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1850分 |
注册:2016-1-29 |
发表:662(248主题贴) |
登录:1593 |
|
|
毛主席问王稼祥:定都何处?新中国首都选址11座城市为何敲定北京? |
毛主席问王稼祥:定都何处?新中国首都选址11座城市为何敲定北京?
1949年2月,在西柏坡的石窑洞里,毛主席郑重询问:“新中国即将成立,对于新中国的首都定位,你有何建议?”毛主席的问话有着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他需要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做出明智的决策。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毛主席选择了与他在军事领导上有过密切合作的革命元老、时任城市工作部部长的王稼祥。
毛主席对于王稼祥的建议提出高度的重视和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王稼祥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革命的突出贡献和思想启发。王稼祥是首位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人,为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奠定了基础。在遵义会议上,他的坚定态度和建议对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央领导层的确立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毛主席向王稼祥询问定都问题,可以说是对他众多贡献的一种肯定和尊重。
新中国首都选址,王稼祥向毛主席提供了,北平、成都、洛阳、重庆、广州、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延安、开封共11座城市。毛主席看着这11座城市的候选名单,便和王稼祥逐一研究起来。
【南京】
首先,在历史上,南京曾是国民政府所在地,可能残存有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发展不利。同时,南京与国民政府首都的重合可能引发误解,影响新中国的声誉和国际形象。
其次,王稼祥考虑到南京的地理位置和安全性。南京位于东南,这使得它容易受到外敌从海上入侵的威胁。历史上,南京曾是短命王朝的都城,这也是一个不太稳定和安全的因素。早在1927年,南京就曾遭受过国共内战的激化和侵略。侵华日军使用重兵占领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并在南京进行毫无人性的大屠杀,这种回忆可能对新中国的建国氛围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延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以延安作为办公驻地,因此,延安在当时就成了我党所领导的根据地,人民、军队官兵心中的首都,群众基础非常好。当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中共中央的驻地,一方面考虑到陕北物产相对丰富,能够支持庞大的中央机关和军队,另一方面就是延安远离正面战场,地势易守难攻,有利于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是为了适应战争时期,中央对于安全的需求。但是延安过于偏僻、地域狭小、水资源匮乏,作为首都发展空间限制太大。
【西安】
首先,当时的国家经济中心已经转向东南,西安交通不便,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建设,这会给新生的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其次,西安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侵略,并且城市设施受到严重破坏。西安的声名远扬,但这也使得它成为外敌入侵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西安事变”在人们的记忆中仍然历历在目。虽然最终得以和平解决,但国共矛盾曾在西安激化,这样的回忆和氛围可能不适合建国之初的新中国。因此,考虑到地理、历史、城市发展、民众因素以及国内外形势,王稼祥认为西安相对不如其他城市合适。
【广州、上海】
广州当年是孙中山先生指挥北伐的城市,革命的历史也很厚重,政治上问题不大。广州经济上发展也很好,也能承担起作为一个首都的职能。上海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先天条件非常好。
但是,广州和上海离海岸线太近,很容易遭受敌对势力军事挑衅,在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之前,把首都设在广州或者上海很危险,总不能一有风云变化,敌人一个登陆战把首都占领了。所以,广州和上海也被排除了。
【重庆、成都】
这两个城市在特点上比较相似,距离也比较近,这里物产丰富,深藏于内陆,在经济发展和确保安全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还做过国民政府的陪都,各项建设也都很完备。但是,重庆做过国民政府的陪都,从政治上考虑,就不能再做新中国首都了,新中国把首都定在国民政府的陪都,岂不是比国民政府“低了一辈儿”?
