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培训论坛 > 国家职(执)业资格认证论坛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主题数:77118 | 帖子总数:79972 | 会员总数:2538

栏目:考证 | 留学 | 案例 | 杂谈 | 职场 | 培训 | 师资 | 讲座 | 课程
 
 
您是本贴的第 13173 次阅读者
 
 

 

务虚与务实的关系,要“务实”也要“务虚”

发帖:admin   | 2013/3/21 21:49:10 | 第 1

务虚与务实的关系,要“务实”也要“务虚”
     
    
     务实是成事之基。在工作中没有务实的作风就会百事难成,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说来,人们比较警惕务虚不务实的毛病,而对于务实不会务虚的做法,却不大容易引起重视。其实,务虚作为领导思想和工作方法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务实。如果仅仅满足于埋头苦干,不从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研究思考,不注意从总结中提高,从谋划中推进,从交流中形成共识,工作就很难有所突破和提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岁末年初之际,既要反思总结务实之举,也要谋划研究务虚之用。
    
     务虚之用,古已有之。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和大臣讨论学问时事,在其领导集团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天下大事、勇于进谏规讽的浓厚风气,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同时,他还注重通过务虚总结政治经验和执政之理,如“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上畏苍天监视,下畏君臣仰望”等,达到 “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作为领导干部,务虚更不是可有可无之事,既要务踏实干事之“实”,又要务精心谋事之“虚”。1958年1月,毛泽东专门写了一篇《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其中说道,“整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那很危险”。务虚,看起来没有和具体实践结合得很紧,但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政治决策水平;看起来没有实打实的去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但却能够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思想方法和智慧经验。务虚,是在紧张之余平心静气地研究“形而上”的问题,跳出具体事务从更高的层次上谋划和思考,好比是在大海里游泳偶尔抬出头来呼吸,在旅行途中停下来规划最佳游览线路,在砍柴的过程中磨亮一下斧头。
    
     务虚是在前人的经验和知识中总结得失,在大家的思考和言行中淬取思想火花,在工作的轻松之余沟通情感,在相互讨论乃至争论中统一思想,进一步把握工作规律,探寻工作对策,开拓工作视野,更好地谋划、指导与推动工作。务虚务的方式是“虚”,但是,务的内容和过程是“实”。因此,在工作中,只有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既做到虚功实做,又做到实中有虚,不仅要善于从事务中超脱出来务虚,更要在务虚上“实打实”,通过务虚会解决思想、政治、理论和方法等问题,使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更高的台阶。
    
     陈 峰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2 | 发帖:admin | 时间:2013/3/21 21:50:05
务实与务虚
     务实与务虚看似意义相反的两个词,且大多数人认为,务实即是:干实事、讲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等,而务虚则是讲大道理、说漂亮话、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甚至是只说不做。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务实与务虚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务实是前提、是根本,属哲学上内容的范畴;务虚是必要、是升华,属哲学上形式的范畴。它们的关系就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要联系实际,实践要靠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即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务虚是务实的前提,是务实工作的方向盘。做任何事情或开展任何活动,都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工作流程。而要指导好这个工作流程,前提就是必须要下发好平时的各种文件、通知等、开好不同形式的会议、提好有针对性的要求,即做好一切务虚的工作。所以,我们这里所讲的务虚,就必须要把它上升到哲学范畴的高度,而不是表面理解的弄虚作假、玩文字游戏,更不是脱离实际的打官腔、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而是一个单位、一个集体领导层智慧的结晶、领导能力和艺术的体现。他们始终高瞻远瞩,通过洞察形势、科学分析、寻求规律、谋划思路、规划未来、制定政策等一系列务虚的活动,形成一套套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的理论,作为指导务实工作的理论支撑,是务实工作的方向盘。
    
       务虚是务实的航标,是务实工作的校正器。务实的过程亦即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的过程。任何一项工作在进行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出现偏差是常有的事,但如不及时地停下脚步,学学务虚的科学理论、听听务虚的领导讲话,使自己尽快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那必然是一错再错,甚至是南辕北辙,其结果也必然是适得其反、追悔莫及。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彼岸是目标,灯塔则是自己时刻保持正确航向的航标。我们平时工作中的座标,来自于文件精神、通知要求、会议灌输、领导指示、同志帮助、民主生活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所有这些务虚的内容,都是我们在务实的工作过程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的航标,是务实工作的校正器。
    
