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6940分 |
注册:2006-8-14 |
发表:2161(1201主题贴) |
登录:3684 |
|
|
站在2021辛丑年的三个展望 |
又一个辛丑年来了。1901年,我们挨打;1961年,我们挨饿;2021年,我们如何能够不挨骂,如何活得更好、更有尊严?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辛丑年。上两次辛丑,都是中华民族沉痛的记忆。
1901年,在八国联军侵华的余波之下,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这是近代中国最耻辱的条约,向各国赔款之多、主权丧失之烈,世所罕见。
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灾害依然肆虐,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
这两次辛丑,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国家如果不强、不富,会有怎样的的后果。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积贫积弱的样子。我们相信,不会再有哪个外国胆敢攻进我们的首都,逼迫我们签下丧权辱国、掠夺民脂民膏的不平等条约;也不再会有什么灾害,能够让我们大范围地缺衣少食,遭受那么深重的苦难。
现在我们面临的,不再是民族存亡、个人生死的问题,而是怎么能生活得更好,更有尊严——不管是作为国家、作为家庭,还是作为个人,都是如此。
那么,新的辛丑年,究竟会怎样呢?我们能过得更好,更有尊严吗?
站在2021辛丑年的三个展望,但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种视角,以作参考。
1、猜想一:关于经济
受疫情影响,去年全球经济都经历了增速剧烈下滑,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仍然是正增长,其他国家的GDP都出现萎缩。
中国全年GDP增速为2.3%,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降到6%以下。
增速下降如此厉害的最主要原因,是疫情爆发初期的经济停摆,导致一季度GDP同比下滑了6.8%。虽然第二季度就回正为3.2%,第三四季度更是又回升到4.9%和6.5%,但是由于第一季度掉落的缺口太大,所以后面三季度再拼命,也只是赶回了一部分,全年增速大幅低于原来预期的6%以上。
目前,在中国内地,除了个别地区偶然性的爆发外,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从全国范围来看,生产和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去年6月以来,我在各地出差旅游,飞行3万多公里,跑了11个城市,除了进出机场、火车站、地铁要扫码和测体温外,其他行动都没有任何阻碍。在我居住的广州,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闲,除了出门要带口罩以外,基本已经感受不到疫情的存在。
从消费来看,一些线下门店、商圈和旅游景点受到了影响,有些店撑不住倒闭了,或者因为客流锐减而遭受了亏损。但是疫情控制住以后,熬下来的店铺生意基本上都在恢复。
与此同时,线上消费增加了很多。2021年才过去38天,全国快递数量就已经超过了100亿单,这比2019和2020都要快一倍,反映了中国民众线上消费的热情比前两年已经暴增。
何加盐认为,辛丑年,中国的GDP会有一波报复性的补涨,增速将达到10年内最高。这轮补涨主要来自消费的反弹和出口的增加。
在去年的疫情之下,很多消费需求被抑制,但这些需求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完全消失,而只是被延迟满足。
随着疫情控制得越来越好,人们终究会去满足那些暂时压抑的欲望。去年没能去旅游的地方,今年会补去;去年没能去电影院看的电影,今年会补看;去年没聚的派对,今年会补聚;去年没吃的大餐,今年会补吃……
虽然不是所有被抑制的消费都会补上,但是至少有一部分会。这些消费被叠加在原本按正常增速的消费上,加上“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和“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带来的“及时行乐”思潮,将带来GDP的“报复性反弹”(类似的情况在汶川地震后四川的消费数据中也可以看到)。
从出口端来看,原本我们认为疫情会影响外贸,导致出口减少。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欧美经济体依然处于疫情的肆虐之下,很多地方还没有恢复正常生产,造成商品大量空缺,其中部分由中国商品来填补,反而导致了中国的出口增加。
据外贸行业的朋友反映,去年以来,广州出口货物的货柜租赁价格猛涨,已经由原来的两千美元一个涨到一万美元一个。
