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DP需求剧变
海外商学大鳄正加快进军中国市场步伐
■ 文 / 赵鹰
几十人的师资和运营团队,一年培训几千名高管,创造上亿收入,这是商学院
EDP运作的理想状况。这几年,中国大陆顶尖的几家商学院的EDP一直保持增长,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上面的目标,逐渐成为商学院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也顺应了世界潮流—顶尖商学院的EDP成为收入主流,成为招聘新教授、支持博士项目、提供日常运营资金的来源,起到加强商学院品牌、密切联系教授和实战经理人,及时从实践中提炼知识资本的作用。
但在中国,EDP的势头远不及EMBA,原因主要是:中国商学院内结构性的师资短缺,EDP运作团队和机制的成熟尚需要时间,EMBA学历教育比EDP的非学历教育更抢手。不过,遭遇现实挑战,或是想要抓住机会的中国企业,它们仍需要更多、更好的EDP课程,提升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视野和能力。EDP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是高管终身学习的平台,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武器。
谁是中国EDP领头羊
相对世界范围内商学院EDP的快速增长并且越来越照顾企业需求的趋势,中国的EDP尚处逐步成熟阶段,面临巨大的机遇。这个市场现有很多机构参与,竞争激烈。
中国
EDP市场上,领头的是中欧、清华和长江等几所商学院。它们各有特色,近几年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中欧产品线齐全,每年可提供的课程数目已和哈佛商学院不相上下,凭借其长期在500强外企建立的美誉度,稳扎稳打;借助其院校知名度在国企和民企中开拓疆土,近几年也收获颇丰。
清华EDP这两年的发展势头迅猛,凭借中国顶级学府的品牌优势,清华不断扩大政府和国企客户,也逐步在民企开发江山。最值得一提的是,清华EDP有选择地同全球排名前10位的商学院EDP合作,如美国的哈佛、法国的HEC等,推出针对某个细分行业和中国最热门的一些产业的差异化课程。
长江EDP和它的EMBA一样和其他商学院都有所不同。可以说,恰好搭到中国目前社会经济状态下民营企业主抱团取暖的脉搏,适逢其时地满足这一特定群体的需求。严格意义上说,长江的EDP是聚会为主、教学为辅;游历为主、研究为辅,这类产品倒也适销对路。
世界大鳄登陆中国
跟踪这两年海外顶尖商学院在中国市场的动向,我们发现:海外院校进入中国的步伐加快了。它们登陆中国的方式一般是:同中国院校合作开办课程,探索市场、寻找目标、锻炼师资,属试水阶段,能降低投入风险;或者是,在中国的重要城市设立商学院代表处,直接租办公室、聘雇员、寻找中国企业的培训定单。
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院、西班牙IE商学院、法国HEC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商学院等一批世界响当当的著名商学院,先后在上海或北京开设代表处,高薪聘用客户发展人员。美国沃顿商学院的做法是,把所有美国本土提供的
EDP课程材料译成中文,发放给中国企业,准备随时为他们服务。
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更是成功地在2008年10月和上海宝钢签下高管培训的大单。利用曼彻斯特商学院项目学习的特色优势,背靠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工业基础和公司资源,争取到了宝钢的订单。这正好摸准了目前中国一批大型国企需要应对全球化挑战,要做海外扩张战略规划的需求。
2009年春天,哈佛大学开设上海中心,哈佛商学院的中国业务发展是该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哈佛EDP的公开课程一直是世界老大。目前哈佛和中欧、清华、复旦、北大合作的课程已经推出,或正在筹备中。这个大鳄的到来,让同行们真的紧张起来了。
谁能发现并满足中国企业的发展需求,谁就能在中国EDP市场的跑道上占得先机。
企业EDP需求发生变化
由于近几年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各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加之2008年开始的世界经济下滑使问题更加复杂。企业需求变化,使得全球EDP市场遭遇挑战。企业对EDP需求变化体现为:
