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
等级:版主 |
积分:1786分 |
注册:2004-1-8 |
发贴:521(346主题贴) |
登录:1042 |
|
|
学生孝不孝 北大咋知道 |
11月20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就北大2009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说明。他特别指出,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
据说,今年北大新增了对中学推荐优秀学生的要求,即“十六字方针”: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成绩优秀。其中的“心系天下”原为“孝敬父母”,但专家组认为孝敬父母乃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遂改为了心系天下。不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孝敬父母仍然是北大自主招生的特别要求。
北大不招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本来无可厚非,因为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忤逆子、不孝孙历来为人们所唾弃,不孝的学生不仅北大不该要,其他大学也不该要。中国人讲究先做人,后做事,不孝者必无德,这种人倘进了大学校门,学了过人之技,也许会为害更甚。但问题是,北大将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孝敬父母,孝与不孝又有什么标准?
古往今来,人们都很关注“孝”这个字,但孝的标准却不断演变,从未定成一个雷打不动的标杆。比如,古代有避长者讳之说,流传很广的一个例子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为了尊重父亲,避其名讳,李贺连进士都不能考。而如今,人们虽然尊重长辈,但对于名讳之说早已抛之脑后了。儿子固然要管老子叫爸爸,但在这个“独苗”时代,儿女对父母直呼其名的现象十分常见,据说这叫新型亲子关系,当父母的听了还会很开心。也许外人听了会感到刺耳,认为孩子不孝,但人家父母乐在其中,到底孝不孝,这便很难判断了。
再有,我们经常拿孝顺的例子教育别人,但孝顺的程度如何,仍难定论。比如,二十四孝中有个孩子为了给妈妈弄条鱼吃,大冬天脱了棉袄趴在冰上,用体温融化冰层去逮鱼,这惊世之举确实具有“雷人”效果,但此人就一定比拿锤子凿冰的孩子更孝顺吗?不把冰弄开,拿压岁钱去买鱼给妈妈吃,是不是也算孝顺呢?抛开这些极端的例子,一般来说,一个人孝敬父母的方式通常是亲切相待,不打不骂,赡养老人,让其吃饱穿暖,心情愉快。但是请注意,这是对成年人的要求。而高中毕业生只有十几岁,自己尚且嗷嗷待哺,还不具备把父母扫地出门的“实力”,即便不孝,其恶劣程度也不会太明显。
不仅孝敬的标准和程度不好判断,对孝顺学生的选拔也是个难题。毕竟大学招生,主要看重的是学校表现,但一个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并不代表回家之后乖巧伶俐,那种在外老实,回家霸道的学生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曾经出现过。这时就需要北大去家访调查了,但为了孩子的美好前程,哪个家长会说孩子的坏话呢?不仅如此,为了孩子,家长们也许还会托关系、找门路,想方设法让学校、老师为孩子多多美言。与此同时,孩子的竞争对手也许会借此机会大做文章,美化自己的孩子,贬低别人的孩子,为进最高学府,做出造谣诽谤的丑事,搞出花样翻新的不正之风来。如果监督不力,查证不实,说不定一心想招孝顺孩子的北大,反倒会让忤逆之子漏将进来,毕竟“察孝廉,父别居”的教训一千年前就已经有了。
北大需要孝敬父母的学生,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栋梁,此事非同小可,但愿北大招办的眼睛一直雪亮。(刘宏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