主要原因是:原来货轮把中国商品拉到欧美卸下后,会装上欧美的商品运回中国。而现在很多货轮到欧美卸下中国商品后,发现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欧美商品再装柜运回,只能原地等候,导致空货柜大量滞留在欧美。
这一现象表明,欧美的生产体系仍然处于疫情的严重影响之下。对于制造业而言,很多工厂一旦停产或减产,留出的市场空间被中国占据之后,就很难再抢回去。
体现在数据上,就是2020年尽管疫情和贸易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贸,但中国的出口总量仍然逆势增长了4%,而进口则萎缩了0.7%。这使得贸易顺差的增幅高达27.4%,为5年来最高。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贸易顺差增加对于中国企业是好消息,对外国企业却是坏消息。预计欧美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平抑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所以不能指望贸易争端会比特朗普任期内少。当然,这些措施只能减少中国的部分贸易优势,而不能改变整个大势,预计辛丑年中国的出口还会继续增加。
2、猜想二:关于生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在这两年日趋加剧。不管是电商、视频、社交、资讯、社区生活、出行还是手机终端,每个领域的争斗都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究其原因,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到顶。
中国网民总数约10亿,这是所有APP共同享用的最大的流-量池。由于不是所有网民都会成为某些APP的用户,所以除了微信这样的超级国民应用外,其他APP,在中国市场能达到的最大用户数,一般在4-7亿之间。
当智能手机和3G/4G刚刚推动移动互联网进入爆发阶段时,每个领域都有从零到亿级的增长空间。但是现在,电商、视频、资讯类APP早已进入了6亿级别,社区生活和出行进入5亿级别,而社交更是已经达到10亿级别。
这意味着,在各个领域,巨头们都即将到达、或者已经到达自己能冲到的最高点,每年用户总数的同比增长速度,将由以前的三位数下滑至两位数,再到个位数,最后不再增长。
以下是何加盐画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产品用户典型增长曲线”。你可以去查一下,淘宝、京东、拼多多、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美团、滴滴等的增长数据,基本上都符合这个趋势。
流-量见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对互联网巨头而言,其运营的重点,将由原来的“凭技术和模式创新来获取流-量”,变为“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夺流-量”和“尽快将流-量变现”。
以前,这些巨头凭着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发掘新的使用场景,比较容易带来用户的指数级增长,公司的业绩指标容易完成,对投资人很好交代,也有条件与竞争对手和平相处,对员工相对大方,对商户和用户的吃相相对好看。
但是现在用户增长速度锐减,投资人的抱怨来了,管理层的压力增加了,前方还未挖掘的流-量已经所剩无几。巨头们能做的,只能是从竞争对手那里虎口夺食,从员工那里争利,从商户那里收取“垄断税”、“过路费”,从用户那里“割韭菜”。
因此,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巨头们之间攻击友商的言论和行为增加了,各种从前不屑的下三滥手段也都使出来了;996愈演愈烈;平台的坑位费越来越贵;用户受到的骚扰、忽悠和盘剥也越来越多。
对于依靠巨头而生的商户(例如在百度和抖音等投放广告的企业,在淘宝和拼多多等卖货的商家,在美团和饿了么等做生意的餐馆)而言,流-量见顶就意味着流-量越来越贵。流-量越贵,就意味着商户的利润越薄,到最后,只有少数能赚取暴利的玩家才能生存下来。
所以我们会看到三种现象:
第一,部分商家因支付不起流-量费而倒闭,或者虽然还苦苦撑着,但是对平台怨声载道;
第二,部分商家虽然活下来,但一算利润,实际上等于在为阿里、京东、拼多多、百度、美团、字节跳动、腾讯等平台打工,自己只能赚个辛苦钱;
第三,价廉物美的优质商家会越来越少,而“割韭菜”谋取暴利的商家越来越多,我们在网上能搜索出来的信息越来越劣质,看到的广告越来越low,享受的服务和买到的商品要么越来越贵,要么越来越差。
对于用户而言,我们已经从最初使用这些APP的惊喜变成了无奈。
刚开始,它们界面清爽无广告,客服热情友好,平台给我们发各种补贴。到后来,它们的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长,除非你花钱买会员;它们的客服越来越套路和敷衍,你反馈的问题常常无人理会;它们的补贴早已没有,价格一提再提,甚至有些还利用大数据“杀熟”。
遗憾的是,在没有新的革命性技术出来之前,要跳出当前这个红海残杀的局面,几乎是不可能的。流-量只有这么多,谁都要生存,如果不能一起做大蛋糕,就只能互相争抢。
