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hr |
|
等级:版主 |
积分:1646分 |
注册:2005-7-28 |
发表:491(304主题贴) |
登录:544 |
|
|
准确理解:教育部“叫停”28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8月15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对外发布已批准终止办学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名单共286个。有的认为这是叫停,并认为一次叫停这么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是治理中外合作办学乱象的开始。
那么,真的是如此吗?
首先,这不是开始,因为早在2018年6月,教育部就曾宣布批准终止中外合作办学5个机构、229个项目,一共是234个。包括与英国合作的60个项目,涉及华威大学、利兹大学、佩斯利大学、伦敦城市大学等;包括与澳大利亚合作的45个项目,涉及澳洲八校,南澳大学等;包括与美国合作25所大学,涉及佐治亚理工学院、纽约大学、休斯敦大学等。如果说开始,那么也是始于三年前而不是现在。
如果你仔细阅读,又进行分析判断,就会发现:
刚发布的取消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实际上是2018年终止项目的2.0版,因为在286个机构与项目中包括2018年宣布批准终止的234个机构与项目。也就是说,此次发布的名单是在2018年基础上增加了52个机构与项目。
比如,2018年批准终止了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此次公布的是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增加了1个。2018年批准终止的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卓越国际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续发展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中德学院。刚刚公布的名单增加了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是重庆大学于2000年与香港美视电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美视(美国)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办的,2003年开始招收电影学硕士,2014年又增设“电影创作与制作”、“电视编导与播音主持”两个艺术硕士(MFA)授权点。
终止的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分布于22个省市,黑龙江省最多,高达121个,数倍于其它省。相对较多的省市是,北京34个,上海29个,辽宁12个,浙江11个,其它都是个位数。详见下图:
刚才说,这不是开始,其实也不是清理,更不是突然整顿,实际上是项目的自行终止。因为中外合作办学都是有约在先的,我们是法治国家,一定是依约办事,不能单方强行中断办学过程。你看“终止”二字就会明白这一点。终就是合作到期,止就是依约停止,不再续约。这是依约行事的结果,没有人为因素。
如果是清理整顿而“叫停”,则应该是中止,即进行中停止,严肃官方文件用词是不一样的。不要乱听自媒体的“砖家”解读。
另外需要了解的一些方面:
(一)从未火过的中外合作办学。
仅从批准终止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看,感觉中外合作办学实在太多。数量一多,必然就滥。即使这几年终止了几百个项目,截至2020年底,还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232个,其中本科以上项目1230个,本科以上在读学生超过30万。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这与这种遍地开花形成对比的是,中外合办大学(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却是另外一个景象,不是遇冷,就是很冷,无论列为几本招生,几乎都是擦着分数线或降低分数而录取,即使这样还得征集志愿。这并不是因为学费太高的原因,而是办学质量似乎不能让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满意。
当年,MBA曾经火爆一时,是最为“成功”的中外合作办学,然而这些年似乎已经“退烧”甚至遇冷,没有了往日风景。其原因是,经过多年观察与体验,人们并未感觉到MBA具有多大含金量,甚至演变成小老板与大老板交际项目。许多老板花上几十万,并非为了学习知识,而是寻找人脉关系。如果你见识过某些MBA、EMA、PMBA的教学内容和所布置的作业,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除了曾经的MBA这个项目之外,其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似乎并未真正红火过,主要是在于多数是没有检验标准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体育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含金量说不清楚,就业并无优势,招收学生越来越困难。
实际上,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有的名不副实,有的难以为继,有的名存实亡,最后必然是自行终止,批准与公布不过是履行一下程序而已,也就是一个走流程的安民告示。
(二)难有质量保证的“双文凭”。
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可以手持合作双方发给的学历与学位证书。然而这双证在手,并未在谋职就业方面占有多大优势,用人单位一般是视而不见,这还是因为办学质量没有闪光点。招聘单位的老板或人力资源经理HR们,大致了解一些办学情况。
记得前些年,一些中外合办的硕士项目,只需申请,不用考试,交钱就上,而且还是在职业余学习。被录取者,两三年下来,即使原来是大专学历,也能拿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双证。一些人拿着这样的文凭找单位要待遇(民营企业)用人单位只是摇头之后再摇头,因为知道其中的含金量几何。结果是这些人白白浪费了一些时间,十几万只是换了一纸“文凭”。(当然,在国企或政府部门,文凭还是很好用、且必须的。毕竟这是国家承认的文凭。)
一些独立学院往往以中外合作项目制造噱头,与许多外国高校办了许多合作项目,以显示自己的高档次,至于怎样合作,只有学校自己明白。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确实存在盲目性,办学有余,合作不足,管理粗放,水平不高,外方资质还出现过许多问题,对促进国内高校发展并无多大作用,不过是多收了一些学费。
民间看法与官方解释是一致的。对于终止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官方解释是:一些机构和项目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科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内涵式发展机制等问题,导致学生满意度低,吸引力弱,办学活动难以持续。这个“难以持续”说到了根子之上。从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看,考生也确实在用脚投票。“分数不够、学费来凑”也有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另一种说法。招不到学生,项目不终止也得终止。
(三)不再那么吃香的洋文凭。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目的也是为了扩大办学视野,借鉴国外办学经验,一方面可以培养优秀人才,一方面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初衷是相当不错的,然而结果却不那么让人满意。
正如前述,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并没有红火起来,用人单位和整个社会多年反响平平。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国外高校是否真正出于办学意愿而举办合作项目之外,也与人们在对外开放环境中见多识广,自信不断增加,观察事物更加理性相关。曾经流行的那种盲目的崇洋媚外心理现在越来越难以见到。
人们已经认识到,人才培养并无国际通行的统一模式,各国都是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培养本国所需要的人才。借鉴他国经验是为了改进国内教育的薄弱环节,但照搬他国做法则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必须按照自己的模式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原来,人们唯洋即崇,凡是沾洋的东西都是高看一眼。洋文凭高于本国文凭,洋博士高于本国博士,洋经历更是金光闪闪,一些大学甚至规定,如果教师没有出过国,连申报教授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洋文凭多了,洋博士也多了,留过洋的人也多了,国内的洋人也很多了,在现实对比之中,人们发现:并非凡洋即优。所以,海归也就成了海待,洋博士也不再是那么风光,在洋杂志上发表几篇论文者也不再那么洋洋得意,因为现在不再唯论文,更是反对SCI至上,注重是真正的科学价值。没有留过洋不能申报教授的规定也被废止,一切回到靠实力说话的本源状态。
在这种情况之下,在国内拿到的半土半洋文凭自然也不亮眼,考生也并不热衷于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外合办大学,在职人员也不再热衷于在国内拿个洋硕士学位,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行消亡。所以,并不是叫停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而是这些机构与项目按约而终,无学可办而止。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
积分落户博士学位首选《菲律宾国立大学硕博学位班》
天津市委:留学回国人员可直接落户天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