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2372分 |
注册:2009-5-20 |
发贴:723(425主题贴) |
登录:1100 |
|
|
央企总部外迁?只是黄粱一梦! |
《央企总部外迁?只是黄粱一梦!》文/中国经营报,2014-04-11
这篇主要问题:
1、央企总部可能大量外迁吗?
2、央企总部迁出北京能够降低房价吗?
3、政府间签了协议,企业就一定能过去吗?
4、央企离不开北京的六大理由!
近一段时间以来,“首都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政治副中心”等概念持续火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哪些企业将外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日,关于“央企总部离京有助降低北京房价”、“迁走20家央企总部可为北京减少50万人”的言论持续发酵,央企总部真的会外迁吗?会涉及到哪些企业呢?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第一批外迁公司有207家,不过昨日该消息已经被北京市发改委否认。
央企总部可能外迁?
据证券日报报道:“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只有几百人,是很少的一部分,搬迁不是解决首都问题的最主要的办法。”大唐发电一位人士表示,公司的电厂都在北京以外,除了刚刚建好的高井热电厂,目前该电厂还没有投产,迁出去也不太可能。如果真的需要动,企业会配合,但关键成本会很大。企业的出发点应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提高效益,如果外迁,会涉及到人员安置等很多问题,包括个人的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同样其它电力公司也是一样,因此企业外迁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我们没有听到有这方面的消息,也没有相关的考虑,其实我们在北京的总部只是一些行政职能部门,生产和矿区主要都在外地。”中煤能源一位人士表示。
“如果涉及搬迁,就要通过市场的手,用政策和机制来吸引企业,而不是搞‘拉郎配’。”一位建材国企业人士表示。与此同时,北新建材、北矿磁材、昊华能源等公司相关人士均表示未听说有相关安排。
“央企总部去哪儿,不仅要服从国家战略和人民利益,还要让市场说了算。”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央企总部都在北京,国资委监管的113家央企总部在北京只有89家,有24家企业总部在京外。从提取的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以及中国钢研等20家中央企业的总部人数来看,这20家央企北京总部人数之和为8557人(20家之和还没有1个大学人数、甚至比大部分小区居民人数少),这20家央企北京总部人数其中最多不过2000人,最少的才61人,即使他们全部迁走,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相反还会影响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随迁成本很大。
该人士称,如果央企总部迁出能够降低房价,央企愿意像当年支持三线建设一样,为国家和首都发展作出新的牺牲和贡献,但央企总部到底去哪,还应尊重市场的力量和规律以及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化运营。
“央企总部搬迁不会成为主流。”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接受采访时表示,央企如若搬迁,更多地会把它的一些制造业基地往外搬迁,总部还是会放在北京。例如首钢,其生产车间搬到了河北,但总部依然在北京,对于央企来说,总部在京无论是参加重要会议还是获取政策信息都会很便利,更有利于央企自身的发展。即使是少数央企总部要搬迁,也应根据自身的需要按照比较优势分析来决定搬迁到哪个地方。
东方证券一位分析师同时认为,北京作为首都确实需要外迁部分职能以缓解其交通环保压力,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可以拔得很高。但从微观主体角度来看,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外迁的动力并不足,因此需要更高级别的机构统一规划协调。
“京津冀城市群或将成为中国未来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和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逐渐获得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该分析师之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区位特色,比如廊坊可能定位小型的新兴电子和高端装备制造,而唐山的曹妃甸可以承接钢铁等大型制造业、保定可以转移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等,未来如何布局还需要政府层面统一规划。
不过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多位官员和城市问题专家认为,从北京城市功能的实际情况看,一些面向全国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外,部分科教文卫机构也可适当迁移。因为这部分机构由政府举办,其区位选择可由政府决定。
同理,聚集北京的一些非关国家经济命脉的央企总部,也被认为可以适度迁出北京。尤其是期望能承接北京功能转移的天津,强烈建议将部分央企总部迁至天津余家堡。
在北京要疏解城市功能、产业的同时,周边也在接洽、试图承接北京的这些功能转移。不过,并非北京想疏解的就是外地想承接的。天津市一位官员称,其所在机构在去年10月即按照天津市要求拟定了一份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方案,确定了金融、贸易、央企总部、医院、高校等10个承接产业方向,得到天津市委书记批示,并要求尽快落实。
这位天津官员曾多次到北京谈产业承接,去金融街、中关村谈对接、签协议,但对方要么不愿意迁,要么迁了也白迁——不要说政府间签了协议,企业就一定能过来,即使是一些注册在天津的企业,主要办公也是在北京,尤其是金融业。以余额宝为例,其注册地在天津河西区,但在河西只有六七个员工,大多数员工办公在北京。甚至连天津政府投资的一些金融企业,“大头也是在北京”。
所以,该官员认为,北京功能疏解最可能“动”的是央企总部,再就是容易聚集人口的商贸市场——但商贸市场牵涉众多商户利益。
“央企是政府计划经济的产物,政府可以对其调控。而且,央企总部在北京,其实给北京税收做不了多大贡献——大头是国税,如果迁走,对北京无所谓。”该天津官员建议,一些非关键性、局级央企的总部没有必要都放在北京,如果中央决策迁走20家央企总部,可以为北京减少50万人。
职能中心 一直在迁移
早在2013年,就有媒体刊发了一篇名为《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的评论。当时,也有网友评论称,央企搬走将有助于降低北京房价。但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主任钟惠波曾称,不能认为央企是北京房价的主要推手,因为上海\广州等不是央企总部的集聚地,但房价也不低。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据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央企都会将总部放在北京。比如,中国一重远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中国一汽在吉林长春,这是东北地区在建国初期固有的工业布局所致;宝钢、武钢、鞍钢这三大钢铁央企的总部就分别处于上海、武汉和鞍山,这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布局所形成的地域安排;华润、招商局、南光、港中旅四大央企的总部在香港或澳门;东方电气和此前刚被重组的中国二重、中国彩虹集团等都位于四川,东风集团原总部位于十堰,这与国家三线建设不无关系;南方电网、中广核集团、华侨城集团则长期处于广东,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的总部原位于宜昌,这主要结合了企业经营区域的需要。
