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类别 > HR资讯 > 企业培训探讨 |
|
|
|
|
|
|
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 |
企业培训探讨: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企业培训探讨: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企业培训探讨: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企业培训探讨: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
? |
|
|
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
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商学院的管理教育最近几年也发展得非常迅速,尤其是以商学院为代表的EMBA项目,最近几年受到了国内企业的青睐,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中国的EMBA课程结合了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一些非常先进的案例,为中国的企业或者中国的企业家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对企业家的调查和了解,商学院在最近几年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对中国企业家管理能力水平的提升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直接的提升了整个中国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商学院不断的发展,一个新的培训项目或者课程应运而生,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展,我们关于短期培训项目的命名也发生了变化,比如EDP,也叫职业经理培训课程。
我们通过总结和分析,最后发现其实作为一个真正的企业管理人员来讲,EDP的课程才是真正适合他们去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运营水平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MBA、EMBA只是学位教育,把课程内容事先准备好,比如跟我要去超市买东西一样,只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就可以了。而EDP是不一样的,根据我们对商学院的了解,EDP课程本身的研究是非常贴近实战的,而且是研究最近企业在管理方面、在经营方面所发生的问题,他们根据理论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实践得出一个课程。
这样的一个课程,更符合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在国外这个项目已经开展了很久了,尤其是以美国的杜克商学院为例,它是以短期培训项目为核心的大学,而且在美国是非常受欢迎的。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副院长宋远方教授,欢迎您!另外一位是来自于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鹏,非常欢迎二位来到新浪的演播室。
曹章武:首先请问宋院长,人大商学院作为国内较早从事MBA、EMBA教育的学校,在工商管理教育领域有深厚的积淀,从学院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人大商学院对EDP项目有怎样的定位和发展规划?
宋远方:首先我觉得对一个商学院来说,EDP是一个商学院品牌建设和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因为实际上商学院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实践和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EDP是能够把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从人民大学来说,是从新中国建国之后就比较早开始开展管理学教育的大学。
在今天我们强调的一个是国际化,一个是高层次。在今天全球化、信息化的这么一个大的经济背景和市场背景下,企业是不可能离开这个世界来生存竞争的,商学院同样是这样,因为它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国际化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力,就是说我们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当前国际先进企业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从商学院的角度来说,商学院不是培养非常基层的管理者,EDP更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它的起点很高,同时要给这些企业带来一定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国际化接下来就是进入本土化,和企业实际结合的问题。离开这个,谈商学院的教育,光靠国际化是不行的,因为任何一个商学院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土,因此我们思想观念一直坚持这个方面。离开中国的本土,谈任何的超管理是不存在的。商学院是从这些角度来发展我们的EDP教育。
曹章武:我们人大的MBA或者EMBA项目在中国是非常有知名度的,最近几年人大EMBA项目或者MBA项目在国内引起广泛的青睐。根据我们对国外商学院的调研,包括发展趋势,我觉得EMBA的市场运作已经非常成功,而且这个产品本身它的内涵已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未来我们觉得商学院之间的竞争焦点是EDP项目,您认为未来它将占据什么样的主导地位?
宋远方:从品牌角度出发,我们要非常好的树立商学院的品牌,显出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的风采,这是一个亮点。
因为完完全全的学历教育,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 MBA有教学指导委员会所要求的教学大纲。在EDP的培养上,我们完全和中国企业的实战紧密结合,这就对教授的要求,对整个管理机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实际上国外的商学院也非常重视,一个是从教学题材的角度,另外是从商学院实战发展创新的角度去占据市场。
曹章武:刚才宋院长已经很精辟、很清晰的帮我们分析了人民大学商学院未来的发展规划,包括EDP在商学院运作过程中所占有的比重。那么再请第二位嘉宾,思念集团的总经理王鹏,王总的职业生涯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到2007年就变成了常务副总经理,到现在是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您从一个区域经理,或者说做销售起身发展到公司的总经理,您在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跟管理有关系的问题?
