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培训论坛 > 国家职(执)业资格认证论坛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主题数:77118 | 帖子总数:79972 | 会员总数:2538

栏目:考证 | 留学 | 案例 | 杂谈 | 职场 | 培训 | 师资 | 讲座 | 课程
 
 
您是本贴的第 12389 次阅读者
 
 

 

现代人类的特征

发帖:行知青年 | 2005/1/23 13:05:55 | 第 1

现代人类的特征
     
     现代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等阶段。现代人类最主要的特征是大脑高度发达,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具有文化。人类的这些特征是随着人类体质的进化逐渐形成的,是人类体质特征的反映。现代人类的体质特征是进化的结果。
    
     我们人类与近亲猿类有许多相似性,但是人类的许多体质特征与猿类有显著的差异,这些体质特征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现代人类主要有以下重要的体质特征。
    
     一、 发达的脑
    
     智力和脑容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祖先的脑容量逐渐增大,前额逐渐隆起。根据化石证据,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脑在进化中逐渐增大的过程。生活于距今约350万年前的阿法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00毫升左右;生活于距今约200万年前的能人的脑容量为750毫升左右。在直立人阶段,人类祖先的脑容量迅速增大。在非洲发现的生活于距今约170万年前的早期直立人的平均脑容量为900毫升,而生活于距今50万年前的晚期直立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100~1200毫升。在智人阶段,人类祖先的脑容量继续增大,生活于距今30~4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200毫升;在欧洲生活于距今约2~3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为1500毫升,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则为1400毫升。随着人类的进化,大脑的沟回数增加,沟的深度增大,使得大脑皮质的总面积增加。
    
     大脑的进化使得人类成为地球上智慧高度发达,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创造文明,改造自然,探索宇宙的高等生物。
    
     二、两足直立行走
    
     人类一个最神奇的特征是能够灵巧地以两足直立行走。现生的猿类偶尔也能以两足行走,但相当笨拙。人类的解剖结构非常适宜两足直立行走。枕骨大孔位于颅底中央,使得颅骨能位于脊柱的顶端并保持平衡,S曲线形的脊柱能支持身体上部的重量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弹性;骨盆变短变宽,适应于将身体上部的重量传至下肢;髋臼变深,股骨头增大,髋关节周围的韧带增强使得人类能够以双腿稳固站立和行走。两足直立行走使得手和足有了分工。手可以完成各种精巧的动作,因此,上肢的骨骼和肌肉变得精细灵巧;足主要用于站立和行走,因而下肢的骨骼和肌肉变得粗壮有力。
    
     在进化过程中,两足直立行走最早出现于距今约5~6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阶段。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莱托利发现有南方古猿两足直立行走留下的化石脚印。
    
     三、有利于散热的皮肤
    
     在4~5百万年前,气候炎热的非洲森林逐渐被灌木林和开阔草原所取代。在这个时期进化出来的两足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使得人类的祖先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两足直立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效率远远高于猿类的“指节着地行走”,人类以这种运动方式可以持续以中等的速度在较时间里行走较远的路程。例如,在从前,有些美洲印第安人猎手长时间持续追赶野鹿,通常在追赶10多公里之后使得野鹿体力不支倒地而被猎获。然而,两足直立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由于肌肉的活动产生大量的化学热能。人类行走和奔跑的速度中等,但是耐力非常大。相比之下,猿类便不能长时间行走,它们很快疲劳,体温很容易过高。
    
     在热带环境中生存,由于散热和保护的需要,人类的皮肤出现了三方面的变化。一是汗腺数目增加,二是体毛退化,三是皮肤的黑色素随着太阳的辐射而改变。人体内的热量可以通过蒸发、传导、对流和辐射四种方式散发。汗腺的分泌有助于体热通过蒸发散发到体外。人类全身皮肤汗腺的密度较高并因部位而异。例如,有一项研究表明,成年男性在手部平均每平方厘米有206个汗腺;在躯干部为69个。人类皮肤上汗腺的数目多于任何其他哺乳动物。现代人除了在头、眉、唇、腋和阴部等部位还留有较粗的体毛外,其余部位的体毛均退化,成为纤细的汗毛。人类体毛的退化,有利于体热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散发到体外,这对于在炎热的环境中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太阳辐射较强的热带生存,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高。人类皮肤中的黑色素能够阻挡紫外线,对皮肤起保护作用。由于人类皮肤中的紫外线能够随着太阳辐射的强度而改变,因此,人类能够在广阔的区域中生存下来。
    