由于总部不在北京,据了解,有的总部处于地方的中央企业人员有时一个月要数次来北京汇报沟通工作。
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央企总部的设置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行政总部的确越来越向北京或其他中心城市集中。比如,为建设三峡工程,三峡集团的总部长期放在湖北省宜昌市,但完成三峡大坝的建设任务后,三峡的总部已经迁入北京;东风集团从十堰搬入武汉,也摆脱了原有地域稍显闭塞的情况;葛洲坝集团的总部也有一个从宜昌到武汉的过程,但其后同中国水电集团重组后,事实上新公司的总部也放到了北京。
另一个是,企业总部的职能中心则依据市场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向其他地方转移。
上海世博会闭幕后,世博园原有部分地块就被开发为央企总部聚集区,原来就立足于上海的中国商飞直接入驻,而中国铝业将入驻资源贸易、运输物流及交易业务结算等业务总部,中国黄金集团将入驻黄金珠宝交易等总部,事实上都紧盯了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
在北京昌平区七北路的未来科技城,也因为国家实施关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兵器装备、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中国国电、神华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电子、鞍钢集团、武钢集团、中国铝业、中粮集团、国家核电、中国商飞、中国建材等中央企业设立创新研发中心。
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远在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在大连设置了研究院,又为了利用天津的滨海优势和装备制造便利,中国一重也逐渐在天津设立了制造基地。
央企总部往哪走,背后是政府与市场复杂关系的一个缩影
【央企离不开北京的六大理由】
针对央企总部外迁传闻,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不久之前发表评论文章称:
央企总部搬迁不会成为主流,但可以把央企整个产业链中非总部的别的产业链搬迁出去,既能达到疏散北京的目的,又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搬迁。
近期,京津冀一体化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北京要剥离一些非核心功能,把央企总部搬离北京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但笔者认为,央企总部搬离北京并不容易,其中有以下六个原因:
第一,央企的国有属性,使它们有天然的向政治中心靠近的基因。央企是属于中央的企业,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对于央企来说,总部在京,近水楼台,无论是参加重要会议还是获知政策信息,央企都有相当的便利。这种行政优势,是地方上的企业无法比拟的。行政优势可以转化为市场乃至财政惠利,从而使京城央企更具市场竞争力。另外,央企虽然不便于按照行政级别安排,但事实上,国家机关与中央企业之间长期存在密切关系,比如一些央企老总转到地方上担任副书记、副省长或者乃至省长,或者某些部委机关的一把手、二把手调动到央企管理层接受锻炼。这种能够得到“下到基层”锻炼机会的官员,通常来自于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尽管中国正在推进市场化改革,但是央企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这意味着它更多的带有一部分政治功能,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功能。央企主要负责人认为,对于央企本身而言,与政治中心在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央企自身的发展。上海一直作为中国金融中心,但我们看到四大国有银行的总部依然是在北京,并没有搬迁到上海。金融业这样的案例表明,要把央企这样的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的企业搬离北京,难度很大。
第二,事实上,央企搬迁,更多地会把它的一些制造业基地往外搬迁,对于总部而言,还是会放在北京。例如,首钢搬迁,可以把首钢的生产车间搬到天津、河北或者其它地方。并不局限与京津冀地区。
第三,北京提出要发展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央企也是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的一个主体。比如说,中航工业和航天科技的研究院总部在北京。他们认为把总部放在北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国内外先进科研技术和知识,以及吸纳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因为北京拥有全国最强大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像清华北大等世界知名学府以及中科院、中关村等科学技术研发基地。从发展和战略的角度看,选择北京作为这类央企的总部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央企总部搬迁到一个行政级别比较低的城市之后,不见得一定会给这个城市带来完全的正能量和足够的价值。我们往往会看到,如果央企总部搬到一个行政级别比较低的城市,这个城市通常会被央企左右。这会使得级别低的城市的发展丧失很大的自主权,企业对于这城市的全面发展不见得一定会带来利好。相反,如果是央企的一个制造业基地搬到行政级别比较低多的城市的话,企业的发展会带动地方的发展。那么它一定可以减少其负面的冲击和影响。
第五,央企总部在北京投入巨资建设,并且价值不菲。如果把央企总部搬迁,就得在别的地方重新建设办公大楼,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会造成企业资源浪费。新办公大楼的建设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甚至更久。
第六,公共服务业的均衡分布。央企搬迁也要同时考虑到其员工是否愿意搬迁。央企在京,大多数中高管都享受着首都市民的“特权”——拿到一个北京户口,可比登天还难,而一旦拥有北京户口,央企员工的子女要比其他地方的学生们更容易踏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大门。中高层高管以及优秀员工为了孩子,也不会轻易离京。这对央企搬迁也是比较大的顾虑。
目前看来,北京要缓解治理压力,央企总部搬迁不会成为主流,但也不排除极少数的央企总部搬迁。笔者认为,应该做的是把央企的整个产业链中间非总部的别的产业链搬迁,就有可能达到既能疏散北京功能的效果又能够实现一定程度搬迁的目的,这个务实双赢的局面。当然,从推动市场化的角度讲,要淡化企业的政治性作用,让央企自由发挥,自愿搬离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