王鹏: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总经理是一个企业最高的管理者。我每天的工作只有两个字,就是管理,所以我每天碰到的所有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管理的问题。
我是从一个销售员开始做起的,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到领导岗位的,我在每一个层面上面对的问题都不太一样,这些历程也帮助我认识到在整个企业运作里面,管理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
我作为一个下级,感觉上级管理的时候,我是有很多切身感受的,在今天作为上级对下级进行管理的时候,以前的经验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这些历程里面,我比较深刻的感觉到管理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预见性的管理措施对企业非常重要。我们比较核心的管理干部,分二期到三期都在人大进行过EMBA或者EDP的教育,也是通过这种教育对他们进行管理上,主要是要进行管理上预见性的培训。我们想通过培训,去学习别人已经遇到过的,有成功解决方案的管理上的问题。
曹章武: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将军,他必须从士兵开始做起,作为企业的掌舵人来讲,我觉得这个经历对您经验的积累和摸索是非常有帮助的。我看您的简历您也有去商学院读管理课程的经历,您当初是出于什么目的?
王鹏:我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去读商学院,目的和迫切的需求程度是一样的,在中国我们这些企业面对这个市场的时候,我们不缺的是机会,我们拥有大量的机会,从目前情况来看,没有比中国这个市场更好的市场,它的增速、容量,它的宽广程度都是最好的。
但是在面对这样大的市场,面对这么多机会的时候能不能抓住,我认为机会不是全部的,剩下的事情真的要靠非常完整的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很好的去运作。
大概是在前年我选择了去商学院进行一些短期的培训,也是考虑到我们这个企业发展速度太快了,在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时候,企业的整个管理的体系和管理的机制,可能还不适应这么快速度的发展。
那么必须要对自己再进行一些充实。作为一个最高的管理者,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一些相对专业的知识的话,在安排其他的管理工作的时候,也会碰到很多的问题,所以其实是企业发展的需求,让我去参加了商学院的学习。
曹章武:您刚才说不光是您自己去商学院读了商学院的课程,而且您公司大部分的高层,也许将来还会派更多的中层和员工去商学院读书,说明您通过自己的体会,意识到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严谨的理论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由于企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包括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任何一个教育机构,师资应该是整个学校里面的核心,人民大学商学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的师资资源,当然人大商学院有几个不同的项目,一个是MBA和后来的EMBA,包括人大商学院的EDP,请问宋院长,在这三个项目中,对教授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样?
宋远方:从MBA来说,早期的MBA有点等同于现在的EMBA。从1996年MBA走上正轨,到现在全国比较认可的情况下,在96、97、98这几届的学员中,后来都担任了比较高的职务。
我们当时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学生不知道怎么学,老师也可能很大程度上不知道怎么教,当然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一批既掌握企业的实践、又有先进观念的教师。
现在MBA发展趋于年轻化,有的大学毕业之后,二十一二岁加上3年工作经历,也就是二十五六岁就可以读MBA。实际上他是想在今后从事管理工作,他对管理知识层面的教学更看重。
我们知道在知识层面上应该给这些学生什么样的管理整体结构,但是EMBA的学员都是企业的老总,或者说非常高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他们来说更侧重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同时,要给他们很多刚才我说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但EMBA也有另外一方面,它是一种学历教育,所以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教学大纲,有一定的固化形式来走。这种情况下,教师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从知识体系来说,还必须给这些老总一定的固定体系。比如我讲财务和人力资源,必须告诉他财务和人力资源包括哪些东西,然后再说实践。
而EDP对老师来说要求更高,EDP的学员都是来自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有实践经验,而且是带着问题来的。在EDP的教育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把问题解决了,对教师来说,他对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领域都要先做研究,需要从解决问题、切入实践和开拓思路的角度去教授EDP课程,那么对老师要求会更高,它的实践性、理论性、先进性要求也更高,它的教法也更灵活,更注重跟学生进行沟通。
曹章武:第一期我们请的嘉宾是来自投行领域的,他也读过EDP课程,但是他选择课程的时候跟他的专业是非常有吻合度的,一起学习的同学都是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如果说教他的老师,在专业领域不比他强,教他是非常难的。为什么我们要把EDP单独拿出来跟企业探讨,其实我们要让企业家更加的了解什么是EDP,为什么有EDP,它不叫MBA,也不叫EMBA,它是真的跟企业某个需求有关系的。
请问王总,在您接受商学院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授课给您的感触是什么?
