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2372分 |
注册:2009-5-20 |
发贴:723(425主题贴) |
登录:1100 |
|
|
真节约粮食,有且只有一个好办法——粮票! |
倡导节约粮食,我支持。
节约,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美德,有时候被拔得很高。
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做过宰相的唐朝诗人李绅因为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永垂不朽”。
节约之所以被约定为一种美德,是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长期面临物质匮乏,只有省吃俭用把物质储备下来,才能度过随时到来的危机。
对于那些年幼时挨过饿的人,节约其实未必是美德,本质上是一种逼迫之下养成的生活习惯。如今70岁以上的的老人,很多都有“吃剩菜”的习惯。他们年轻时尝过挨饿的滋味,以至于在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也难以过上“品质生活”。
但节约这种美德与市场经济存在某种抵触——如果大家都节约,那就是大家都少消费,最终会导致市场的萎缩。市场经济不仅鼓励消费,甚至鼓励今天花明天的钱来消费。按照传统的节约美德,现代人不仅不应该贷款买房,而且即便买房,够住就行了,一家三口一室一厅也是够住的,为啥要买三室二厅?若都秉持这种理念,那么就没有住房市场的繁荣。其他行业,也同理。
最近白岩松有个关于“饥饿”的言论被翻出来,说“恢复饥饿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甚至谩骂。老白回忆了他上大学的时候挨饿的故事,并提到某次很饿,在女生寝室吃的那碗方便面是他一生难忘的美味。如果没有饥饿,就不会方便面的美味,因此,他赞美了饥饿感。
我看了那篇文字,觉得老白这次挨骂有被误读的成分但也有点活该。饥饿是不应该被赞美的——哪怕偶尔饿一下对健康有好处,也不应该去赞美饥饿本身。同样是饥饿,一个衣食无忧的人的饥饿,与一个没钱吃饭的人饥饿,根本不是一码事。前者可以从饥饿中升华出道德感崇高感甚至美感,后者体验的只是身体上的难受和精神上的萎靡。
所以,有些所谓道德的事情,尽管人们在口头上支持更不敢公开反对,但是内心里往往不以为然,一旦你有条件,肯定如孔夫子所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李绅写了“粒粒皆辛苦”,但在当了宰相之后,却在吃喝上奢侈得比谁都厉害。
口头上的高调或情怀,未必是假的,但也不能太当真——容易在逻辑上露馅和被归谬。比如,在吃饭这个问题上,一个人一天吃多少才算恰当呢?原始人,是没有一日定时吃饭的概念的,古代很长的时期,中国人是一天吃两顿饭的,也都活过来了。有些人长期“过午不食”,也没有饿坏或饿死。与他们相比,我们一天吃三顿饭都是“不道德”的。这样说来,我们现在一天吃两顿饭也是没有问题的,祖先就是这么活过来的嘛。
既然吃饭可以节约1/3,那么衣服、房子、车子上的花销,都至少可以节约1/3,毕竟,这些也都消耗能源,而能源是有限的。以此类推,我们退回到原始时代才是最道德的最崇高的。
我这么说,绝不是反对节约粮食,我坚决反对浪费粮食——尤其是那种用公款吃喝的浪费,自己吃喝别人埋单的那种,不仅不道德甚至违法。打击这种浪费行为,只要监管到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现在餐饮协会之类的机构倡导顾客在餐馆少点菜,这地方N-1,那地方N-2,这种节约方法我认为是无效的,最终会是闹剧。
这样的倡导,看上去是积极响应上面的要求,其实是敷衍甚至是“高级黑”,根本就起不到节约粮食消费的作用——十个人点一个菜也可能是浪费的,只要这菜分量足够大。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地节约粮食呢?
其实我们是有成功的“前车之鉴”的,用粮票啊。
粮票其实才废除30年,但年轻人基本上都不知道了,年纪大的人恐怕也大多忘掉了。所谓粮票,代表着配给制度,是购买粮食或饭菜的凭证。在城市里,一个人有多少的额度是固定的,只有钱没有粮票是买不到饭菜的。
在粮票年代,白岩松怀念的饥饿感时常伴随着人们,那时候很少有胖子,更没有健身房和减肥药。重要的是,粮票基本上杜绝了有钱的人在餐饮上的浪费,而没钱的人,想浪费也不可能。
与粮票制度相比,最近发明的所谓N-1点餐法还是N-2点餐法、以及称体重点餐法都是不靠谱的、小儿科的。如果恢复粮票,相信马上就能治住吃喝的“奢靡”。换个角度说,不以粮票和配给制为核心的“粮食节约法”都是华而不实的唱高调或叶公好龙。
但是,如果真的采取了粮票制度,厉行节约,就要做好应对一系列后果的心理准备——比如,粮食由国家统购统销,经营粮食的私企会关张,大量的餐饮企业会倒闭,很多种菜的运菜的卖菜的会失业……这其实就是否定市场经济,否定市场经济的后果是经济停滞。
是的,市场经济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浪费,这也是市场经济受诟病的原因之一。遗憾的是,如果把市场经济给否定了,替代它的制度可能减少了浪费,但却会导致更大的问题,这一点,中国人民用几十年的经历已经证明了。
真相是,我们找不到一个完美的方式,能找到一个不那么坏的方式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所以,我们不应该追求完美,而是应该避免最坏。因为完美是没有的,而最坏是随时可能降临的。
粮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从国家的层面而言,在粮食的问题上保持忧患意识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放眼中国历史,粮食短缺是经常反复出现的。
所有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问题,都不可能被我们所终结,比如饥饿、战乱、瘟疫。一辈子如果没有碰上一样,要么是活得太短,要么是足够幸运。
拿粮食问题开玩笑的人,应该被罚,罚他三天不吃饭,三天罚一次。同理,赞美“饥饿感“”的人,应该被奖励,奖励他饥饿三天,三天奖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