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hr |
|
等级:版主 |
积分:1646分 |
注册:2005-7-28 |
发贴:502(312主题贴) |
登录:544 |
|
|
战斗机应防护弹痕少的部位,这科学吗? |
【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Wald(沃德)在二战时期对战机生存问题的研究,
原文:http://www4.ncsu.edu/~swu6/documents/A_Reprint_Plane_Vulnerability.pdf
1. Wald的研究是“某些部分受重创的战机很难返航”因此这一部分战机没有被计算到样本中,所以不能简单地通过“统计返航机”的方式来计算战机某一部分的脆弱程度。
2. 原文的结论并不是“哪里弹痕少应该加强哪里”,
而是经过了一定计算之后得出结论:战机在i部位被击中一个单位次数之后【飞不回来】的概率、即这个部位的脆弱程度、也可以理解为需要受保护的程度是 1-q(i),这个数值越大说明这部分越需要保护。最终的结果是,引擎部分的 1-q(i)=0.39,最大,所以引擎是最需要保护的。(这个结论,飞机工程师听了只微微一笑)
3. 这篇作文题目其实编造了“哪里弹痕少加强哪里”的结论——某一部分弹痕多确实不能反映这一部分应该加强,而某一部分弹痕少同样也不能反映这一部分应该加强。没有必然关系。沃德战时在SRG里所做的其实更多是用统计学的概念总结了任务数和被击中数的关系。
【我的观点是】:
1、对飞回来的战斗机做弹痕统计,用“能飞回来,就说明没被打到关键部位,应该对弹痕少的部位加强装甲”这是反向推理。作为一种思考方式、或方法论,是可以的。但是,不是武器设计工业上做正事的方法。这种方法论,仅当拾遗补缺的用处。
看到弹痕多-就说应该加强装甲;看到弹痕少-就说应该加强装甲;都是外行固有的局限性导致。为什么不问问飞机结构工程师?为什么不请飞机设计师来?现代战斗机,除了对飞行员座舱有防护装甲外,基本不做装甲,因为毫无用处。
2、美军及盟军战斗机后期提高了生存率,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战略情报优势、战术水平提升、飞机机动性设计优化、发动机性能提高、对战飞机数量优势……等等。仅以为是防护装甲起作用、便得出“沃德是正确的”本身也是陷入了“幸存者偏差”。如此总结“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具有浓浓的段子味。
3、战场上,不论是飞机、坦克、军舰、还是士兵,单就防护来说——越多越好!可是增加防护就要失掉性能(增加油耗、减少速度、降低灵活性等),这是一对悖论。如何取舍,要看作战环境、敌我态势、敌方武器等,综合考虑:
2-1)对战斗机而言,很多时候要减少重量,提高机动性能,是最好的防护,而不是装甲。
2-2)士兵盔甲就是保护关键部位(头盔+防弹背心)而统计中弹部位意义不大;
2-3)弹着点是随机的、无法预测。同一个部位,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或不同武器射击,结果很可能不同。单看弹痕发布,有点盲人摸象意思,并不全面。
具体案例:
(综合性能、使用成本、先进战术、战略配合)每一点都比装甲防护更有用。
1、美军P51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在二战后,美国对自己二战期间各款主力战斗机的评测中,P51无论在高空或是中低空都具有出色的战斗力,而且更重要的是,P51性能极为平衡,没有什么缺陷。
2、美军P51是一个成本低廉的飞机,这一点使得它非常适合大规模战争。
首先是制造成本低,生产成本不到很多其他战机的一半。
其次是人员培训成本低,P51轻巧易于控制,即使是新手也可以很快就能熟练掌握P51,使得人员训练的成本和周期都能大大下降。
第三是后勤成本低,后勤保养难度低。
低廉的制造和使用成本,就使得美军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组建起一支规模巨大战斗力出色的战斗部队,这一点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战争。在空中取得优势。
3、盟军为了反制德国喷气机,后来发展了一套战术:让螺旋桨飞机去对抗拥有巨大速度优势的德国喷气机Me-262。轰炸机的护航机(特别是P51)会飞在轰炸机编队上方,作战时以俯冲取得额外速度,缩短与Me-262之间的速度差距。除此之外Me-262的机动性比P-51差,转弯半径也大于螺旋桨式战斗机,抓住这一弱点,使其进行近距离缠斗。受过训练的盟军飞行员很容易就能够在缠斗赶上一架转向中的Me-262,并消灭它。
4、美军P51有出色的大航程,这一点当时看似不起眼,但是却非常重要。战斗机与轰炸机的作战配合在当时是先进的军事实践。P51参战后,美军不仅可以有效的执行为轰炸机护航任务,让美军轰炸机部队的损失迅速降低,而且还有余力打击德国空军。盟军会轰炸德军重要战略目标(如喷气机基地),又会派战斗机在这些目标上空巡逻(随时攻击准备降落的喷气机)。德国空军不仅战斗机部队损失惨重,就连训练都很难进行,经常是飞机只要一上天就会被无所不在的P51盯上,由于德国被美军的战略轰炸机不断轰炸,所以Me-262等先进飞机生产都被移到一些不起眼的工厂中进行,有时甚至在树林中生产。正是靠了P51美军才成为了德国天空的统治者。这正应了一个简单的军事常识:寡不敌众,战争需要靠进攻才能取得胜利。
(包括苏联和德国作战,苏联廉价、粗糙但有效的重武器,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为战争局势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于这个高考作文、这个考试】
我个人是非常欣赏这个高考作文题目的,正是通过这样的题目来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而中国学校里缺乏的正是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观点不是我说的,是众多科学家说的,比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双南教授)
不过,我比较担心的是,阅卷的语文老师是否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和逻辑学训练。因为,就我所接触的文科类人才而言,过分强调发散性思维而弱化逻辑性思维是一个通病。文章词句可以写的很好,但很多基本知识却是错的、或者逻辑就不对。经常是举几个例子便推出一个结论,这类的优美华章。或者“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这类看起来很文学~但并不严谨 充满伪科学逻辑的好文章。
在统计学中,生存者偏差是一个常见的逻辑错误,因为缺乏全局观,所以研究者会错把通过某种统计后得到的样本错当成整体样本。比如网上的问卷调查,虽然在发放问卷时可以尽量做到随机,但是:愿意填写网上问卷并返还问卷本身就是一个“生存者”选拔的过程,所以收上来的问卷就存在生存者偏差。
学生怎么写?
不要去管什么弹痕分布、怎么统计方法、沃德是个什么方面的学家。更别提我上面说的。面对这么个看起来充满科学道理、扯上了统计学、然后经过改编变得非常“有逻辑”的鸡汤段子,你光答一个幸存者偏差,恐怕是不会有高分的。
甚至你对沃德教授的那篇论文非常熟悉,真的写成了说明文,也是不会有分的。
你还是问问语文老师吧。
梁Si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