王鹏:我整体感觉对商学院的老师都很满意,不可能所有的老师都很优秀,不一定是老师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个人接受程度的问题。我认为比较好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像刚才宋院长讲的那样,能把一个案例结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带一些预测性的分析融在一起来给你讲课的老师。这些老师他往往会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这个过程得到了想要得到的知识。
参加EMBA也好,参加EDP也好,来的人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不管是相关专业毕业还是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他们已经学过一些,如果把知识简单化,或者很直接的讲出来,他未必能够接受。
但是如果能把案例,能把现状的分析,再结合将来的预测都融在一起去讲这堂课,这样讲出来的效果学员能非常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这对于实践管理一家企业是有很大帮助的,比纯粹的进行一项模板式的教育更好。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老师是商学院里面最优秀的老师。
曹章武:您刚才讲的比较喜欢的,或者您认为比较好的老师是案例教学,您刚才讲还有一些老师的教授方法不太喜欢或者不太认同,您认为不喜欢的地方,或者不适合您需求的地方在哪?
王鹏:刚才宋院长在讲国际化的问题,对其他的行业我没有特别多的了解,但是我认为对我们这样的行业来说,考虑国际化的问题相对少一些,我们考虑本土化的问题比较多。
我们拥有很多的管理理论都是西方的,这个毋庸置疑,学习西方的先进理论也好,经验也好,都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很死板的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去讲的话,我认为和现实和中国本土的情况脱离的比较远的话,我认为这样对我来说接受起来有一些问题。
同时,可能很多老师都喜欢讲案例,讲GE,讲可乐,讲这些非常成功的企业,在中国来讲,对于我们这种相对规模不是很大,二三十亿的规模,但是发展很快,发展面临的问题又很多,这个时候去学GE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更现实的看待我们的问题,或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分析一些东西更好。商学院也有一些财务课程,你去教国际会计准则,我觉得对我们这样的学员来说,即使理解、接受了,如果现在去美国开公司的话,也真的是比较悬。
曹章武:过去在商学院来讲,很多商学院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课程研究的部门,企业是有各种需求的,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学院对有需求的这些企业到底做了多少研究,我觉得做的并不好。拿世界上成功企业的经验来讲,它的价值或许并不符合在中国这样高速发展的企业。
思念集团是作为2008年奥运会速冻包馅类食品的独家供应商,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要包括很多质量的检测以及程序的控制。您觉得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管理团队提出哪些挑战?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讲,您觉得商学院对于企业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不同的管理人员,可能有不同的对知识的需求,您觉得什么样的知识对您的管理人员是最迫切的?
王鹏:商学院本身就像刚才宋院长讲的。不管是今天的EDP也好,还是EMBA也好,包括MBA也好,对企业都是有帮助的。
我刚才已经讲到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是管理上跟不上,一个企业能做到管理超越发展是最理想状态。在目前的状况,至少我这样的企业还不能完全做到,一个管理体系已经提前预测到了那种程度。管理跟不上是这样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会安排中层以上的干部,参加相对比较有针对性的EDP项目,这是我们企业急需的。我们相对核心的团队,比如说副总以上的团队,他们可能要参加EMBA这样的学习,提升本身的综合能力。同时我认为这样的学习,能带给这些相对核心的高层一些思考的能力和思考的方法,甚至是很多成功企业思考的模式和方向。
上EMBA很多要靠自己领悟,EDP很现实,就是要在短时间之内学到很有用的一些东西,我看到包括人大的很多案例,已经采用90年代以后,甚至是2000年左右大量的案例来进行分析了,就是这些我们身边现实成功的典范。
我们希望通过短期的培训,让这些中层的职业经理人和管理人员迅速提高技能,来解决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企业的需求来说,这些产品都是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只是要分不同的类型去选择。
曹章武:请问宋院长,我们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管理阶层,随着市场的好转,企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能还有所欠缺,人大怎么面对非常庞大的培训市场?怎么围绕市场需求去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师资的培养?
