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hr,巅峰培训网

Home | 管理咨询 | 职业认证 | 公开课 | 企业内训 | 培训师资 | 培训搜索 | 北大研修 | 清华研修 | 分类广告 | EDP

巅峰培训论坛 > 国家职(执)业资格认证论坛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今日贴数:7729 |主题总数:77118 | 帖子总数:79972 | 会员总数:2538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本版搜索:  
    您是本贴的第 15182 个阅读者  
  主题:财政部,大伙儿喊你减税呢! 2018/9/4 9:32:45  
   牛人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6924分
   注册:2006-8-14
   发表:2155(1199主题贴)
   登录:3656
1  
财政部,大伙儿喊你减税呢!
     
     衷心期待以国家大局为重,放下“部门利益”,以猛烈的减税开启消费时代的到来。
    
     1.消费是中国经济再平衡的关键希望
    
       从 2001 年入世到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段时间是中国经济“最爽”的时期。但是隐患早已埋下。哈佛大学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 Niall Ferguson )把这段时期称为“中美国( Chimerica )”:
    
       我是用这个词来描述中国加美国这样一种中美关系。一个国家负责出口,另一个国家负责进口,一个国家负责花钱,另一个国家负责储蓄。但是多年如此消费后,美国现今实在无力支撑这种消费模式了。中国和美国就像一个婚姻,但这种婚姻是幻觉,是不能持续的,如果长期只让你存钱他花钱,这种婚姻是持续不下去的。美国现在付不起钱却继续从中国进口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次贷危机后,过度消费的美国民众只得面对现实:去杠杆,少消费。
    
       于是问题来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模式,现在美国少消费了,中国怎么办?答案只有两个:一是中国少生产(这意味着经济减速),二是中国多消费。
    
       在金融危机后失衡的世界中,消费成了中国经济再平衡的希望所在。
    
     (超越贸易战:辨析中国模式与华盛顿模式的互补与对立)
    
    
     2.消费为什么很重要
    
       关于消费的重要性,林毅夫发表过“误国误民”的观点:
    
     *我不反对消费。消费非常重要,但消费必须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不能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
    
     *过分强调消费,就是没有分析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特性。如果接受国外那些理论,让中国必须以消费为主,这是公然要求中国陷入危机。现在发生危机的国家多是过多消费造成的,从来没有看到一个投资过多而造成危机的国家。
    
     *我觉得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不是不懂经济,就是故意误导中国。
    
    
     喜欢“说大话”的林毅夫,其实大错特错。错在哪里?
    
       道理其实很简单: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卖出去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库存和废品。能否卖出去,当然要看消费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消费能力才是经济增长的瓶颈。过去中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其实是“借用了”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表面上看,过去拉动中国经济的是出口和投资,其实最终动力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消费是一种美德,节俭却是坏习惯。
    
       1936年,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节约悖论:
     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繁荣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
    
    
     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林毅夫和凯恩斯差距实在太大了,劝君还是别抱怨自己没有获得诺奖提名了。
    
     问题是,中国人太喜欢储蓄了,而消费率之低令人惊讶。
    
    
     *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不到40%,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美国(69.5%)的水平,也低于老龄化严重、消费增长低迷的日本(56.3%)和韩国(47.8%)的水平,甚至低于印度的居民消费支出水平(59.1%)。要知道,印度人均收入远低于中国。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 2015 年度《世界概况》称,卡塔尔、科威特和中国大陆在收入储蓄排行榜上位居前三甲。卡塔尔、科威特都是产油国,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中国的储蓄率实际是世界第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ps:中国人储蓄率高,有个大背景是社会保障不够,子女教育、住房、赡养、健康医疗…很多生活基本开支都要靠储蓄支持,社保和个人金融信贷很不给力。没有储蓄不安心)
    
    
     对消费的重要性,中国高层有清醒的理解和认知
    
     2014年刘鹤撰文指出:
    
       我的基本看法是,在未来我们要做好两件大事:
    
       1、中国要加快调整储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成为内生性的需求大国,为全球提供巨大市场。
    
       2、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服务业的比重,使产业结构和国内资源禀赋相匹配。
    
       可见,在刘鹤心中,消费是与创新同等重要的“两件大事”。
    
    
    
     3.消费有潜力,但是…
    
     差距就是潜力。中国的消费率之低,意味着潜力之大。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消费潜力释放出来?
    
