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2404分 |
注册:2009-5-20 |
发贴:736(428主题贴) |
登录:1139 |
|
|
重评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蒋介石就是灾难的化身! |

“证据显示,淞沪会战并未产生一些研究者论定的——打破了日军及早控制武汉的战略意义,未为中国军队持久抗战博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有利的战略态势,更未为东部工业和人才西迁争取到更多时间,也未发挥维护中苏物资交通线的战略作用。此战过早地使中国抗战在实际上由局部战争转化为全面战争,对作为弱国的中国在本土抗战实为不利。”
——陈廷湘《重评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今天,要旗帜鲜明地否定淞沪会战。蒋介石主动发起的淞沪会战,是他个人的未经深思熟虑的拍脑门决策行为,缺乏必要性与合理性,导致中国惨败,军力、经济蒙受空前损失,整个抗日战争自此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胡乱决策的蒋介石应该因淞沪-南京的战败责任而被送上军事法庭。
如果在正确的领导下,中国抗战可以保持一种对中国相对有利的局面。
我们需要的是正确领导下的抗战,而不是蒋介石的错误领导下的抗战。
淞沪会战即便放到世界现代战争史上,也是少见的反面教材。刚开始围攻虹桥日租界几千海军陆战队,担心打坏英美法洋大人的租界产业,不敢放开手脚往死里打;等日军持续增援相峙不下,又不尽早有序掩护撤离保存有生力量,最后被日军一个金山卫登陆包抄侧翼,立马演变成几十万人的大溃败。

有人认为,以上这些还都是次要的。关键不在于淞沪会战该如何打,而是在于淞沪会战本来蒋介石就不该主动发起,不该在这里打!卢沟桥事变后,应该按原计划只在华北抗击日寇。
淞沪-南京一带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与日寇的大规模战斗选在中国最富裕的地区,而又没有事先做好厂矿人员搬迁工作,边打边撤。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有人分析,是蒋介石一贯小算计风格的体现,不想也没信心自己打败日本,想着这里有美英租界,是蒋介石企图把美英拉下水,替他去打日本。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打响,中日两军血战上海。其实在5年前,日军在侵占东北以后就在上海挑起事端,
1932年1月28日对闸北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驻扎上海的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抗敌,这就是“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军队一度击退了日军,可惜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妥协。
1932年3月双方停战,此后签署的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为“非军事区”,禁止中国军队驻扎上海,而日军却得以在上海驻扎“海军陆战队”和修筑防御工事。这一结果间接导致了此后淞沪会战的不利局面,为会战失败埋下了祸根。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蒋介石就是灾难的化身。
蒋介石不抵抗,是中国人民的灾难;蒋介石抵抗,也是中国人民的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