宋远方:我非常赞同王总的观点,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实际上这是所有的商学院,包括国际上的商学院,大家都希望解决,而且是在永续的。在师资的培养上不可能停止的这么一个学习过程。
能够在EDP课堂上站得住脚和能够教课的老师,在一个商学院占的比例高的话占30%。很多老师他可能搞理论研究,或者模型探讨比较强,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像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他在理论研究上在国际上并不是很认可,但是在实践方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组织这些教师多做一些跟实践相结合的大型项目,这是人民大学商学院自身的特色,因为只有不断的跟企业沟通,才有现实的案例。
另外一个过程,企业和商学院这两方面一直有一定的隔阂或者说一定的距离,就是国际化的问题。在这方面来说,企业是非常强调国际化的,这是绝对正确的。作为一个企业家和一个企业高层团队来说,他必须知道在他这个领域中间,当前什么东西是最先进的。
任何一个课程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就是思想观念,要对不同层面的人,比如像副总以上的人,可能某方面讲授的东西会多一些,它可以开拓思路,是一种创新。还有一个是在这个行业中,他的熟悉程度是他的优势也是劣势,如果过于熟悉了,他就不可能变了。如果一个教授水平高的话,他除了告诉你这个行业以外,还会告诉你其他行业的案例,还可以从这方面去创新和思考。第一个方面是从观念上、思想上。
第二个是方法论,方法论实际是从操作层面来讨论。这些在一线打拼的中高层的领导者没有方法论吗?没有方法论他干不到这个位置,但他的方法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没有时间总结。好的EDP课程,前人已经总结了,或者说众多的搞管理的人总结的这些方法,如果能很好的和这些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交流的话,他会知道我原来成功的地方,就因为我很好的运用了方法。如果大家沟通得好,大家的关系又进了一些,方法论可能跟中层交流更多一些。比如某些工具的使用,某些技术、管理的方法,我们怎么在企业中间真正的用起来,用的过程中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
还有一少部分的东西。比如说王总有今天的地位,在管理中他会非常灵活的运用自己脑子里所有的知识,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部分就是知识结构,知识结构肯定是要的,如果非常死板的把知识结构、方法一股脑都说出来,包括刚才说的观念上的东西,说的非常死板,这个东西就是非常失败的。你怎么把它结合起来,跟实践结合了,跟中国本土的实践结合了,那就是好的教师,好的方法。所有的商学院,我觉得是永远在追求,永远在逼近,但永远达不到,好的商学院,在这方面的逼近会非常的贴近于实践,而差的商学院,或者说差的教师,他会离的远一些,这是无止境的。
曹章武:随着商学院这几年迅速的发展,很多商学院也陆续开辟了EDP培训项目,据我所知在北京有清华、北大、长江,甚至还有中欧,包括香港科大在北京也有类似的短期培训项目。人民大学商学院在北京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当中,如何凸显人大EDP的优势和特色?
