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2372分 |
注册:2009-5-20 |
发表:709(415主题贴) |
登录:1100 |
|
|
世无英雄,竖子成名 |
文 /欧阳君山
专家们之所以连篇累牍,是因为在基本理论层面欠缺火候,说白了,原本就不真懂。正因为不真懂,今日悟一事,明日悟一理,后天又开悟,大后天还可能豁然开悟,才会華章一篇接一篇。其实呢?是在拿学术公器练笔!更有趣的是,专家学者们你推我搡,扭在一起,打成一团。外人旁观觉十分热闹,甚至以为这是学术繁荣。其实呢?两个字:胡闹!
——2014题记
多写文章的四大发现
曾有一段时间,不时接到问讯:君山,最近又写什么新文章了?其实,就作为学者而言,我写文章算少,老实讲,不是什么江郎才尽,我完全可以写很多文章,相对媒体上充斥的无数长篇短论,立意可能还不会俗。之所以很少去写,既因为没那份闲心儿,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至少在哲学社会科学上,不论哪个领域,能写的基本文章实质上极其有限,因为基本理论应该是相对稳定和简单的。
对那些经常華章翩翩的人,不包括纯粹抒情或起居注之类的文艺作者,而主要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我是抱有怀疑的,经常替他们想一个问题:哪有那么多话要放呢?能不能一次把事实说清楚、把道理摆明白呢?认真一点就那么难吗?
根据个人的观察及思考,一个人之所以写很多文章,尤其就同一领域或问题连篇累牍,除了纯粹的标新立异之外,可能还因为四大发现:发现了新的事实,发现了新的角度,发现了新的稿费,发现了新的话语机会。后两个发现是世俗的,咱们不考虑,也完全可以理解,现在要检视的是:专家学者们为什么会不断发现新的事实和新的角度?
華章翩翩的深层原因:似懂非懂
大家可能要认为这不以专家学者的意志为转移,乃新的事实或角度客观上就呈现了。这不算错,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在于:专家学者们之所以连篇累牍,是因为在基本理论层面欠缺火候,说白了,原本就不真懂!正因为不真懂,今日悟一事,明日悟一理,后天又开悟,大后天还可能豁然开悟,才華章一篇接一篇,其实是在拿学术公器练笔。
某专家在三十步外,于是笑五十步外的学者,拿笔写了篇文章;某学者在五十步外,于是笑七十步外的专家,打开电脑写了篇文章;三十步外、五十步外、七十步外的专家学者,又都笑起百步外的学者专家来,各自操起键盘,各写锦绣文章。就这样,文章越写越多,氛围越来越浓,专家们你推我搡,扭在一起,打成一团。外人旁观觉十分热闹,甚至以为这是学术繁荣。其实呢?两个字:胡闹!
应该没有冤枉好人,可以举出一个明显的例证,这就是楼市大争论。将近十年来,楼市问题引发沸沸扬扬的大争鸣,热闹的时候各大媒体都开辟专版讨论,争奇斗艳,唾沫横飞,一大批知名专家和著名学者横空出世,迄今也算高效的名人生产线,连国际大嘴巴也竞相卷入中国楼市之争。
我本外行,一直到2007年初,虽然也偶尔翻看财经报刊,但宏观经济的版面是不留连的,很简单,看不懂。但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关注和思考宏观经济问题,并先后涉入对楼市与人民币汇率之争,也相继论述自己的思考。如果要说感受,真应了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的专家学者争得热火朝天,但相关的基本概念也不明白,甚至连问题是什么也没搞清楚,四个字:一派胡闹!
楼市大争论的症结:价格在限定系统内形成
表现在楼市之争上就是各方对价格是怎么形成的本质问题没有搞明白,这也是既有经济学没有真正搞明白的地方。激于义愤,我于2007年初提笔撰写《准确认清市场机制,真正确立市场信心:对楼市大争论的梳理》,提出一系列基本观点:1.均衡价格是在限定系统内达到的;2.均衡价格是限定系统内多数人通过购买力“投票”决定;3.泡沫就是脱离多数群众;4.自由竞争是有范围的,政府职责在于为自由竞争限定系统。并针对当时颇为流行的政府保障论提出:社会的需求是整体,只有一个市场,穷人需求不能够通过市场解决的观点似是而非,极其荒谬,置最基本的逻辑于不顾!
