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6924分 |
注册:2006-8-14 |
发贴:2167(1206主题贴) |
登录:3654 |
|
|
鼓励生育基金惹争议的任泽平,会不会预言成真? |
事实上,任泽平的出圈言论不止于此,2014年在大部分投资者对股市没有信心的时候,任泽平发出战熊市的檄文,喊出“5000点不是梦”,当时有股民称“任泽平是不是疯了?”之后是一波牛市。当股市冲上5000点的时候,不是任泽平疯了,而是股民疯狂了,开始加杠杆冲进去。这个时候任泽平又说“海拔已高,风大慢走”。后来股市的结局,大家都不愿意去回忆。也正是那一年,任泽平凭借前瞻性的精准预判,获得证券分析大满贯冠军,一战成名。
除了股市,任泽平还在房地产上发声,2015年提出“一线城市房价翻一倍”,当时争议颇多,“不幸”的是事后看这一预判又被验证。“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成了任泽平判断房地产的逻辑三板斧。
再之后,任泽平到了恒大,一去便建言降负债,反对多元化扩张。并因此大受批评,不得不远避北京,长年在公司被边缘化。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试想如果在2017年任泽平的谏言能获得采纳,恒大可能是另一番前景。
可以说,自从任泽平从官方智囊机构下海以来,令各界“震撼”的观点就一直伴其左右。
回头来看,从2014年的“5000点不是梦”,2015年的“一线房价翻一倍”,2017年的谏言房企降负债,2020年的“新基建”“放开三孩”,一开始都是饱受争议,但最终都成为事实。
科学史上、思想史上,那些前瞻性的、创新性的观点和研究发现,无不在一开始都会引发热议、大讨论甚至饱受争议,因为这些开创性的观点超越了社会的一般性认知。从大讨论、争议到共识,正是创新性观点与研究的正常演绎。
那么,任泽平可以不可以像一些经济学家那样低调?毕竟低调就能避免很多争议。当然可以,但那就不是任泽平了。
区别于一般经济学家,观点鲜明,不模棱两可;专业硬核,通俗接地气表达,任泽平总是能一语中的,互联网时代更是把这些进行了放大。其朋友圈的签名写道“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磨练致良知”。任泽平自己经常提到“做有温度、有情怀、有责任的研究”。
从任泽平过往的研究和言论来看,只要他认为是对公共政策有益的,他都会以简单直接明了的方式给予呼吁,并用专业硬核的研报、犀利接地气的观点来引发大家的关注和大讨论。
说回这次任泽平提议的“印钱生娃”,一年印钞2万亿,这对绝大部分人而言,确实足够吸引关注度,并引起了轩然大波和广泛讨论。也许,对于任泽平而言,这种群体的关注和大讨论,恰恰是他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希望看到的。
任泽平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看似如此有争议的建议?事实上,梳理任泽平的观点发现,其对生育话题的研究关注早就开始。可见,这样的提议,也并非一时之念。
在2020年,放开三胎政策尚未出台之时,任泽平呼吁,“考虑到当前各界对是否全面放开生育争议较大,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可从尽快放开三孩开始逐步推进并观察效果。”
有人问,任泽平这样一个宏观经济学家为什么会关注生育问题呢?
这或许与任泽平研究了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史有关。如,任泽平在2018年发表的关于韩国经济发展史的文章中,其中引入的参考文献中就有明确表述:1986年至2006年,韩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持续下降,下降的原因,是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现象加重,劳动力供不应求,设备投资不振,资本投入减少,劳资关系紧张,服务产业效率低下,研发投资效益不高。最近三十年的日本经济与人口情况亦是相类似。
也许是看到了人口增长率对一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再结合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趋势增加的现状,任泽平开始呼吁放开三孩儿。
2021年5月,放开三孩儿正式成为官方决策。然而,从鼓励到生育率提高的真切发生,并非一朝一夕可见,需要时间,更需要策略与手段。
客观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女性越来越独立,已经摆脱掉从体力劳动时代需依附男性的婚姻状态,并在科技创新的智力劳动时代女性普遍在工作中、收入中齐平男性甚至超越男性。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发展,新一代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和生活质量,而抚养孩子引发的经济和生活压力在当下成本骤增。这些因素,都导致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者在加剧。
任泽平“印钱鼓励生娃”这一建议言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说其是“临时起意”、“横空出世”、“哗众取宠”,确实不够客观。事实上,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生育问题也是各国头疼且鼓励的,而且普遍将孩子作为未来国家的重要资产来进行投资、补贴、保护。
其实,任泽平在提出争议观点之前,长期做了不少基础研究,包括中国人口形势,包括世界各国人口历史分析,比如《美国人口报告》《日本人口报告》《中国人口形势研究报告》《中国生育报告》等等,无一不是大部头研究。穿透“印钱鼓励生娃”这一建言,我们更应该关注其背后的数据和资料论证,才能真正求解。
从另外一个逻辑来看,这种争议本身也凸显出当下“鼓励生育”的配套机制有待改进,大家生育意愿依然不高的现实。因此,任泽平的观点初听起来确实颇有争议,但其是在寻求破解之道。就算引发一些争论,也是好的。至少,能让更多人看到可以发力的政策点,让政策制定者可以有更多维度的审视甚至去重视,并让政策的出炉和实施更加有效。
比如,经济学家王小鲁就不赞成任泽平的“印钱观点”。但不认同之余,王小鲁提出,解决生育率低要从根上找原因,优先解决这部分困难人群在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包括城市户籍、住房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孩子教育等等。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天勇近日就表示,要提高人口出生率,提高三孩政策落地,需要多措并举,多些真招实招。周天勇建议,“生孩子总要有地方住 ,当务之急要降低居住成本”、“财政支出也应当向稳定人口结构和规模方面倾斜”等等。
这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观点碰撞。在这场大讨论中,其他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决路径,但解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需要钱,这个路径怎么走?那么,任泽平给出了“2万亿”的药方。
除了任泽平的药方,还有没有别的药方?都是可以讨论和碰撞的。随着讨论的深入,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理性观点被碰撞而出。也许有一天,那些建议就能成为真正的政策惠及到相关的人。
就像,上市公司大北农宣布员工生育第一胎奖励三万,第二胎六万,第三胎九万;甘肃临泽对生育二孩、三孩的户籍常住家庭,在县城购买商品房给予4万元的补贴,在集镇购房商品房给予2万元补贴;江苏南通针对未满18岁的二孩、三孩家庭,在市场价上补贴200元、300元每平方米的购房补贴。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2021年净新增人口48万人。
有媒体统计,1062万的出生人口,创下了近年来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43.6%,比2020年减少了138万。同时,相比2020年,2021年净增长人口为48万人。第一财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1949年以来历年人口净增量梳理发现,2021年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
在严峻的人口增长下滑形势下,任泽平建议的“印钱生娃”饱受争议,但其提出的呼吁各界重视中国生育问题应该引起关注,毕竟这是国之大事。同时,对于本身就专业深入研究人口问题多年的任泽平而言,他的建言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惊人、争议,但在大讨论之后,谁也不能说对促成“鼓励生育”配套政策没有推动意义,甚至不排除未来有一天真的可能部分落地。
面对中国人口增长持续下滑的压力,鼓励生育并形成配套支撑,让人口数量更均衡、让每个人更幸福,这是需要人口、经济、政治、政策、社会等各维度专家学者参与建言的一场大讨论。名利之下,我们对临时起意的建言可以多些争鸣,而对有专业深入研究为基础的建言更应包容,“鼓励生育”这事毕竟是国家之公益与未来。我们相信,“生娃补贴”迟早是会来的,只是多与少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