宋远方:刚才讲到商学院在培训老师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是从创新的角度来讨论,教育永远是先于实践的,也是落后于实践的。先于实践,比如说前段时间大家非常热衷的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怎么出来的?不是凭空想出来,它是根据无数个企业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蓝海战略是客观存在的,实践先于它,但它又先于实践,其实它的完整理念我们可以借鉴。
创新对商学院来说,永远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创新就是刚才我说的要结合企业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好,所以要先于实践,同时后面还要跟上总结。
这点应该客观的说,中国的商学院很少能做到。到目前为止中国这么多商学院,大家都认为自己是知名的商学院,但很少能够像国外的,不管是中国承认,还是世界承认,他们都有自己总结的实践体系。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而且成功的企业这么多,像王总企业发展这么快,是不是应该有总结,是不是应该有创新,这是商学院亟待要做的,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师资方面整体性水平的提高。学院有一个问题,它要求有一定的文化和理论研究,这方面它就对时间也好,对发展也好,是一个挑战,所以这方面我们需要做一个抉择,怎么样让这些教师既不脱离实践,理论上又不落后于这个时代。因为商学院的教授,在理论上你要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那么就需要创新,创新指的是从课程的体系上,从整个模式上,跟企业整个的接触上,在总结前人的理论上各方面有创新。而师资的培养,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度的问题,都是我们要加强研究的。应该说这是目前人大商学院重点在抓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觉得做EDP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曹章武:您刚才之前讲MBA也好,EMBA也好,国家教育部对它是有相应规定的,但EDP是没有的。但是我们通过市场的分析,又发现很多商学院EDP的课程,名字也好,或者实践内容也好都比较雷同,您觉得未来商学院和商学院之间怎么解决同质化的问题?
宋远方:因为首先有一个利益问题,培训课程的开展本身它会给各个学院、各个机构带来一定的利益,在这方面来说,商学院会逐鹿中原,这是客观的事实。我觉得商学院的定位,应该根据自己长期的发展目标,根据商学院的文化,商学院的远景来定位,EDP发展同质化的问题就解决了。
目前社会给我总体的感觉是比较浮躁,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去抢一个市场,往往都是短期行为,一些好的课大家都会去做,就像刚才我说的蓝海,全中国都在讲蓝海,同质化就是这么出来的。
一个商学院,需要表现出跟其他商学院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我的商学院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的文化是什么,我的团队是什么,从这个整体来设计一套思想体系,那么你的商学院就跟其他的商学院,跟其他的培训机构不一样,当然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如果从教授来说,可能需要几拨教授,才能持续建起来。现在只能是说我们每批教授都注重于创新,注重于整体的素质,注重于观念的培养,可能会不一样。这句话也虚也不虚,实际必须往这方面努力,如果每个机构都是非常短视的拿出现成的体系往上一套,这个市场就做坏了,而且你在这个市场不会有自己的地位。
曹章武:请问王总,您接触过商学院课程的培训,如果您看到5个商学院有不同的广告和课程,您怎么判断一所商学院适不适合你?
王鹏: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选择培训课程的时候我是比较慎重的。第一,商学院的培养一点不便宜;第二,我认为很多管理人员学到的东西,对企业真正的运营是有影响的。我可能要借这个方式,要咨询一些参加过商学院学习的朋友和同事,来确定一下,甚至我可能也会要求有试听,我们会从这些方面来判断。但是现在就像刚才宋院长说的,我们在市场相对比较大,比较好的情况下,这种同质化的情况肯定是会有,不管是在培训课程,还是在师资方面,我认为会有一些。但其实管理也不是很大的圈子,比如口碑相传,对这方面的影响反而是最有效的。
曹章武:宋院长有一个观点,EMBA学员不是客户,那些完全市场化的教育方式,完全把EMBA学员当客户来经营的做法会毁掉EMBA教育。您在EDP项目上是否也持同样的观点?在严格管理以保证教学质量和以市场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之间如何平衡?
宋远方:商学院之所以能够成为非常著名的商学院,首先要注意你的品牌、服务体系和师资队伍,然后要注意课程体系,否则的话就跟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一样,大家把培训的人当客户,只注意眼前的利益,做出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这样的机构是很难往下走的。
商学院是需要长期发展的,培训只是它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做法是既要让师资在这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和这些企业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东西。同时,还要灌输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未来发展的远景,这才是商学院立院的根本。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话,有的问题过于急功近利,或者完全以钱为标准来看待,教育体系是应该排斥的。
曹章武:请问王总,您希望商学院把您当成它的学生,还是当成客户?
