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hjft |
|
等级:新手上路(初级) |
积分:14分 |
注册:2006-12-20 |
发表:4(3主题贴) |
登录:1 |
|
|
价格似尺子失去准星 高价资源与低工资为何并存? |
央行本月14日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预测,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会陆续上调。这原本是央行提示通胀风险的一个论据,却因触动到除资源垄断型企业之外所有人群的心头大痛,再掀讨论热潮。
此类涉及国计民生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当然不会由央行说了算,央行只不过指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中国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或迟或早一定会上调。
至于理由,恐怕有比与市场化、国际接轨更现实、更急迫的部分在,只是不容易说出口罢了。
声讨资源价格上涨总是与数年不涨的工资进行对比,这一方面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我国劳动力资源过剩而石油等资源类产品紧缺,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挤压劳动者的福利换取高速增长,本应由国内民众分享的经济增长红利通过人为压低的货币与产品等渠道流向了世界。
我们为什么不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为什么不用市场的尺子给人民币标价呢?不是不为,而是不能。现实的情况决定了中国将在很长时间被锁定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大量未经过任何培训、没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劳动者成为企业主力,产权保护的不完善和在世界资源定价权上的失语使得加工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步履维艰。更重要的是,过份依赖境外资源而忽视培育本土内生市场资源,甚至以垄断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特权挤压国内民企的生存空间,导致出口导向型的路径依赖越来越严重。
随着贸易顺差急剧扩大,这一模式风险大增,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还在其次,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仅能维持生活资料再生产的多数底层劳动者无法培育出高素质的下一代,很有可能陷入压低生产要素价格争取生存权、为争取生存权进一步压低生产要素价格的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政府正在着力建立普遍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加大对企业环境保护、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是跳出这一循环所做的努力。
但努力到这一步是不够的,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才是关键。在央行报告提示的三大价格上行风险中,忘记提醒民众,引发通胀风险的最根本原因既不在于能源价格提高、也不在于企业成本上升,而在于被政府引为“干城”、独享廉价资源的大企业没有能够创造出与此匹配的价值,没有让生产率同步提高。世行等机构总结东南亚与日本金融危机的教训时,再三强调了这一点。
回过头看看国企改制所支付的代价,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成本在上万亿元,据估算,农业银行一家的成本就达1万亿元。我们唯一的希望是这些银行通过改制可以真正提高效率,否则所有这些沉没成本将由民众共同承担。事实上,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注入大量资金、划拨地块而无力回天的情况不在少数,但社会最终还得承担关停并转的巨额花费。为此支付的公共财政当然不会凭空而来,而要靠劳动者的税收与低薪以及高价拍卖地块等来填补。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整治的腐败所耗费的巨额社会资金,行政低效所产生的隐性成本尚未计算在内。
一旦支柱性企业如资源垄断企业、国有金融机构一旦发生普遍低效,其成本必定通过扩大货币发行、增加税收、压低社会保障水准等办法转嫁给全体纳税人。而在资源成为当今世界另一硬通货的情况下,垄断资源分配权进而提高资源价格也是常用手段。央企源源到海外上市,那是因为需要国际资金,主要倒不是为世界投资者作贡献。
我们不得不用一把失去准星的尺子度量各种产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我们不得不忍受因狂热购买、企业低效而产生的资源价格的上涨。希望这一过渡期尽快结束,因为一个失去准星与分配不均的模式很难让人长期忍受。
来源:解放网
|
[本贴被admin于2006/12/21 11:10:17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