互联网巨头想要突围,只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出海,突破10亿天花板的限制,面向全球用户,这是阿里、字节跳动、滴滴、小米等在走的方向;
第二个是发掘还没有被移动互联网覆盖的新的使用场景,向传统行业抢食,社区团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个是加强研发,争取比别人快一步创造或赶上新的风口,这是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力搞研究院,争抢科学家的原因。
3、猜想三:关于舆论
在刚刚过去的庚子年,偏红的言论已经很明显地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主流,这和几年前“公知”言论流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功带来的必然。
原来“公知”言论之所以有市场,最关键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发展确实还不如发达国家。没有经济实力,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比别人低;照顾弱势人口、发展民生事业、处理社会矛盾能利用的资源就比别人少。这就无怪乎人们对本国有诸多不满,对发达国家充满向往,并且很多人把这种向往从经济折射到制度和文化。
现在,随着中国渐渐赶上来,原来的差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迅速缩小,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所以老百姓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制度神话已经“祛魅”。自然而然地,觉得“发达国家不过如此,中国也还不错”的想法越来越多,国民也越来越自信,“公知”言论的市场自然就会萎缩。
二是疫情防控的强烈对比。
在疫情刚刚爆发之初,我们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混乱和迷茫,也有过很多抱怨,那时很多人认为中国不行,如果换了发达国家就不会这样。
结果后来发现,发达国家在准备时间如此充足的情况下,居然还是防不住病毒的蔓延。美国累计确诊人数近3千万,死亡人数近50万;欧洲国家也不遑多让,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国家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都远超中国。
自从中国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让社会生活与生产基本恢复正常,而其他主要大国应对疫情依然毫无章法的时候,中国社会整体的“三个自信”程度就空前提高,“公知”原来宣扬的那一套受到了大部分网民的质疑、嘲笑或者无视。
三是舆论攻防态势的变化。
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进攻是非常强势的,有大量的经费和人员在干这些事。由于网络社会总体上是去中心化的,在这样一个“乌合之众”的生态里,有组织、有资金、有渠道、有先进经验的势力,并不需要花费多大力量,就能策划一次又一次的舆论攻击。在奥巴马任期内,这种攻击是非常有效的。
但特朗普上台后,大幅削减这一块的经费和人员,除了他自己在推特上叫嚷以外,原本美国明里暗里资助的舆论战基本上偃旗息鼓。而失去了策源地、组织者、经费支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氛围和环境,原来附和、响应、传声的群体就变成了一盘散沙,无法形成一股持续性的强大力量。
再加上国内也加强了对舆论的管理,很多原来有较大影响力的某类人士已经无法在国内网络生存,只能局限于小圈子自嗨或者到海外平台发声,基本上失去了在国内舆论场呼风唤雨的能力。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微博、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知乎等各个主要的内容平台,偏红的言论都成为了主流。
但是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何加盐认为,虽然整体上舆论向红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在辛丑年,依然有可能经历比较大的反复。就像2008年曾经发生过的一样。
当时,从3月中旬起,国际上对中国大肆造谣抹黑,又出现了火炬抢夺等事情,国民情绪倍感屈辱,形成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氛围;而5月地震的悲情及举国救援的悲壮,又让大家深切感受到血浓于水的凝聚力,默哀后的人群高呼“中国加油”,就是最好的体现;到8月,奥运会成功举办,开幕式的盛典加上金牌的丰收,让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热爱达到了高潮。
