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
|
等级:新手上路(初级) |
积分:88分 |
注册:2005-12-6 |
发表:11(11主题贴) |
登录:2 |
|
|
经济学家将自甘堕落还是知耻后勇? |
前不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说,“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新闻中心近日一项调查显示,此说得到了83%的公众支持。而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郎咸平(31.0%)、吴敬琏(19.8%)两人(据11月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学日益成了一门显学,经济学家自然也大红大紫起来。他们不再安心于书斋的学术研究,而是主动地走将出来,或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参与企业的管理监督,或以政府的顾问或什么委员的身份代言,或利用媒体为平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竞经济风流。
按说,这是中国经济的幸事,是老百姓的幸事。市场经济毕竟是新鲜事物,由经济学家给政府当顾问,给企业当参谋,给公众当领路人,无论于国于民于经济学发展都有益处。何以经济学家们出力不讨好?
有人用“循环寻租理论”解释了大都有企业经济学家、政府经济学家、学术研究专家三重身份的经济学家们的行为:第一步,通过与企业的结合,成为利益集团的受雇者及“形象大使”;第二步,通过担任政府经济顾问、某某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在制定与其受雇企业相关的产业及公共政策时,可以“公平”地将天平偏向自己的幕后老板;第三步,以一个学术研究专家及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在媒体、大学讲台上,在著述中引经据典,用“缜密”的经济理论证明自己的观点与决策的正确,是实现了“帕累托最适度”的,从而赢得政府、受雇企业及更多对之青睐利益集团的信任,在名噪一时的同时,赚了个钵满盆满。
经济学家不是不可以致富,成为先富一族,问题在于靠什么致富和先富。靠出卖良知,靠伪经济学说,靠说假话,靠出卖公众利益乃至国家的利益,虽然得逞于一时,辉煌于一时,但最终声名狼藉。
2005年11月09日09:02 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 |
[本贴被admin于2005/12/10 14:16:57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