    
     包产到户1957年受阻 罪名是“包糖衣的砒霜”
    
     小岗村温饱后富不起来的原因:一道无法逾越的坎!
    
     为什么小岗村至今没有解决致富问题
    
     真正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说清楚本质,到底是什么?
    
     探讨成立“中国临时工集团”!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5 | 发帖:牛人 | 时间:2024/11/20 10:26:26
真正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与中国临时工集团公司!
     现在是市场经济,这个恐怕没人能、也没人敢变。
     民营企业数量比较多、贡献也比较大,民营企业一直有“56789”的说法:
     5: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经济50%左右的税收。
     6:民营企业贡献了60%左右的GDP。
     7:民营企业贡献了70%左右的技术创新成果。
     8:民营企业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劳动就业。
     9:民营企业占据了90%左右的企业数量。
    
    
�������´������ͼƬ

    
    
     探讨成立“中国临时工集团”!
    
     真正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说清楚本质,到底是什么?
    
     并不是一定要民营企业保你终生,这也是不现实的,很多民营企业的寿命只有三四年、五六年,老板人品再好,也没办法保证你在他那儿上一辈子班。
    
     我想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些断断续续的、大量的、体制外上班的人的问题?现在一般人、最普遍的想法是:自谋出路好了,难道你是巨婴什么事都要等政府吗?
    
     如果非要用达尔文“优胜劣汰”理论抬杠,那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的作用在哪里?比如网格员们,是干什么的,是监督你们说不说坏话不闹事情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作用,那底层的问题依旧是无法解决的。
    
     想说的意思是,职场环境不正常,不是要责怪一些短命的民营企业,就算活的命很长的上市集团来说,他们在用工方面也是不正常的(劳务外包、临时工,很常见)这种事情我估计一直有人讲,但主要都是农民工再讲,声音弱,说了别人也听不见,即使有人听见了,听见的人是旱涝保收的,他才懒得管你们这些破事呢!
    
     因此问题一直被捂着,最后大家都打哈哈,一片歌舞升平。
    
     普通工人们也有活的很滋润的年代,一个月工资50块敢生三个孩子,而且养的起,并不是说 50块钱很多,也不是说当年日子好,而是人心里踏实有安全感,下个月50块,下一年52块,即使一辈子月薪五六十块,那也算是未来安心踏实,那时候公务员不像现在吃香,大家愿意当工人。车间主任不比你副县长低一等,当工人光荣!
    
     有人就提出质疑了,别提那时候了,你知道当时农民多苦嘛,知道工农业剪刀差吗?活该轮到你们在厂里打螺丝的也朝不保夕了……
    
     说这话的人,我觉得脑子有毛病,这样的人可能还不少。
     按照“工农执政”的方针,如果工业发展起来,工人活的很舒服了,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农民也活的很舒服,实现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占最大多数的“工农”实现富裕。而不是攻击生活好了的人。如果大多数的“工农”都穷,你就满足~你就觉得对~你觉得是正确模式,这才是脑袋不清楚,上了鬼子们的当了。
     持有这种思想的人非常多,商品社会资本至上,导致了很多企业在用工上面肆无忌惮。
     不患寡,而患不均,那我让你们底层全部都低收入,大家就太平了。
     中国经济的最大悖论:要做世界工厂,又要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还要提高工作福利!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1 页 每页 15 贴 本主题贴数 4 分页: [1]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帐 号:
 密 码:
 主 题: *
 回 帖:
 

  
 
近期课程推荐 【回首页】
1、清华厚德《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管理》高级研修班
2、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经营班即将开课
3、北京大学《首席人力资源官CHO》高研班
4、北京大学《数据资产与企业数字战略》专题研修班
5、中国矿业能源投融资高级研修班2024春季开课
6、营销总监班人力资源总监班财务总监班
 
热点资源下载
1、考研考博类→全国500所院校专业课(真题+答案)汇总
2、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真题详解
3、经典教材类→英语教材财会政治管理
4、电子版教材、笔记和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5、职业考证考试类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