1. 从泛泛谈综合管理,到要针对公司面临的特定问题,课程需要和公司的实际相结合。公司的立场是,现在要讨论的是我的事情,而不是你的内容。这对商学院提出更高的商业实战经验要求和学术水准要求。事先就要对该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2. 企业不再喜欢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多替代性的学习模式,如体验式学习、实际操作型学习、教练辅导和主持引导型讨论等模式被逐步应用;
3. 教学从传统的一个时间点完成课程,到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用进一步跟踪、辅导来完成;
4. 企业作为客户越来越成熟,很多已设立“首席学习官”职位,专门从战略上部署企业人才的发展。商学院需要和更加专业的人员打交道。以前企业单纯购买一个课程,现在企业要求商学院提供一个整合的学习平台,从发现、研究问题到培训设计规划,再到全线执行、最后评估,跨越学习的各阶段。
商学院的困惑及对策
1. 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并不熟悉主持人式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
2. 对于教师更多参与前期调查、材料准备等的时间要求加大,商学院对于教师这方面的薪酬调整还没有做好准备,同时学校可以调动的教师资源有限,很多教师已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研究任务;
3. 研究型大学比较熟悉公开课程,不大喜欢公司内训。院校内熟悉公司内训课程的人员并不多,也无法给出更好的公司内训的收费模式;
4. 商学院面临新的竞争对手—管理咨询公司的挑战。咨询公司有全球网络,特别适合全球化运作的企业的培训需求。商学院即使在海外有卫星院校,但在资源调度上仍然捉襟见肘。
面对上述难题,全球顶尖商学院应对方法通常是:整合新的学习方法、提升EDP项目经理能力、保留好的人才、革新收费模式。
中国商学院都承认:中国EDP教育发展迅猛,但离国际发达水平至少有20年的差距,他们对于国际巨鳄在中国市场的挑战,还是应该有所准备的。应对的可行方法有:
首先,继续完善前些年沉淀下来的、有特色的王牌课程,被市场肯定并接受的课程设置、时间设置和师资配备,这种优势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
其次,需要提升EDP运作团队的整体实力,完善营销网络、提高营销效率,这种多方位的配合,不是国际商学院在中国一下子就能做到的;
第三,学校需要加强创新、挖掘对于中国问题的研发能力、勇于尝试新课。
总之,好的EDP能够给企业带来四方面的改进:自我认知的提升、评估能力的建立、行为模式的改变,并最终传递到组织绩效的提高,并放大到社会发展的推动。
从唯证书到求效果
EDP是非学历教育,是面对企业真实需求而做的针对性课程。企业渐渐开始反感以贩卖证书方式开展EDP的模式,竞争如此激烈,加上经济衰退冲击,企业最需要的是能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关注课程本身而不是证书,这不仅是高管培训的新趋势,更是体现出中国企业在管理上的进步和高管的管理水平提升得很快。
以“影响中国管理实践”为使命的《经理人》,不只在做一本杂志,而是经营一个群体:CEO人群及其支撑阶层。我们了解和深知企业对管理实践的迫切需求,因而成立“经理人黄埔商学院”,培训对象为企业的中高层,为企业培养新生代商业精英,而非当前的顶级CEO、企业家。经理人黄埔商学院虽然刚开始起步,EDP课程筹备、相关产品推出等仍有待完善和推进,但已经锁定以黄埔军校为榜样。
经理人黄埔商学院执行院长杨俊杰说:“参照黄埔军校的‘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采取‘国际智慧与本土实践并重,理论与实战结合’的教学方针,我们就是这样来培养中国商业新锐的,以当年的黄埔军校所起的作用为追求目标!”从定位来看,经理人黄埔商学院与从事学位教育、高级研修的传统商学院构成了互补。
附文:
EDP课程良莠不齐
某些高校的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各种公开课程,市场热什么就推什么。有的推出一些类学位课程,例如总裁研修班等,满足学历上有缺陷的企业主的需求。但这类课程良莠不齐,容易鱼目混珠,消费者不好判别。
附文:
EDP的3种分类方式
按照课程内容。分为综合类模块制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前者偏重综合管理技能培训,后者偏重于具体管理领域的知识与技巧,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
按照课程时间。分为短期课程和分阶段的长期课程。短期课程一般为2~4天和10~15天,或1~3个月,也有的课程和EMBA学制相同,需要持续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