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6924分 |
注册:2006-8-14 |
发表:2155(1199主题贴) |
登录:3658 |
|
|
孔子教学原则‘有教无类’的两种解释! |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学原则,出自《论语》(15·39):子曰“有教无类”,就这几个字,据我考证,是《论语》中最短的一句(一笑!)。
“有教无类”的意思传统及普遍解释,就是教学生不论贫富,不论贵贱,都一样看待,也就是说,人人我都教,没有区别、不分类别。
但是,“有教无类”也有另外的解释,易中天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引用谢质彬在1989年第11期《文史知识》提出来的观点说,“有教无类”是“有教则无类”的意思。按照这样的理解,“有教无类”不是教学的前提,而是教学的结果。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17·2)),这句话中,一个“近”字说明人还是有“类”而别;“习”是习惯,“习相远也”指后天的努力,习惯可以相差很大。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学习是培养好习惯的渠道,即老师的教育,可以使得人在习惯上的差异变小,达到基本一致。所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也佐证了“有教则无类”,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教育,来消除差别。这只能是孔子的教育理想。
不论怎么理解“有教无类”,都不影响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地位,“有教无类”作为教育的前提,体现了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而“有教则无类”,作为教育的结果,谁明了教育的巨大作用,体现了孔子通过教育改变人,从而改变社会的伟大构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