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hr |
|
等级:版主 |
积分:1644分 |
注册:2005-7-28 |
发表:490(304主题贴) |
登录:543 |
|
|
《孔子之变》百变孔子! |
若干年前,北大教授李大钊曾说,“那历史的孔子,自从实在的孔子死去那一天,便已活现于吾人的想象中,……汉唐时代人们想象中的孔子,与宋明时代人们想象中的孔子,已竟不同了;宋明时代人们想象中的孔子,与现代人们想象中的孔子,又不同了;十年以前,我自己想象中的孔子,与今日我自己想象中的孔子,亦不同了。”
的确,孔子的形象常“被百变”:他是君子,是学者,是老师,又是圣人;是被打倒的“孔家店”店长,是被斗臭的“孔老二”,又是中华儒家文化传播四海的一面硕大的旗帜。圣人的面孔,随着历史流变,越久远越模糊。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一演就是2500多年的大片:《孔子之变》。汉语。
【谁是孔子】
孔仲尼:东西南北之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个大力士,与颜氏女野合,祷于尼丘(在今山东曲阜),生下了孔子,所以名丘,字仲尼。后人多有为孔子维护,称野合一事有误,但太史公对孔子赞叹而钦佩,称之为“布衣至圣”,大约不会杜撰孔子的“私生子”身份。
孔子少年曾出仕,当“委吏”与“乘田”这样的小官。大约30岁退仕,设帐授徒,此后终身为教育家,号门下弟子三千。热心入世的孔子在执教的同时,也不断周游列国,以实现自己以复古为主的政治设计,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抱负。遗憾的是,孔子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道德家与教育家,却不是足够有力的政治家。其一生颠沛流离,难逢善境。
在郑国时,曾有人形容孔子像条丧家狗,孔子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地说:“说我像丧家之狗,对极了,对极了!”后来有学者就用丧家狗来描述孔子一生的状态。《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在安排自己殡葬时的一句自况:“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即言其居无常处。后世又爱称孔子为“素王”,也即没有土地、并未真正册封的王。不过,孔子所畏惧担忧的,其实不是“丧家”,而是“丧斯文”,也即“道不行”。那么,孔子的道究竟是什么呢?
孔子之道:仁、礼基础上的“德政”
在通往夫子之道的路上,有三块碑石是不能忽略的:仁、礼、政。“仁者,人也”。“仁”就是人之美德,人性之善。孔子是乐观派,相信人性本善,人生而正直,也相信人人皆可通过自我努力实现“仁”的可能性。后来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王阳明说“满街皆圣人”,李贽说“人人皆可以为圣”,正是受这一理念启发。
孔子又说:“克己复礼为仁。”按照胡适的解读,孔子的“礼”有三层含义,一是家庭社会国家的组织法。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规定了伦常秩序关系,也定下了2500年儒教中国社会“三纲五常”的基调。二是节制人情。并非无欲或去欲,但需要“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三是以礼乐仪式涵养性情,养成道德习惯。
由“仁”与“礼”,则导向孔子心中的“德政”。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失意的“卖手艺者”
很遗憾,孔子所处之时代,是武力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温吞吞的泛道德主义并不能得到统治者的青睐,甚至也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认可。我们看孔子经常遭到隐者如接舆的嘲笑,平民如郑人的调侃,农民如荷蓧丈人的讥斥,就知道他虽号有三千门徒,在民间却并不能讨得人们欢喜。庙堂既不得其用,江湖也不得其容,孔子遂常有牢骚满腹。他一会儿说:“知我者其天乎!”一会儿又重燃希望:“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但其实他在鲁国为大司寇,也有三年,却依然被逐。绝粮于陈蔡的时候,他在荒野中大声朗诵《诗经》,然后凄凉呼告:“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这一幕令人鼻酸。不过孔子终是个拧巴的乐天派。有次子贡跟他开玩笑,问师傅您这手艺还卖下去吗?他笑眯眯地回答:卖啊,卖啊,我待贾者也。
雅斯贝尔斯曾评论说,孔子的局限在于,面对邪恶和失败,他只是庄严地悲叹和忍受,而没有从痛苦的深渊中得到任何促动力。这种局限性,正是孔子没能实现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儒家思想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秦以后的中国历代所秉承的基本政治体制,却是法家的设计。自西汉董仲舒以后的儒家,渐渐为帝国政府创建出一种新的哲学基础,使得儒家官僚政治与法家君主专制主义得以携手并肩。
孔子可能是好的道德家与教育家,却不是足够有力的政治家。
来自海内外的五百余名孔子后裔代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林(至圣林)举行春季释奠仪式,祭奠先祖孔子。
——网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