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tv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1302分 |
注册:2004-8-21 |
发表:346(293主题贴) |
登录:209 |
|
|
“在职博士班”的命运 |
“在职博士班”的命运
□王乾荣
近年有一股“攻博”奇观,一时高校“在职博士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博士”随之满天而飞。前不久,有的地方政府还做出决定,说要为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攻博”人员掏腰包,使这种“热”再度加温。在“攻博”热中,著名学府北京大学也办了类似的班。
但北大毕竟是北大。近日北京大学决定,它的两个学院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理由是“这些在职博士生工作任务繁重,很多人入学后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北大一位负责人说得好:“在我国,博士生培养目标不很明确。国外的博士主要在研究机关和高校从事研究工作,博士一般不去办企业。博士不是职业训练,而是从事学术研究,一边工作一边做研究是很难做好的。”北大因此表示,“如果在职人员想在这两个学院读博士,学院就会要求他们一心一意地参加全日制学习”。
在职读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职攻博”的弊端,看来是明显的,为什么会发生这般热潮呢?
这里不能否认有我们的教育层次曾经断档,而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成风气,以及人们急需充电以提高竞争资本和适应工作需要等因素;但是另有一些因素,就不那么正当了。
首先是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盲目持“惟文凭”论,比如一个县政府,居然要求其科级局长,也统统须有博士学位。一个普通企业,也要求它的一般部门负责人必须是MBA,博士和MBA是干这些事的吗?哪有那么多博士和MBA呢?这便无异于逼迫人去一味“奔文凭”,没有真的,就弄一个假的———反正如今这也是易如反掌之事,更保险和堂而皇之一些,便是争取公家资助的“在职读博”。
其次,这样的文凭好混。读博士毕竟不是上幼儿园。如果一个偌大年纪的人,在单位有一份满负荷的工作,还要把这份差事干得令上下认可,他便很难用很大气力去攻下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博士学位。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业余博士”纷纷轻松“出炉”了。至于他听了几堂课,他的论文是谁写的,他的导师是否手下留情,不说也罢———如今这已经成为公开秘密了。当然,如果他混上了这样的学位,往往是不管他有没有本事,别人也不一定看他的本事,他的仕途可就一路绿灯了。
再次是学校有钱可赚,有人批评非正常“在职读博”现象时形象地说,这乃是“求‘学’者一手送金钱,学校一手赠博士帽”。也许不是所有办这样班的学校都如此做,但绝对有这样大辱斯文的现象存在。而“学生”呢,据说是“与其花钱买未知,不如花钱买保险”,就是说,从学府公开买这样“假的真文凭”,远比从街头小痞子那里偷偷买“真的假文凭”划算得多———至少,不怕有关方面检查他的烫金文凭的真假。
我们的教育还很落后。我们目前的博士不是多了而是还很少。然而,“冒牌博士”或曰“注水博士”的涌现,比没有博士也许更令人堪忧。我觉得这个忧,主要是对社会风气的毒化,比如导致浮躁、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瞒和骗等等的泛滥。
一座著名大学的校长在几十年前曾说过:“躲懒和取巧混来的文凭,在新兴的用人标准之下,原来是一张废纸,即使这张文凭能暂时混得一只饭碗,分得几个钟点,终究是靠不住的。”这话当然很对。但是如果我们的“用人标准”走样儿,人们就仍然会去追逐这样的文凭。我们对人,做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了吗?而我们的大学,也都能像北大那样自律,努力为社会培养名副其实的人才吗?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招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