     四、灵巧的手
    
     两足直立行走使得人类的手获得了自由。人类的手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拇指相比,人类的拇指较长。人类的拇战有些内旋,与其余四指不在一个平面上,这使得拇指能够与其他手指相对。由于人类的拇指能够转向其他手指,这使得我们能够精确、有效和用力地抓握住大小不同的物件。手的这种解剖结构使得人类能够做许多猿类做不到的事情。人类的手可以握拳头,变成致命的武器;可以握住手斧砍伐树木;可以投掷鱼叉取得食物;可以穿针引线缝制衣服;可以轻抚婴儿;也可以描绘图画,演奏乐器,操作电脑键盘…… 总之,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大多数都是经过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
    
     五、独特的脸部
    
     人类的脸部与猿类的脸部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人类的脸部还是有一些明显的特征。人类的眼裂大于虹膜(眼睛中有颜色的部分)的范围,使得巩膜(眼睛中白色的部分)的较大部分能够被看见;人类的眉毛和睫毛也是可见的。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的眼睛呈现这种特征。人类的眼睛可以传递情绪、态度、感情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人类的眼睛是“心灵的天窗”。人类的嘴唇也比猿类的嘴唇发达。亲吻是人类表达亲情和爱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人类可以通过眼神和表情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这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缩小的颌部和牙齿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上下颌骨变小,吻部向后缩,使得面颅相对变小,脑颅相对变大。人类颌部的变化与两足直立行走、用火及食物改变等因素有关。两足直立行走使手得到解放,牙齿不必再作为武器使用;用火熟食及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使得人类不需要用力咀嚼食物;这些因素均使人类的上下颌骨变小,咀嚼肌变弱。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在一生中有两套牙齿,即在婴幼儿期萌出的乳齿和在童年期更换的恒齿。乳齿有20颗,上下颌每侧各有2颗门齿、1颗犬齿和2颗臼齿。恒齿一般有32颗,上下颌每侧各有2颗门齿、1颗犬齿、2颗前臼齿及3颗臼齿。有些人最后一颗臼齿终生不萌出,因而只有28颗牙齿。前面的牙齿,即门齿,用于切割和撕裂食物;后面的牙齿,即臼齿,用于研磨和咀嚼食物;中间的牙齿,即犬齿和前臼齿,具有综合的功能。人类与猿类牙齿的显著区别是人类缺少巨大的犬齿,人类的牙齿较小,较不特化。另外,人类臼齿的咬合面一般有5个尖,而猿类一般只有4个尖。在许多灵长类动物中,犬齿被用于社会等级的炫耀和竞争。人类缺少巨大的犬齿被认为是人类在社会行为方面缺少竞争,倾向合作的表现。
    
     七、适应于说话的咽喉
    
     与猿类相比较,人类咽喉的构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类喉部上方约4厘米处有一个共鸣箱。人类可发出的声音的范围很广,既可模仿动物的嚎叫声,又可唱出美妙的歌声。人类咽喉的构造使得人类在吃东西或喝水时可能被噎。这种危险性在其他动物中是不存在的。
    
     人类在发明文字之前主要依靠发声语言相互交流,把自己的经验流传给后代。发声语言使得人类与其他猿类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进化道路。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教会猿类使用手语,这说明猿类具有学习语言的初步能力。但是,由于猿类咽喉的构造与人类不同,因此,猿类不能学会人类的发声语言。
    
     八、式微的两性异型
    
     在许多动物中,雌雄两性的体型有显著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两性异形。在人类的早期祖先中,两性异形的现象较明显。两性异形现象被认为是雄性为了保护群体,与其他猛兽作斗争,以及雄性之间相互竞争,占有雌性的需要。但是,到了约一百万年前的直立人阶段,显著的两性异形现象逐渐消失。人类的这种解剖学上的变化可能与人类的社会行为的变化有关。
    
     人类直立行走后,手被解放出来。人类在碰到其他猛兽时不再依靠牙齿来作武器,跟猛兽搏斗,而是利用石块或石器来战胜猛兽。这时,不仅男人可以参加搏斗,女人也一样可以参加搏斗。通过漫长的过程,这种改变了选择压力使得男女两性在体型大小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另外,女性动情周期的消失使得男性不需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限里为争夺配偶而相互竞争,这可能也是导致两性异形消失的一个因素。
    