       务虚是务实的升华,是务实工作的助推器。科学的理论指导正确的实践,成功的实践只有回归到理论的熔炉中,才能得以升华,也才能形成更具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一项工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所有流程的结束,要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仔细回味务实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寻求事物的规律所在,形成经验借鉴,加以推广,这虽是一个务虚的过程,却是务实工作的升华。我们平时的月总结、阶段总结、半年总结、年终总结等,皆是如此。只干不总结,形不成特色,显不出亮点,最多算一个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浮于总结,而没有务实的工作作基础,那是夸夸其谈,是一座空中楼阁,是标准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所以,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务实,也不可忽视务虚,并不断用务虚去指导、校正务实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务虚助推器的作用。(吕勤)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3 | 发帖:admin | 时间:2013/3/21 22:00:44
对“务实”和“务虚”、“讲理论”和“干实事”如何理解
     务实是指做具体的实际工作,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故名之曰“务实”。务虚是指创造理论、制定路线、明确方向、确立原则等工作,它所处理的对象不是一个个具体事物,它要舍弃具体事物的特殊性,通过科学的抽象揭示出事物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并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形成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和方针、政策,以满足指导实践的需要实事求是,不仅不排除务虚,而且
       “求是”都是一种务虚的工作,离开务虚去讲实事求是,就离开了它的本意,成了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
       [b]有些同志讲话或写文章,在谈到坚持实事求是时,常说出这样的话:“务实不务虚,实事求是。”“少讲理论,多干实事。”这些话,常在人们耳边、眼底溜过。不仔细分析,还真让人以为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决心很大。但认真评析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些同志的认识却有很大的片面性。
       那么,实事求是是否意味着应该只务实、不务虚呢?是否就像他们所认为的:只有抓具体工作,抓经济建设,抓项目,多赚钱,才是实的;搞理论学习、理论研究,抓意识形态、精神文明,讲什么基本原则、什么大道理,那都是空的、虚的。非也![/b]
       这里涉及对“务实”和“务虚”、“讲理论”和“干实事”如何理解的问题。
       什么是“务虚”?“务虚”这个概念的内涵必须从它的实际运用中去理解和确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党中央于1979年春召开了“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就是务虚的典范,其中高度概括的“四项基本原则”对我国新时期的历史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已经写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载入了宪法和党章。我们可以由此来理解“务虚”的含义及其地位和作用。这篇讲话基本上没有涉及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具体事件的处理,而是依据历史经验,从理论原则上阐明了———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还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目前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以及如何看待“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重大理论问题,并且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说,通篇讲的都是理论、原则,或曰大道理,这就叫"务虚"。讲大道理,懂大道理,这是极重要的事情。邓小平说得好,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
       在实际生活中,务实和务虚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工作,这两种工作都是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它们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彼此依存的。务实决不是否定务虚。务实是指做具体的实际工作,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故名之曰“务实”。务虚是指创造理论、制定路线、明确方向、确立原则等工作,它所处理的对象不是一个个具体事物,它要舍弃具体事物的特殊性,通过科学的抽象揭示出事物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并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形成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和方针、政策,以满足指导实践的需要。理论工作本身并不直接解决现实中的某一个实际问题,它从具体的客观对象出发却又离开了感性的具体,故名之曰“务虚”。
       那些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务实不务虚”、“少讲理论,多干实事”的同志,显然误解了务实和务虚的含义,将它们分别混同于两种不同的思想工作作风,以为只有务实才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务虚则是说空话、做表面文章。事实上,无论做具体的实际工作或做理论工作,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思想作风,无论对于做实际工作或理论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邓小平说过,对四项基本原则作出新的有说服力的论证这一项重大的理论任务,决不是改头换面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科学的理论创造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详尽地占有材料,费尽心血加工思考,改造制作,因而必须有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某些同志把坚持实事求是误当做只务实不务虚,不仅仅同望文生义、不求甚解所造成的概念混乱有关,问题的实质更在于,这些同志只重视具体的实际工作而忽视了理论的重大作用。他们没有看到,或者没有真正弄懂这样的道理:如果说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中的一个个项目和改革开放中的各项具体措施是务实,那么,做出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并逐步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则是务虚。这样的务虚工作,谁能说它的重要性不如务实呢?务虚和务实是分不开的。务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说务虚不重要。务虚,就是抓理论、路线、方向,为务实提供指导。
       再回到我们党的思想原则实事求是来说吧。按照毛泽东的科学界定,我们可以将它的含义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认识的要求,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如实反映客观规律;第二是对实践、行动的要求,就是要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指导,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求的是“是”,是“规律”。所以,求是,都是做理论上抽象、概括工作。实事求是,一方面意味着要“求”出规律,而不是只看现象,就事论事;一方面又要求我们以反映事物规律的科学理论为指南,而不能只凭眼前的事实和有限的经验办事。就此而论,实事求是,不仅不排除务虚,而且“求是”都是一种务虚的工作,离开务虚去讲实事求是,就离开了它的本意,成了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人们从“实事”中“求”出了规律,形成了理论,决不能将它束之高阁,而要让它回到实践中去,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对象,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务实”。所以,务实和务虚,两者不可偏废。
    