核心就在第一条:价格是在限定系统内形成的。但这其实只是个常识,略举一例,有个宝贝,成本在五块钱,只要不低于五块钱,就可以卖,但越高当然越好,谁不图个多赚呢!于是拿到市场,面对着黑压压的购买者——这当然是假设的理想情况,第一个报价,一块,不行;第二个报价,二块,不成——第五个报价,五块,嗯;第六个报价,六块,还行——第N个报价,N块,再看看……购买者不断,报价越来越高,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钱。显而易见,宝贝永远卖不出去。要把宝贝卖出去,就是纯粹玩投机和泡沫,也必须设定限度。或限定时间,如8小时内卖出,8小时内的最高出价者得之;或限定人群,如36人内卖出,36人中的最高出价者得之。
房价之所以一路畸高,正因为没有限定系统,特别是需求方陷入完全的无序购买状态,从而被供给方所利用,几成鱼肉。基于这一点,在文章最后,我郑重呼吁要在一“限”字上下功夫:当务之急是政府为楼市伸出“看得见”的限定系统的手,把一“限”字文章做好,限期开发,限期销售,限垄断,限房价,限房型,限面积,限外藉买房,限投机购房,限对象,限多购,限用途,限空置——把限定系统的工作做深刻,做细致,做全面,做到底!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杂志以记者访谈的形式对我这一思考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但主流媒体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一部分人怀疑,说什么限定系统是回到计划状态。但后来尤其当下的调控政策不正是在做限字功夫么?今后的楼市调控仍然是要继续把限字功夫做细做足做全,甚至要尽快限空置。财经界的不少专家学者们天天在谈自由和市场,有充分的证据可断定,他们骨子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也根本不知道市场是什么,鹦鹉学舌而已。
中国学者为什么不自我检讨
这正是我很少写文章的原因,就同一个问题,我追求不写第二篇文章。事实上,就房地产问题,除了《准确认清市场机制,真正确立市场信心:对楼市大争论的梳理》,再也没有写过第二篇,从基本层面讲,也不可能再写出第二篇,除非标新立异,或是发现新的稿费。二三年中,不少朋友与我交流相关看法,并敦促再发言立论,我都没能再提起笔来。有朋友还进言:君山,你应该拿出你嬉笑怒骂的功夫,给那些专家学者们提提醒呀!这时候我的逍遥劲便上来了:“天又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这并非全盘否定,专家学者们的文章可能有某些角度的意义,但如果没有基本层面甚至基础概念的清明,写更多的文章确实只是散布更多的云雾,越是華章翩翩,越是云遮雾罩,大幅拉升社会成本,正应了那句话: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湖涂。某种程度讲,在楼市问题上,老百姓不正是被专家学者们这样糊弄着么?
楼市问题让我对学者专家们为什么華章翩翩有了切身的感受和认识,他们其实是在拿学术公器练笔,同时也无意中折腾了社会公利。虽然最终决策不是专家学者们作出的,但话语权无疑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公共权力。从这一点讲,专家学者是应该担责的,但几乎没有专家学者自我检讨过,这充分反映当前中国社会道德之沦丧堕落,近乎恬不知耻。向来对人注目致礼,但还是忍不住要对这些可爱的专家学者们发一句问,三个字:羞不羞?同时也希望专家学者们日后就公共问题发言立论,一定要力戒浮躁,沉着,沉着,再沉着,尽可能避免半桶水晃荡。
著述等身或是无知的现形
多年前,一朋友约去拜访某著述等身的专家,我连摆手。華章翩翩余都难以忍受,况著述等身乎?在我看来,著述等身根本不是什么高智的表现,而恰恰就是无知的现形。俗话说得好:“真传一句话,假道万卷书。”正是在这一点上,个人喜欢孔子“述而不作”,更喜欢老子述亦不愿,《道德经》五千言只是应约之作,我想他们一定是把握到了大道至简。
当前,人类精神世界充斥无数的垃圾,就像今天的地球被无数的垃圾所充斥一样,“上穷碧落下黄泉,一路茫茫皆污染”,净土何有?多年前,一朋友曾发短信赠诗一首,深感其中的大气魄是人类社会乃至整个生物圈的当务之急,录以共飨:
尘雾锁大江,
天地何苍茫。
待到金日出,
万里一扫光。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问中国三个什么时候”的问题》
《【对手】林毅夫与杨小凯、张维迎的学术交锋》
《林毅夫:我和张维迎在争论什么?看林毅夫本人怎么说》
《东方管理学:中国本土的理论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