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7036分 |
注册:2006-8-14 |
发贴:2212(1217主题贴) |
登录:3810 |
|
|
如果说贸易战背后实则是金融战,中国如何赢? |

近来,中国股市大幅下跌,大V胡锡进也公开表达“为股市表现难过”。
恰逢公布2023年经济数据,GDP增长5.2%,数据是不错的,
官方公布闪亮的经济数据,但股市直观可见稀烂,
由此也引发很多人质疑……
左右有个数据是假的吧?

钢铁、水泥、电网、新能源、电子产品、化工产品、高铁、汽车工业、造船业……产销都是世界第一,但中国股市里,没有一个行业的表现如美国道琼斯工业股指数、没有一个产业如美国纳斯达克科技股指数……
中国产业那么多世界第一,经济数据那么闪亮,中国领导那么英明,中国GDP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但为什么中国股市那么差劲?
股市的本质是什么?是预期,是信心,是购买未来。这体现的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模式是否有信心,对产业前景是否有预期。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保持相对高增长”,股市表现却那么差。是不是说明投资者对我国的增长模式信心不足呢?是不是表明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重大转折历史时期了?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且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保持较高增长……但为什么中国股市那么差劲?这其中的逻辑怎么圆呢?
这个重大问题,好像从领导层、到监管层、到投资者,似乎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目前政商学界还没有看到特别满意的答案。我觉得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事情。

也许,中国股市确实与众不同。毕竟是社会主义……
那么就“熊”着吧!不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甚至极其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圆回来,可看这2篇:
《中美博弈的根本,是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较量!》
《中美两国股市的定位根本不同!》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发展模式,本质区别是什么?》
不存在什么所谓的夕阳产业!
不是说西方不做的产业就是夕阳产业,这套理论是当年西方开始“去工业化”后搞出来忽悠我们的理论,其实是错误的。只要需求在,没有哪个产业是多余的,夕阳的。“后工业社会”这种说法也是胡说、片面,现代人怎么可能抛弃工业制造的产品?只是工厂都搬到教区、乡下、第三世界…去了,生产基地不在他们视野里了,就认为是后工业时代了。
新工业革命也是根植于工业体系,万丈高楼平地起,工业体系只有工艺迭代和技术进化,各种工业门类都是体系下的生态系统。工业讲的是你有没有、会不会。去工业化后,就是没有!如果二三代人没有了这个工业传承,基本上就不会了、废了。美国登月计划,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就是典型例子。不是说产业搬走了或关闭了,几十年后他们还会,想弄就能弄起来,这是巨大的错误认知!美国的造船业产能青黄不接就是典型例子。工业化是体系,体系完蛋后,你想再恢复,受到生产成本、工人素质、关键配件、技术迭代等等因素制约。工业品是不可能不考虑这些条件的,工业化是一个动态进化过程,不是静态的,重新组织的成本和难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一个行业如果规模变小、成本提高到临界点(不足以COVER进口产品成本+关税+运费),形成趋势,就不是这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配合的上下游产业链都将死去、外迁或者被收购,造成破窗效应和行业的交叉踩踏,整个工业体系的成本迅速提高,恶性循环,到这个阶段,无论你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没办法进行有效的处理,因为体系完了。
举个例子:日本,很多人认为是没有去工业化的国家,实际不是,日本消失的行业非常多,但没有新工业,当年精日们还吹牛,说人家日本卖核心零部件和专利一样可以活的好,实际从手机到家电再到汽车,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一旦开始衰退,什么都保不住,各种措施只是在延迟,最后不是死了就是卖了,拉长看就是如此。
西方去工业化同步的将引起社会结构,社会认知,教育体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等等多方面的转变,这是去工业化,这二十年来西方的一系列变化都是如此,包括LGBT的崛起,ZZZQ的崛起,白左的崛起,而一旦这个过程开启,初期刹不住车,后面就是几何塌方式的衰退,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规律做斗争只能说精神可嘉。

如果说贸易战背后实则是金融战,中国如何赢?
重新审视“内需不足”问题:拉内需,为什么那么难?
“内需不足”这暗藏着中国经济的最大悖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