        ■史天经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4 | 发帖:admin | 时间:2013/3/21 22:10:54
企业文化建设是“务实”不是“务虚”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优秀企业文化是成就百年企业的重要途径。福建烟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沉淀了很多值得提炼的底蕴文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成熟,行业内外部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在新经济时代提高行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破土而出,以“两个至上”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从一个成熟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起步较晚是事实,发展不平衡是现状,而且基层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存在着“被动化”、“政绩化”、“表面化”、“趋同化”建设的现象,难以顺着高层的意愿有序进展。
    
     被动化:从福建烟草的组织结构组成看,县一级的基层企业员工占相当比例,大多员工来自非正规院校,技术类员工居多,工作性质客观决定着他们对“企业文化”关乎甚少,在潜意识中对“企业文化”仍是新鲜事物。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单位在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搞活动、树典型、唱赞歌的形式文化;也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员工开展业余文化生活。这些错误认识的关键点在于基层大多员工忽视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将企业文化建设游离于经营管理之外,存在着企业文化建设“被动化”的现象。
    
     政绩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渐进性和潜移默化性特点,决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短期内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一般难以有显著效果。而目前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科学具体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或者是企业文化建设随主要领导变化而变化,片面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不明确,造成员工思想的混乱和工作流程的紊乱,存在着目标“政绩化”的现象。
    
     表面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它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目前不少基层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只注重表层硬文化建设,一味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而对流程再造、制度建设、育人和领导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层次文化重视不足,结果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内里却是换汤不换药,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存在着工作“表面化”现象。
    
     趋同化: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烟草企业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理念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大众化,似乎每个企业都可以套用,缺少烟草行业特色、缺乏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不能有效激发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削弱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存在着内容“趋同化”现象。
    
     “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不是具体的管理办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反映的处事哲学;不是工作状态,而是这种状态所蕴含对工作的感情;不是服务态度,而是服务态度中体现的精神境界。省局提出以创新文化、规范文化、奉献文化、廉洁文化、和谐文化为突出特点,提炼精神文化,规范制度文化,推进行为文化,提升物质文化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笔者以为这是福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由“虚”到“实”的转变,也是文化建设框架形成的重要阶段。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从“务实”入手,真正把听起来“务虚”的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细胞中,企业文化建设才能释放强大的文化生产力。
    
     1、内化于心的理念文化建设。理念文化是思想意识到综合反映,既包括先进的思想,也包括落后的意识。建设理念文化过程就是通过思想教育手段,用先进的思想不断战胜落后的意识到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核心就是“德诚”两字,德是为人之德、为政之德;诚是处事之诚、待人之诚。建设“德诚”文化,不仅要写在书本上,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中,我们做人做事的时候,要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好人、做新人、做能人,这是“德诚”文化的行为基础。我们履行职责的时候要体现行业共同价值观,从领导决策、经营管理,到市场整顿、客户服务,都要做到履行使命,厚德致远,把超功利的目标放在第一位,首先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保证决策行为、经营行为、员工行为符合行业共同价值观,这是“德诚”文化的价值追求。我们要通过文字传播、理念解释、目标引导等方式,深入推进,循环复始,不断提高,使员工都从内心认知、认可、认同企业的文化,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
    
