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培训论坛 > 国家职(执)业资格认证论坛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主题数:77118 | 帖子总数:79972 | 会员总数:2538

栏目:考证 | 留学 | 案例 | 杂谈 | 职场 | 培训 | 师资 | 讲座 | 课程
 
 
您是本贴的第 8939 次阅读者
 
 

 

假冒跟风让“励志书”猝死

发帖:行知青年 | 2005/3/5 14:13:04 | 第 1

假冒跟风让“励志书”猝死
     
     痼疾发作 书商捶胸 “励志书”遭遇寒流
    
       从台湾作家刘墉开始,我们认识了“励志书”。何谓“励志”?辞典上解释为“激发志气,以求有所作为”,由此可以定义“励志书”的概念———鼓舞读者,使其奋发向上的读物。
    
       也是从刘墉开始,出版者才正式打出“励志”的概念。这些书用短小的小品文,讲述人生的大哲理,对青少年读者颇能起到点拨的作用,因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畅销。
    
       几年后,温柔精致的励志小品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口味,他们需要更实际的指导和“火力”更猛的鞭策,于是引进版的励志书开始风靡,这股热潮到今天还没有消散。
    
       励志书对读者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励志书对读者和出版社而言,是万能的仙丹么?励志书的市场潜力还有多大?2005年北京冬季图书订货会结束时,一切似乎有了比较清晰的答案。
    
       励志书两大痼疾:没原创 假作者
    
       在专业媒体《中国图书商报》上,每期都有全国各地大小书城的销售排行榜,励志书永远榜上有名。以当年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为例,曾经几个版本同时上市,而每周排行榜上的10本书中,有时竟会出现多达4个版本的“加西亚”。之前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之后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管理习惯》、《细节决定成败》、《执行》、《没有任何借口》……也都是高居榜首,长时间不下榜。可见,励志类对图书市场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视。
    
       然而,表面上花团锦簇的励志书市场,内里也暗流汹涌。困扰业内的顽症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励志图书随时有崩坍的可能。
    
       两大连环痼疾影响了励志书的发展。
    
       首先,引进多,原创少。刘墉以后,国内的励志书作者一蹶不振,随即引发了“奶酪风”,从《谁动了我的奶酪》开始,引进版励志书成为市场主角。“舶来品”固然能够带给读者外来文化的新鲜感,提供不一样的工作态度,然而,读者与作者间迥异的文化传统,使得引进版励志书如同隔靴搔痒,不能直达痛处。对一个读者来说,如果完全按照西方人的行为方式工作和生活,只怕有害无益。
    
       很快,作者身份也成了问题。在本届订货会上,放眼望去,所有的励志书作者栏里都打着类似“邦德、史密斯、汤姆、爱德华”之类的名字,然而你细究起来,有多少确有其人?有多少是胡编乱造?前面所举的例子,都是近年市场上的优秀励志书,有版权页可以证明它的“身份”真实可靠。然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励志书市场,“伪书”数目之巨大,也在所有图书中高居榜首。
    
       车轱轳话来回说最终给励志书致命一击
    
       我们常看到的励志书,无外乎告诉你如何叱咤职场,如何纵横商海,如何直面人生。言辞老套,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张姓书商操作励志类图书已经有三年时间,他的解密让人吃惊:“我做的励志书有三四十种,作者的名字五花八门,其实都是请枪手写的。一本七八万字的书付给作者2000,每千字稿费30元不到。”“这么低的稿费,他们为什么肯写?”“哪是自己写的啊!市场上励志书那么多,随便找个十本八本,拼凑一下就行了。”哦,原来如此,你我奉为圭臬的作品,原来是这样攒出来的。
    
       “励志书”书商壮烈“牺牲”
    
       做励志书门槛低,见效快,而且在终端的零售市场,永远不缺读者,随便一本书,销到5万册都没什么问题。
    
       然而,上述痼疾的大面积发作,直接导致励志书市场越来越难开拓。
    
       去年一年,就有四五家专门做励志书的图书公司倒闭。一位马姓的图书策划人,前不久不得不停掉了自己的图书公司。因为他在2004年,总共策划了近二十本励志书,每本书起印6000-10000册,进入市场后,毫无反响,在年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退货狂潮,各地分销商纷纷把图书打回,资金回笼失败,手里的流动资金再也无法继续做下去,库存的10多万册励志书,形同废纸。
    
       下一步该做点什么?马先生有点茫然。“但是,我再也不会做励志书了,做一个‘死’一个,谁做谁赔钱。”
    
       另有两位做励志书的出版商和马先生大体相似———按照过去的市场情况,今年盲目做了二三十本励志书,遭遇“寒流”,年末被各地经销商退货,破产。
    
       读者提出质疑:高屋建瓴,根基在哪
    
       在励志书策划者纷纷碰壁的同时,读者也开始对励志书心存疑虑。
    
       最多见的一种说法莫过于:“励志书当时看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工作中一点用处都没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策划人在授课过程中,就有读者尖锐地提出这个问题:“您所说的七个习惯,自然都是好习惯,都是可以直达成功的习惯。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强制自己培养起这些好习惯呢?现在的事实,大家不是先培养起这些习惯然后获得了成功,而是只有那些已经成功的人士,才具备了这些好习惯。普通读者根本无法培养起这样的习惯,因此这本书,对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把信送给加西亚》强调要有主动积极的态度,排除所有困难,确保完成任务。《谁动了我的奶酪》强调,不要害怕改变,要勇于面对。《细节决定成败》强调了细节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所有的励志书,读起来都令人频频点头。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多少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在一家图书专业媒介做的100多份随机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3%的读者已经对励志书的影响不再持盲从态度。“偶尔看看还可以,指望它能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什么改变,恐怕不太现实。”下一个会是谁?
    
       在图书市场上,每当一个好的品种出现,都会立刻招来跟风,良莠不齐的作品充斥市场,读者真假难辨。过度的“开发”,会让这个品种的图书在短期内“暴死”,“励志书”只不过是最新的“牺牲者”,出版者的急功近利,更体现了他们素质的低下。一位出版人说:“我很少去书店,甚至一想到‘书’这个字就恶心。因为我知道那些书是怎么做出来的。”
    
       励志书死了,跟风与假冒还在继续,下一个死的会是谁?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江筱湖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1/0 页 每页 15 贴 本主题贴数 0 分页: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帐 号:
 密 码:
 主 题: *
 回 帖:
 

  
 
近期课程推荐 【回首页】
1、清华厚德《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管理》高级研修班
2、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经营班即将开课
3、北京大学《首席人力资源官CHO》高研班
4、北京大学《数据资产与企业数字战略》专题研修班
5、中国矿业能源投融资高级研修班2024春季开课
6、营销总监班人力资源总监班财务总监班
 
热点资源下载
1、考研考博类→全国500所院校专业课(真题+答案)汇总
2、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真题详解
3、经典教材类→英语教材财会政治管理
4、电子版教材、笔记和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5、职业考证考试类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