     九、幼体成熟
    
     幼体成熟是指在成年个体中保留幼年的特征。在哺乳动物中,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物种的幼仔通常看起来都很相似,例如,狒狒的幼仔跟猿类的幼仔就很相似。许多哺乳类幼仔的脸形都是圆而不特化,但是,当它们成熟时,它们的脸形便长成它所属那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例如,小狗的脸圆而可爱,当它们长大后,脸部就变得像狼那样吻部突出。
    
     人类具有幼体成熟的特征,因为人类在成熟后身体不大特化。人类在成熟后仍然保留青少年时期的圆脸和不特化的体征。换句话说,人类在生物学上没有受显著束缚要采取任何特化的生活方式。人类到了成年期在解剖学上还是一个可塑性很大的“通才”。幼体成熟与人类巨大的适应性有关。人类到了成年期仍然能够适应非常广泛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完全固定于一种生活环境之中。由于具有这种体质特征和行为可塑性,人类可以适应地球上几乎任何环境。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赤道,从辽阔的平原至世界屋脊无不留下人类的足迹。当然,从文化的角度看,人类的个体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特化。
    
     十、成熟延迟
    
     人类成熟延迟的发育模式与幼体成熟现象有关。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需要更长时间才发育成熟,因此,人类的幼儿需要在更长的时间里依靠他们的父母。
    
     黑猩猩在5岁达到性成熟。这时,它们的颅骨的骨缝融合。从此,它们较容易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便停顿下来。人类一般在12~14岁达到性成熟,在16岁颅骨的骨缝开始融合。但是,人类终生都保持学习的能力。只要我们保持健康,我们终生都保持学习新事物,甚至整个新的思维体系的能力。在人类,我们也很难说青少年在什么年纪才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
    
     人类延迟的发育很可能跟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脑容量逐渐增大有关。显然,脑容量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否则,充分发育的胎儿在分娩时会出现致命的后果。脑较大的胎儿显然较容易难产。妨碍胎儿的脑容量增大的限制因素是成年女性骨盆的大小,因为女性的骨盆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大,如果这样的话,会影响女性运动时的灵活性。因此,人类进化出一种折中的特征 --- 在出生前,脑是生长大幅度减慢。成年人脑容量持续增大就通过婴儿在安全出生后延长生长期的机制来实现。然而,这种机制不但减慢了胎儿脑的发育,也影响了胎儿全身的发育模式。人类的延长发育模式是遗传性,但是,它对人类的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十一、 女性动情周期消失
    
     人类以外的雌性通常是在一年当中的某些时期才与雄性交配,这些时期称为动情期。因此,大多数哺乳动物在特定的季节里繁殖,例如,初春或雨季。人类的女性虽然有月经周期,但是,人类成熟的女性随时都可以接受性交。人类女性性行为周期性的消失有利于维系男女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减少男性之间为了竞争配偶而出现的冲突,这对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社会组织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原始人群中,男性主要从事狩猎,女性主要从事采集。男女之间可以互换食物,使营养达到均衡。女性终年都可以接受性交使得人类能够形成较稳固的一夫一妻关系,使后代的存活率得以提高。由于女性动情周期消失,男性为了争夺女性的压力减轻,这使得男性之间能够发展出团结合作的关系,形成原始的社会组织。
    
     * * * * *
    
     现代人类主要具有以上十一项体质特征。正是这些体质特征使得人类成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生物性和文化性的高等动物。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的进化。
    
     作者:陈华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1/0 页 每页 15 贴 本主题贴数 0 分页: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帐 号:
 密 码:
 主 题: *
 回 帖:
 

  
 
近期课程推荐 【回首页】
1、清华厚德《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管理》高级研修班
2、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经营班即将开课
3、北京大学《首席人力资源官CHO》高研班
4、北京大学《数据资产与企业数字战略》专题研修班
5、中国矿业能源投融资高级研修班2024春季开课
6、营销总监班人力资源总监班财务总监班
 
热点资源下载
1、考研考博类→全国500所院校专业课(真题+答案)汇总
2、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真题详解
3、经典教材类→英语教材财会政治管理
4、电子版教材、笔记和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5、职业考证考试类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