     2018年7月,《经济参考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养老、教育、医疗有望成拉动内需‘三驾马车’”,不料却引发不少舆论抨击。笔者认为这篇“弘论”简直是“黑白不分”,纯属找骂:
    
     *养老、教育、医疗,是消费者的痛点,是制约消费的瓶颈,而非拉动内需的动力;
    
     *养老、教育、医疗,本应是政府公共预算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却把包袱甩给了消费者,严重影响了消费意愿;
    
     可以说,教育、养老、医疗、房地产,是压制中国消费潜能的“四座大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与房价焦虑、房租焦虑、医疗焦虑、教育焦虑相伴随的是消费后劲发力。
    
       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蔡继明的研究,住房贷款占存款的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支出下降 0.2 个百分点。
    
       2018年7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 8.8% ,为 2018 年以来次低水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实际增速为 6.5% ,创下了近年来新低(参见下图)。从 1 - 7 月累计增速看,名义与实际增幅分别为 9.7% 和 8.06% ,均为近年来的最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更令人焦虑的是,即便这一增速也还是靠“居民加杠杆”换来的,前景更不乐观:
    
     1996 年我国居民杠杆率只有 3% ,2008 年也仅为 18% ,但是自 2008 年以来,居民杠杆率开始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到 2017 年已经高达49%,远超其他发展中国家。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 20% 上升到 50% 以上用了接近 40 年时间,而我国只用了不到 10 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居民债务/GDP
    
     根据今年 8 月上海财经大学田国强领衔发布的中国家庭债务状况报告:中国家庭债务已经超过可支配收入,比例高达 107.4%(意味着入不敷出),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
    
    
     4.中国为何消费不起来?
    
     从基本原理来讲,决定消费的有两个因素:
    
     * 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是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
    
     *消费倾向:前面已经论述,教育、养老、医疗、房地产“四座大山”严重降低了民众的消费倾向,而是不得不存钱养老、存钱看病、存钱读书、存钱买房。
    
    
     改革开放以来,有两个长期趋势非常明显:
    
     居民收入占 GDP 比重下降
    
     居民消费占 GDP 比重下降
    
     居民收入占比下降是因,消费占比下降是果。
    
     居民收入占比下降,通俗地讲就是:居民收入增速赶不上 GDP 增速。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显著低于同期的人均 GDP,而且两者间的差距逐渐拉大。2017 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值不及全国人均 GDP 的 1/4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居民获得的蛋糕占比越来越小,这是为何大家抱怨“获得感”不足的根源。
     国际对比更能说明差距:1990 年以来,美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重平均值约为 55%,显著高于中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国家可以划分为三个部门:
    
     居民、企业、政府
    
    
     居民占比下降,谁的占比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 - 2017 年,我国的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速为 13.76%,而我国 GDP 的年均增速则为 9.5% 。
    
     绝大多数年份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都显著高于 GDP 增速。1994 - 2014 这 20 年间,政府财政收入翻了 26.9 倍;同一时期中国城市居民的年可支配收入翻了 8.3 倍;而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翻了 8.6 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关乎国运的时代课题
    
       要提升消费能力,选择无非有三条:
    
     1、下决心减税,放水养鱼,休养生息。具体方法包括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税率。
    
     2、政府把用于“铁公机”的经费用于教育、养老、医疗,实现从投资性财政向福利财政的历史性转型。
    
     3、下决心抑制房价,根除“土地财政”的毒瘤。高房价本质上也是一种税收,因为土地出让金和税费合计占到房价 2/3 左右。
    
    
     6.财政部:大伙喊你减税呢
    
     长期以来,财政部的减税诚意备受社会各界质疑。
    
     2014 年 3 月,柳传志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2014”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发提问:
       (中国经济)一直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然后是 GDP 的增长,最后是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老这么下去我自己以为中国永远变成不了内需拉动的国家,不知道楼部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楼继伟的“神回答”是:
     如果我能出现您说的那种现象我就太高兴了,没那回事儿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财政收入增长,部长硬气的很!)
    