王鹏:如果完全当成客户,作为我来说,我认为不合适,我比较赞成刚才宋院长说的,既然很多企业愿意付出这样的价格,让自己的高层去学习,这些企业其实是希望这些学员真正的能够从商学院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有用的方法。
中国有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如果这个商学院完全把学生都当作客户来看待,我相信学习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它的效果有可能不会达到那么好,尤其是EDP这样的项目,更需要一些严格的管理。至少在EDP项目里面,严格的管理和要求,甚至学分的考试,我认为对企业派去学院来讲是比较需求的。就像我们自己有自己的培训体系,叫做企业学院,每次开班之前我都讲,我们这个学院是有双开的权利,我能够开除你的学籍,也能把你的职位开了。
曹章武:除了说我们付出资金的成本比较大以外,商学院从服务的角度,确实有一些很大的变化。商学院除了提供学习的环境以外,还有简单的服务,这也是应该的。
王鹏:刚才我可能讲的稍微极端了一些,我认为这种要求其实是在学习真正获得东西的方面,而不在于其他的形式。比如说商学院它一定会有很好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条件,不管是教学的设备等等各方面,来商学院学习的人,本身都是有一定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的人,本身已经做到了一定的职务,他来学习的时候,他自己的需求,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强烈的。但是在EDP这种短期项目来说,我们对这种结果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就是他真正要从培训中间获得东西。
宋远方:刚才大家都提到,商学院的收费不便宜,必要的服务肯定要有,但我相信王总他送人来的时候,如果我们天天带着学员去游山玩水,在学习的内容上,学员回去以后在学术上、道德上、方法论上、观念上没有任何创新的话,这个结果肯定不是他要的。如果只是单纯客户服务体系的话,你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商学院本身服务体系是必须的,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最好,但目的是提高这些管理者的素质,和他们未来能够更好的投入实践当中。
曹章武:您也曾经说过脱离国情的管理是不现实的,您觉得EDP今后如何实现它的本土化?
宋远方:从我们的教育理念来说,第一我反对完全的照搬国外所谓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法。
如果我们的教育本土化,就只是讲中国的案例,只讲中国的企业,这也不对。为什么?比方说拿现在一些成功的企业,像联想、海尔,他干这件事的时候有当时的环境,就是说你讲中国的案例就不脱离实际、就是本土化,那也说不通。
真正想做到本土化,是你的整个方法、包括教学体系、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必须和实践相结合,但这个结合,不管怎么结合,它都是一种课堂上的教学。在管理方法上,它没有任何好坏之分。
我们的本土化,首先要跟真正的企业实践相结合,老师只能做一部分。我们能够把前人所做的,就像刚才我说的对实践的总结很好的表述出来,让学生感觉到你不是纯粹的在那讲理论,讲的是非常鲜活的企业实实在在的案例,对于听课者来说,在他的企业实践里,他所带领的团队,能不能应用这种方法,能不能应用这种谋略,那全是动态的。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所在。
管理的科学性是我们这些老师能把它总结出来,管理的艺术性是必须在实践中做。如果光有科学性,后面做不出来,那没有任何意义,就是书本知识。
曹章武:刚才您提到柳传志,他有一个很好的个人观点,叫瞎子跟瘸子。商学院有非常好的理论研究,甚至会有很好的跟实践结合的基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新的管理问题,王总您如何实现瞎子和瘸子的关系?
王鹏:企业是非常讲究实效的,如何跟商学院更紧密的结合,对企业来说有更多不同的想法。企业一般来说它立足于现实,考虑自己中短期的发展。但是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希望不断去运用这种资源,这对企业是最有帮助的。
至于说到很深刻的去探讨、去研究某些问题,把它上升到理论程度上,我认为这是商学院的事情。
我们其实也很愿意,在某些方面进行更多的沟通,快速发展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面临供应链的问题,我们就会把企业碰到的现实问题,作为一种案例拿出来,跟商学院去沟通,看能不能给我们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跟人大合作之后,感觉到合作情况良好,我们从中也获益了,人大也觉得这样的企业是不是值得我们研究一下,研究的本身就能对现实问题拿出一些解决的方案,这种结合点肯定是有的,我们作为一个企业也非常愿意在这样的结合点上去参与。
曹章武:中国的商学院,包括中国的企业,更多的是依附于本土化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国际化。人大在发展过程中,跟国际一流的商学院有很多的合作项目和产品,请问宋院长,在跟国外商学院合作过程中,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或者为自己的商学院提供了哪些发展动力?