那个时候舆论的红,一点都不比现在差。但是很快,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一夜之间情况就发生了逆转,到温州动车事件又形成了一个反面的高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知”言论大行其道,整个网络几乎成为批判中国、推崇外国的平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舆论的发展形势是很快的。在一个大的潮流中,也会有各种反复。
其实,我们现在回头看一看去年疫情刚刚爆发时的网络言论,可以发现也是以负面的居多。直到四五月份,中国疫情控制住,发达国家疫情蔓延开,才逐渐演变成现在这个局面。
当前整体向红的网络舆论潮流,在辛丑年有可能会被两个因素所影响。
从内因来看,随着流-量见顶而到来“内卷”,意味着不同群体之间以及群体内部,资源争夺会加剧,表现出来就是社会矛盾更容易激化和爆发。如果发生类似三聚氰胺事件那样的重大社会事件,当下的舆论局面就有可能被打破,在一段时期内走向另一个方向。
从外因来看,美国已经完成了政府换届,换上了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民主党政府。原本已经中断了四年的经费、组织、渠道等又会接上,新的意识形态项目又会推出。中文网络上原本一盘散沙的某些群体,又将有了主心骨和方向指引。所以在舆论场上,种种批判、反思、抹黑、诋毁或者搅浑水的言论又会沉渣泛起,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实际上,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已经可以在网络上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各种以“揭露黑幕”为表,以“带节奏”为里的言论,显多了起来。
辛丑年,我们看到的网络舆论会更加复杂,各种引起全网讨论的舆论事件会大量增加,反转再反转会一再出现,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网络对立会更加严重。
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当我们面对这样事件时,最好是更全面、更耐心地了解尽可能多的一手信息和权威信息,不然很容易就会被带到沟里而不自知。
当然,由于中国发展的基本面在这里,疫情防控的中外不同答卷就摆在这里,舆论趋红的大趋势是不会变的。中国人会越来越爱国,越来越具有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红色的底色已经写进了90后和00后的血脉。
不管在中国做什么生意的人,都需要把这一点记在心里,那就是:尊重中国人爱国热情的公司会越来越吃香,伤害中国人感情的公司会越来越寸步难行。
4、总结
有人说,中国人这一百多年来,就是在致力解决“不挨打、不挨饿、不挨骂”这三个问题。
120年前的辛丑,我们还在挨打。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我们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打了抗美援朝战争,有了“两弹一星”,终于解决了不挨打的问题。
60年前的辛丑,我们还在挨饿。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劳作,我们勒紧裤腰带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搞了改革开放,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解决了不挨饿的问题。
现在,又一个辛丑来了。我们已经不再挨打,不再挨饿,我们现在想要的,是过得更好、更舒心。
今天我谈了经济、生意和舆论三个猜想,正是为了回答我们能不能过得更好,更舒心的问题。
辛丑年,我们的经济会报复性地补涨,这对我们是好消息;
但是由于流-量已经到顶,生意也会更难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在舆论上,我们的自豪和吐槽同在,加上外因的扰动,会呈现一种复杂的局面,但是整体上是往更自信的方向走。
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总体发展形势、行业竞争态势、以及每天进入我们脑海中的信息都息息相关。
希望我的三个猜想,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一年的大势,降低一点因不确定性而带来的焦虑。
何加盐/文
中国对蓬佩奥28人实施制裁有什么用?特朗普为何不在中制裁名单?
为何发达国家不怕美国强大,却担忧中国复兴、抛出中国威胁论呢?
怎么看人民日报《善待你所在的单位》?
中美博弈的根本,是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较量!
鹅城的终极秘密,黄四郎的诛心利刃!(让子弹飞,你肯定没有看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