     除了否认事实,财政部另外一招就是“危言耸听”。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说:
     从稳增长来看,改革比全面减税更重要。这些年来一直在实行结构性减税,但效果不彰。究竟是减税力度不够,还是改革进展不理想所导致,究竟是减税优先,还是改革优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地方基层财政又在重现 2005 年以前的现象: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减税可能首先触发地方财政危机。
    
     不肯减税,把经济不好的责任推给“改革不力”,甚至威胁说“减税会触发地方财政危机”。财政部的减税积极性,由此可窥一班。
    
     不仅如此,刘尚希还“诡辩”地说:
    
       按照拉弗曲线原理,税率已经处于拉弗曲线右侧,抑制了增长,必须全面减税。如果真是如此,北欧国家更要全面减税,因为北欧国家的宏观平均税率接近 50%,不然,北欧的经济就会停滞。而事实上并未出现。这说明,税负高到什么程度就会进入拉弗曲线的右侧禁区,没有标准,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取决于一个国家老百姓对“福利—税负”匹配组合的选择。
    
       拉弗当年为了说明减税的必要性,急中生智在餐厅的一张餐巾纸画了一条抛物线,只是一个示意图,并未给出精确的结论。在这之后,他也没有严格证明最优税率是多少。事实上,也无法给出一个任何条件下都存在的最优税率。以拉弗曲线来证明全面减税是不足为凭的。
    
       人家居然有勇气都拿以高福利著称的北欧国家作为对比,咱还能说什么呢?
     (毕竟,厅局级以上官员的福利,是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的。双轨制问题……)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忍无可忍吐槽说:
    
     财政赤字并不是越少越好,更不是收入增长越多越好。现在看到的情况是,财政收入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注:2018 年 1 - 7 月税收收入增速达到令人咋舌的 14% )。用我一位同事的话讲,没有赤字增加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耍流氓。
    
     近几年减税政策不少,但是企业和居民缺少实实在的获得感,有的企业税负不降反增。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的减税降费规模超万亿元,但这两年的财政收入增速一直高于 GDP 的增速,单位 GDP 承担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种现象让老百姓对减税政策的效果产生质疑,对市场的预期引导也会有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政策制定是个系统工程,文件上规定的税率和税基可能减少了,但实际的征管力度可能加强了。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最近也直言:
    
     我们税收收入结构是畸形的,政府税收 70% 是流转税,大家在不知不觉中负担这种税,生活当中你摸什么都是税,但因为不是那么透明,你感受不到。实际上,2018 年一般公共预算 22 万亿,中国 13.8 亿人,人均税负至少 1.5 万。一家三口一年大体就是 5 万块钱。我讲的是平均数,你在北京就不是这个数字了,因为全国 70% 的税收来源于东部。
    
       不仅是学术界,以曹德旺、宗庆后、蒋锡培为代表的企业家呼吁减税,也引发强烈社会共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再平衡”的十字路口,衷心期待财政部以国家大局为重,放下“部门利益”,少一些辩护、少一些借口,多一些诚意,以猛烈的减税开启消费时代的到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千年大计”雄安为啥还没开始大规模建设?
    
     国务院力推“一网、一门、一次”是什么?
    
     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是对美国的开放。放屁!
    
     如何看的苹果股票市值万亿美元?
    
    
     文/刘胜军,FT中文网、财新网专栏作家,曾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8/9/4 9:32:45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1/0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0   分页: 转到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服务网-EDPSP.com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联系电话:010-8243115O 站长QQ:30989665
巅峰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89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