宋远方:对于国外的商学院我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他们的规范性的管理,比较标准化的做事方法,这是国内商学院都需要学习的。我比较体会深的是他们的教学团队,尤其比较好的商学院,教学团队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结合,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商学院能够达到他们那种水平。我刚才提到的那些大师,其实都是一些商学院的教授,他们能够把自己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深入的探讨,结合得非常好,而且会形成一个团队。说到团队,大家就会想到这个商学院在金融上,那个商学院在营销方面有一批非常好的教授,理论非常强。恰恰中国现在特别缺,我个人感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商学院在这方面和国外商学院的距离,中国很难赶上。而且我觉得EDP的教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比较缺少,离王总这些真正做企业的人要求会很远。
曹章武:请问王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您认为管理培训工作如何才能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王鹏: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是一些外国的巨头进入中国的市场,国际化这个问题3年前我们就已经碰到了,目前我们在香港销售,当然香港是中国自己的地方,但从心里的感觉上还是把它作为比较特殊的市场看待。
其实一个企业认认真真按照很正规、很规范的管理,或者是很正常的运营程序的话,你在面临一些新的问题的时候,只是一些法律的规避,或者是消费习惯的不同,这样很技术、很细节的问题。
如果你的企业真的是管理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而且运转的很正常,供应链、人力资源、组织系统都在非常顺畅的运转,那么你在面对市场的时候,只是解决市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要解决整体企业如何走出去的问题,我倒不认为目前国际化是多么的可怕。作为我们这样的企业,最重要的市场,95%以上的市场是在中国,因为我们做的是中国传统的食品,我们出去以后可能也是华人比较多的地方,要让全世界的人民都喜欢吃中国的饺子,目标还没有定到这么宏伟。如果企业管理得好的话,在面临国际市场的时候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曹章武:其实国际化不单单指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外的企业进来他们有很好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王鹏:市场经济我们是在学习,这个不可否认。市场经济中间,西方有很先进的管理理论,我们都在学习。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讲国际化也好,本土化也好,市场经济规律、规则也好,其实都是一样的,如果对它掌握的相对比较深刻,或者比较清晰的话,那么遇到什么问题,用这一套方案都是能够解决的。
曹章武:请问宋院长,中国这么一大批企业家和中层管理者,大部分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培训,您怎么看待中国未来管理教育市场的发展?因为EDP它是跟MBA和EMBA不同的培训项目,您觉得EDP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宋远方:跟刚才王总谈到的一样,一个企业要做好,首先要把非常符合市场要求的规范性的东西、标准型的东西做到了,企业就可以很好的参与任何国际化的竞争。在中国未来发展中,EDP要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市场需求、市场机制的进步而发展,要跟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所以这个市场我认为只能越来越好。因为市场需要大量的企业管理者。从市场角度上来说,它的发展会越来越顺利,市场容量会很大。但是是不是必须得到商学院培训,我并不这么认为,第一企业自身实践也是一种培训,第二商场如同战场,社会大学就是很好的大学,企业在实战的过程中,企业和企业之间,包括自己竞争对手之间都会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学到很多知识。
很多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把他的团队送到若干个商学院进行培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需要一个管理团队。如果在这个企业中间,管理团队层次差别比较远的话,大家话语权是不一样的,我说的话你不懂,你说的话我不懂,这是个问题。一般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大企业花那么多钱去培训团队,就是要让大家互相谈话的时候能够听得懂。如果都按本土化的管理,那咱都说本土化,如果按国际化管理,那咱都说国际化。我认为管理团队是支撑未来EDP发展重要的源泉,而且会越做越好。
曹章武:如果说我们把一个商学院的EMBA、MBA、EDP当成三个不同产品的话,我们认为EDP是非常好的快速消费品,王总您怎么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手段?如果EDP要做市场化营销的话,您觉得什么样的方式最符合商学院的需求?
