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企业办学,目标明确的定制 |
人力资源:企业办学,目标明确的定制,人力资源:企业办学,目标明确的定制,人力资源:企业办学,目标明确的定制,人力资源:企业办学,目标明确的定制,
? |
|
|
有人说:“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而创新的本质又在于人的教育问题。”打开网络,随处可见企业加大投资教育的消息:创维集团和东研集团增加了招聘培训讲师的名额、提高了对培训讲师的待遇,吉利集团创办的北京吉利大学在高考前又加强了汽车专业的宣传,丰田集团在中国又新建了自己的培训机构……是什么原因让企业开始纷纷把目光转移到教育上?这个趋势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又有哪些不同?这股趋势的未来走向又将如何呢?
企业加大投资的背后
“不否认,企业办学目的就在于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北京吉利大学校长助理戴盛中博士针对国内企业加大教育投入的现象说:“十年前,国内几乎没有企业办学,但是却有一个突出的问题:企业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每年人数超过百万的毕业生中适合企业的人才却是少之又少。于是,当时就有包括吉利集团在内的一批企业开始通过办培养实用人才的学校来缓解这个问题,所培养的人才也都是用于集团内部消化。这几年,老学校发展起来了,新学校也正在成长中,于是出现了十年来的第二次高峰。”
据了解,像北京吉利大学这样参加全国高考统招的企业学校并不多,加上吉利大学和广厦建设集团的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在内,全国总共不超过十家。戴盛中介绍说:“这些大学在高考前夕加大了宣传力度,希望能够争取到比较优秀的生源。”但是,这样的学校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面向集团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职工大学,或者面向社会部分人群招生的集团学校。张弛就是华北制药集团学校毕业的学生,他说:“当时就一心想着学点儿技能,没想到毕业后还留在了华北制药工作,这些集团学校就是为集团培养人才的。”除了集团办学,企业办培训机构也被业界广泛认可。创维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吴湫说:“这是中西方的区别,中国企业在投资教育方面倾向于办学,而西方企业则比较看重对在职员工的培训。”
对于国内企业自办培训机构的增多,东研集团培训总监张基瑛(韩国)说:“世界发展很快,在职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很多企业都在培训上花费很多资金和精力就是希望让员工更具竞争力。不委托给培训公司,是因为自己办培训机构会更有针对性一些。”
国内外关注点不同
对于企业加大教育投资的问题,几位行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这是全世界的大趋势,然而可能会由于各国各地区文化不同而有不同的关注点和表现形式。张基瑛说:“美国在15年前就开始很重视企业培训。在美国的大学里,一些教授专门致力于研究企业的发展,然后通过ASTD向社会发布,而其中被提及的企业或者与其发展相符的企业就会邀请教授到企业内进行演讲和培训。韩国学习美国的经验比较多,包括三星、LG在内的一百多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部门,这种模式在中国却很少。”
对于美国、韩国与中国的不同,吴湫说:“中国企业出现培训部门的时间不一定比美国和韩国晚,中国企业中也有使用美国培训经验的公司。中国更关注学校,美国更关注培训。比如创维学院在培养员工时就希望能够和社会大学合作,比如曾与清华等学府联合针对高层核心人才开办miniMBA和EDP等在职深造项目。在美国,社会大学的基础教育已经足够了,企业只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等个性化的培训,所以他们更关注培训。”
而戴盛中则说:“其实美国企业之所以更加重视在职培训是因为美国企业是不办学校的,美国企业对学校的态度是募捐,比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就是校友捐助起来的。GE集团老总曾在捐助哈佛时说,他也是继承了学长学姐的做法。这其实就是一个广告,为企业招聘人才所做的广告,所以他们不需要再花钱去办学校。”
企业学校将走向何方?
在大环境下,企业培训形态各异。国际趋势将怎样发展?国内的趋势又将如何呢?“我认为企业和学校将来会向两个不同方向发展,会趋于独立化”,戴盛中说,“教育和企业承担不同的责任,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企业则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利润,这两者可以紧密联系,但是却不能在同一种思路下经营,所以学校发展起来后,一定会更加独立。比如丰田集团的培训部门,开始设立的时候是为丰田培养人才的,可后来它的认证体系已经得到全日本广泛认可,就渐渐显示出其独立的特点;反过来说,有些培训机构也显示出了企业的特点,比如北大青鸟目前就拥有自己的大客户部,建制相当完整。”
而吴湫则认为将来企业培训机构发展如何还要看国内社会大学的发展,“如果社会大学能够培养出更多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就要走下坡路,而且企业培训机构肯定会走个性化之路。比如康佳集团的康佳学院和创维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就有区别。可以说,将来的大学提供基础知识,企业培训提供企业文化和在职教育,分工会很明确。”张基瑛则认为:“未来的培训师不仅仅是一个讲师,而是一个策划者;在职员工不再只是一个听讲的学生,而是一个共同讨论策划的合作者。另外,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现象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各国政府和企业对于企业教育的投入也会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节奏的加快而增多,企业办教育一定会更加火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