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6924分 |
注册:2006-8-14 |
发表:2155(1199主题贴) |
登录:3654 |
|
|
“三军”指的是哪三军?中国古代与现代的变化 |
提起“三军”,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
很多的古语都会提到“三军”,如:勇冠三军;犒赏三军;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这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
古时乱战的年代,军队编制众多,著名的如谢玄北府兵、大唐边防军、高顺陷阵营、朱棣神机营等等,不同朝代各军部队带有不同的军号,军队数量也远超三支军队以上。为何大战前统帅总是向“三军”统一号令呢?“三军”又是从何时而来的呢?
其实,“三”在古代为虚数,泛指多,因此三军也泛指数量大的军队、主力军队。
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
三军源于春秋时期,那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
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
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
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军、中军、下军三军;
魏国称前军、中军、后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
随着时代演进,中、上、下军,渐渐被中军、前军、后军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后,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
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
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是作战的主力部队(骑兵、步兵)。
后军主要担任掩护、警戒、增援等任务,也包括运送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却不一样。
《周礼.夏官.司马》中有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在春秋时期,周朝规定一万两千五百人是一军,且对天子跟各诸侯的兵力做了限制,天子可有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中等诸侯两军,小国则是一军。三军统领称为“卿”。
在西周时期,诸侯军力被严格控制。而到了东周时期,周天子对诸侯的管理能力削弱,强大的诸侯国一方面不能明目张胆越制,另一方面则是扩充军备,只增加三军的数量是肯定不够的,因此,出现了三军以外的军事编制,军队人数不定,不过无法用“卿”的称谓,引“将率诸军”一说,产生了“将军”这一称谓,也就是后来的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等。
到了汉代,随着军事规模的持续扩大,早就已经超过了最开始的“三军”规模,加上兵种的丰富,三军也便出现了新的含义,主要以兵种进行划分,有步、车、骑三军,或者马、步、水三军之说。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裨为军的编制。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军”指的是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老弱者为一军,这反映了古代兵农合一的耕战模式。
《商君书》里的兵守篇指出:“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熯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可见在高强度战争中,丁男损耗严重,直接战斗外的相当多军事任务,都是女性承担的。即所谓的“丁男被甲,丁女传输”。
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兵伤亡小,《集解》里说“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可见战斗减员不小,而丁女在秦朝军事体系的补给序列中,又远低于丁男,在繁重的劳动和恶劣的服役环境下,非战斗减员也不会小。
《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考苏张之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戍卒尚存五百馀万;推民口数尚当千馀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犹以馀力行参夷之刑收大半之赋北筑长城四十馀万南戍五岭五十馀万阿房、骊山七十馀万。”
这么大的服役人口在秦朝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惊人的,这一征发比例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中罕见,在世界历史上也不多见,而这些人的后勤保障,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丁女负责的。
那么为什么兵马俑中没有女兵?答案很简单,成为兵马俑是专属于军事精英的一种荣耀,而为秦朝承担了如此沉重的军事义务,付出了如此重大牺牲的“丁女”,根本就没有享受这份“殊荣”的资格。
当年名篇《孙云晓: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30年后作者被网友怼下架?
国家发展中“剩余”与“规模”难题:中国应主动塑造第三世界的经济体系?
探讨成立“中国临时工集团”!
特朗普恳请捐款:“5美元也行!日子会很艰难”秦始皇尴尬一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