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2372分 |
注册:2009-5-20 |
发贴:723(425主题贴) |
登录:1100 |
|
|
专家称目前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 |
据人民日报消息,目前,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极少发展为重症的情况,已得到广泛的知晓和认同。但依然有不少市民担心,一旦感染,康复后会不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
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如何看待专家观点?】
这种说法只能代表目前阶段专家个人的观点,任何事情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这个问题很重要,这本身就是个科学问题,应该是医学界在深入研究基础之上做出的论断!
新冠三年了,一些重要问题好像也没搞明白,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现在的一些专家尽是墙头草,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理性的思考,对于专家的话不要不信也不要全信。对于尚在研究之中的问题,还是要听官方的权威信息!
对“后遗症”定义有不同理解的问题。
现在所谓的“新冠后遗症”严格来说,都不能算作后遗症,因为它们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而后遗症指的是无法治愈的症状,比如脑血栓引起的终身瘫痪失语等症状。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另外,放开不等于甩手不管,放开更不是向病毒缴械投降,而是我们更加科学精准地去防疫,不必天天为此提心吊胆,更不必如临大敌一般!
【为什么面对疫情我们有信心不恐慌?】
近期,多地病例大幅上升,疫情防控形势陡然间严峻起来,很多人也跟着担心起来,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实拨开云雾看本质,现在的形势是稳中向好,根本不必惊慌。因为重症和死亡率在下降,人们接受度在增加。这一切都说明《二十条》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比过去更加期待优化防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期待国家所倡导的“更精准更科学”防控之下的社会。
国家出台《二十条》,就是要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如,其中一条是不再判定次密接,不是因为密接的密接里没有病例,而是比例极小,与严控造成的影响来比划不来。但是,实践中比例再小也是有,不判定之后这部分病例自然就会增大,只不过相比人民群众在更精准的防控下的更自由美好的生活而言,后者意义更大而已。同样的,7天隔离变5天隔离、不再划定中风险等等,逻辑都是这样。国家有后手来应对,大家不必恐慌。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家一个好的政策执行下来,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个别地方、个别工作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肯定是会存在的。这种时候,通过媒体曝光、群众监督等形式倒逼政策的执行,也是国家一直在做的事情。
近期,国务院通报了一些地方疫情防控不到位的情况,我们的媒体也在曝光一些执行政策不到位的地方和人员,这都是政策执行的必经之路。现在一些地方人民群众有意见,要求所在社区、街镇按照《二十条》执行,这是好事情,这正说明《二十条》已深入人心。把《二十条》贯彻执行到位,这是人民群众的诉求,也是政府积极追求的。
其实大家只要仔细对比一下,就能感受到我们国家现疫情防控的能力和心态,与之前2年相比大大增强了。过去一个城市有一个病例确诊,就害怕得不行,可能就要全城核酸、静态管理。现在一个城市每天几十、甚至上百例,只是一些楼栋或小区封控了,城市里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并不受大的影响。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加紧建设医院增加床位,积极推动接种疫苗,不断提升我们对疫情的防控能力。只要我们的能力提高了,不管未来病例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都有把握应对,而且这种应对是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个前提上的科学、精准应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