而成都在大盆地之中,交通不便,不利于首都的长远发展。所以这两个城市也排除了。
【洛阳、开封】
这两个城市坐落在华北平原上,临近黄河,农业基础非常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建都历史和文化底蕴。
但是,这两座城市是“成也黄河,败也黄河”。黄河治理是历朝历代的难题,治水受科技与工业能力限制,黄河汛期泛滥决口也是让无数统治者头痛的问题,如果定为首都,动不动就水淹首都,或者经常受洪水威胁,那谁也受不了啊,因此,这两个城市也被排除了。
【哈尔滨】
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时,中共中央就计划将驻地从当时所在的延安,向东北大城市哈尔滨转移,并且,将哈尔滨建设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当时选择哈尔滨有这样几个考虑:
一是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地区就有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很快就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了哈尔滨,因此,哈尔滨是当时我党掌握的为数不多的大城市。
二是哈尔滨远在东北,距离国民党统治中心较远,而且哈尔滨和南京之间,还有一个易守难攻的山海关,有利于保护红色首都的安全。
三是哈尔滨城市建设相对完备,周边工业基础较好,当时的哈尔滨有着东方莫斯科之称,而且在北洋军阀、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哈尔滨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十分有利于共产党所领导政权的发展。
四是哈尔滨比较靠近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确保边境安全,获得苏联支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央甚至已经把中央警卫团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党中央身边保卫党中央,另一部分则作为先遣部队,派驻到哈尔滨,为中共中央进驻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在辽沈战役打响前,林彪曾专门向毛主席发电,请示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是否要迁至哈尔滨。但毛主席回电拒绝了,表示自己和中共中央都不会去哈尔滨。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会拒绝中共中央迁至哈尔滨?
其实,从这个决定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毛主席的雄才大略。
哈尔滨这个城市作为首都固然有其优势,但是,那是对于一个想偏安一隅或者说割据的政权来说的,对于要解放全中国的毛主席来说,哈尔滨是不合适的。因为哈尔滨的优点,同样是它的缺点。
一个方面,虽然哈尔滨离国民党统治中心远,但离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也都远,不利于对全国的影响,更不利于解放全中国。
另一个方面,哈尔滨距离苏联很近,固然可以就近获得苏联支持。但是,就是因为离苏联近,离国境线近,在获得苏联支援的同时,也同样方便被苏联控制,成为苏联的傀儡。
因此,哈尔滨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建都地点。
【北平(北京)】
首先,北京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位于华北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易于发展城市和交通。同时,它地处华北地区的中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其次,北京在战略位置上具备独特优势。它与北方边境及海岸不远不近。从地理的角度考虑,北平地处燕山一带,北承东北平原,南接华北平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战略纵深,也有关口和战略重镇拱卫。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北京周边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和农田、也有一定工业基础,为首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基础建设比较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才资源。它拥有许多高级学府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和人才。这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在政治上,北平是和平解放,老百姓都赞赏和拥护,而且北平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
北京的城市设施相对完善,基础设施完好无损,这为新中国的发展省去了大规模的修复开支。长远来看,北京作为首都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发展国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国家的枢纽,周边城市相辅相成,形成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经济环境。
【主席早有谋划】
解放战争初期,平津战役还没有开始,北平还在国民党傅作义手中,毛主席心中可能就已经看中北平了。既然选择了北平作为首都,那么,今后所有的工作,凡是涉及北平的,都要服务于北平建都。
因此,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定下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总方针。
然而想和平解放北平谈何容易!傅作义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手握重兵,占据要地,又有蒋介石、国民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援,和高官厚禄的许诺,傅作义能够接受和平解放北平吗?
为了让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北平,首先就要彻底断绝他负隅顽抗的幻想,于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果断出手,迅速完成了对北平和天津的合围。重兵合围,把北平和天津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通过快速攻下天津,向傅作义展示解放军攻打大城市的能力,震慑傅作义,消除幻想。彻底断绝了傅作义所盼望的,蒋介石的支援和从海上逃跑的可能,北平彻底成了一座孤城,傅作义和他的部队成了困兽。与此同时,毛主席和中央的领导同志们,也通过北平城内的中共地下党,广泛动员傅作义的亲属、部属和社会贤达,共同给傅作义做工作。终于,傅作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要求。就这样,傅作义带领部队解除武装,打开城门,把完整的北平城,交到了共产党和人民的手中。
【结语】
新中国的定都问题,这个决策不仅考虑了地理、历史、城市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也体现了对国家安全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的考虑。同时,它还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民主决策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毛主席从不孤立地做出决策,他重视集体智慧和共识的形成,注重各方面因素的平衡和综合考量,确保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国于1949年定都北京,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见证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变迁。它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和资源,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发展中“剩余”与“规模”难题:中国应主动塑造第三世界的经济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