     2、外化于形的行为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体系中,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转化和落实,也是员工行为为上的共同追求,体现在管理服务、岗位工作、礼仪交往、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追求的效果是外化于形,从员工的行为中就能看出来。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行为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文本状态的行为文化,主要是与员工行为有关的制度和规范,包括体现文化理念的岗位描述、部门使命、部门形为准则、岗位行为细则、员工道德规范、重点岗位道德使命、员工行为管理制度等,这些可以通过讨论提炼的方式,形成文件、手册、行为规范等文本的形式发布,要求员工自觉遵守,规范员工形象,提高员工自律度。二是礼仪状态的行为文化,主要是员工集体参与的礼仪性活动,包括员工队列训练、典礼仪式、文艺演出等,通过体现人文关怀的各种礼仪形式,集中展示员工的精神面貌,体现企业的行为文化。三是行动状态的行为文化,体现于领导决策和员工做人做事的全过程,在岗位上要体现职业道德,重点是讲责任、讲诚信、讲效率、将奉献;在社会上要遵守社会公德,奉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家庭要维护家庭美德,担负起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用行动体现文化理念,用行动证明员工是一个负责任、讲诚信、有修养的人,是一个在服务他人中寻求快乐的人。四是管理状态的行为文化,主要是对员工行为进行管理的方式,重点倡导高尚行为、严格禁止不道德行为,这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的抓下去,保障企业文化理念不断向员工行为转化,最终把行动把“德诚”文化写在岗位上,融入工作中,传递到全体客户。
    
     3、固化于制的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制度文化是最能体现管理功能的要素。制度文化不是规章制度本身,而是我们制定、执行管理制度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制度文话也不是管理本身,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比如,领导个人说了算,就是人治管理的理念;制度说了算就是法制管理的理念,最高的境界,就是文化管理。我们现在正处于制度管理的阶段,主要任务是把文化理念、道德追求融入企业规章制度,追求的效果是“固化于制”,建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机制。一是全面理解制度的概念,制度的概念有两类:一类是文本状态的制度,包括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一类是潜规则的制度,就是在工作中约定的习惯,大家自觉不自觉得遵循行事的隐性制度。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体现这两种状态的制度,使其成为行动的准则。二是完善规章制度文本,文本状态的规章制度是建设制度文化的基础,习惯性的制度安排,在成熟的时候也要形成文本的文件。近几年,我们已经建立了庞大的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审计监督、人事管理、专卖执法、计划管理、行政事务等涉及企业方方面面。但是这些制度都有一个逐步完善、修订和发展过程,今后的任务要运用文化理念整合规章制度,把德文化理念渗透到制度中,实现专卖管理、烟叶生产、营销服务、财务预算、资产管理、内部监督等重点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全面接轨,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
    
     4、感化于魂的人本文化建设。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信仰,使他们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企”字无“人”则“止“,这充分说明“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企业中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关注员工、尊重员工、成就员工,实现员工和企业共成长,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烟草行业固有的用工体制,人一直是企业敏感的因素,特殊的用工机制更需要我们实行尊重人、肯定人、促进人的人本建设体系。一是要融通员工情感,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认识和把握不同人的共性和个性,善于沟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换位思考,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面对工作失误时,注意方式方法,懂得以理服人、以德感人,摒弃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使日常管理更加贴近人性,让员工感受企业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二是要依靠员工,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把企业看作自己生存发展的根基,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只有这这样,员工才能增强对企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为企业的发展倾心尽力、鞠躬精粹。三是要回报员工,没有回报的奉献是不能长久维持的,我们也不倡导单纯的讲奉献,这不现实,也没市场,企业应该尊重和肯定员工的劳动成果,为员工发展提供合理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公平合理的回报是延续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做好职业规划,畅通晋升渠道,提供培训发展的机会等,使员工充分享受因自己的付出而得到的应有回报,从而吸引他们积极献身烟草建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形成必须经历“诊断、提炼、强化”这一过程,它的成熟必须要有人本的支撑,必须拥有完整的“理念、行为、识别”三大系统。而福建烟草的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框架的形成中,基层的员工尚处于理解和接受中,要实现企业文化由“虚”向”实”的转变,发挥文化力作用---路,就在脚下,但也漫长……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1 页 每页 15 贴 本主题贴数 3 分页: [1]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帐 号:
 密 码:
 主 题: *
 回 帖:
 

  
 
近期课程推荐 【回首页】
1、清华厚德《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管理》高级研修班
2、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经营班即将开课
3、北京大学《首席人力资源官CHO》高研班
4、北京大学《数据资产与企业数字战略》专题研修班
5、中国矿业能源投融资高级研修班2024春季开课
6、营销总监班人力资源总监班财务总监班
 
热点资源下载
1、考研考博类→全国500所院校专业课(真题+答案)汇总
2、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真题详解
3、经典教材类→英语教材财会政治管理
4、电子版教材、笔记和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5、职业考证考试类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