王鹏:作为快销品的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是这个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宝,不管你的企业怎么变动,你必须给它新的创新。
曹章武:作为您的企业来讲是一个大的快销品,那么市场营销,包括网络传播是少不了的,如果您是一个商学院院长,您会不会把EDP项目做市场营销?
王鹏:我想我会的,因为这是一种手段,而且说不定我会在上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曹章武:商学院对EDP项目今后的市场营销,有哪些比较成熟的方法?
宋远方:我觉得王总做快速消费品衍生出了他的真谛,确实创新变化是我们必须做到的,还有一个就是品牌。因为过去是信息的占有不对称,现在是信息的处理不对称,满世界全是信息,要让人找到人大商学院,我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别人来上过一次以后,他就觉得这是真东西,而且是不断变化的,跟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我非常赞同王总的观点,品牌和创新模式,永远是我们在EDP上所要坚持的和做到的。
曹章武:最后请二位用很简单的话,总结一下商学院EDP项目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王总先来。
王鹏:各取所需,各取所长。
宋远方:就像一个总司令,他永远离不开参谋部,我想商学院应该是给企业提供智囊和培养未来指挥官的一个场所。
曹章武:今天非常谢谢二位嘉宾来到演播现场,也非常谢谢新浪的网友!
附:
宋远方简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部电子商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1957年生;籍贯:浙江省建德县
主要研究方向: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主要著作: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引进——理论战略与机制,技术市场导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有大型企业活力研究模型和程序主设计者。
王鹏简历:
一、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王鹏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74.5 民 族:汉族
籍 贯:河南省平顶山市 学 历:本科
二、工作简历
1992.9—1996.7 在郑州大学工学院学习
1997.9—1998.2 思念公司区域经理
1998.3—1998.12 思念公司销售部经理
1998.12—2006.10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
2006.11—2007.6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2007.7至今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三、主要业绩
王鹏同志于1996年毕业于郑州市工业大学民建专业,1997年进入了河南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王鹏同志先后担任思念公司在东北区域经理,东北分公司总经理,思念公司销售部经理,公司副总经理,主管思念公司在全国的营销工作。
2004至2005年度,王鹏同志进入长江商学院,进行EMBA核心课程的学习,对管理水平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主管公司营销工作后,王鹏同志提出了“决胜在终端”的营销理念,使思念食品在全国各大卖场、商场全面上柜,网络覆盖率达到95%,同时,王鹏同志大力开发经销商,提出经销商即“战略合作伙伴”,短短一年多时间,思念公司的经销商数量由几十个增加到数百个,几乎每个地市都有经销代理商。思念公司经销网络遍及全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西至新疆、青海、东达中国经济桥头堡上海,思念销售分公司及办事处基本涵盖了除台湾以外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超市及大卖场中思念产品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在世界排名第二的麦德龙超市、法国的家乐福以及上海本地的商业龙头老大农工商连锁超市中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思念公司的拳头产品玉珍珠、小小玉在全国很多大卖场中都取得了连续几个月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的好成绩,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2003年春节,思念汤圆、水饺在全国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断货时间长达半个月。思念公司的水饺产品销量在全国名列第一,远远超过其它一些专业生产水饺产品的国内食品企业,并且发展势头不减。
从1997年至今,思念公司的销售规模,每年都以135%的速度递增,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区都有思念产品的销售,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并出口美国、意大利、欧盟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
在注重市场和销售的同时,王鹏同志将思念品牌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聘请名人提任产品形象代言人,请专业策划公司打造产品和品牌形象,思念产品连续几年在中央一套、八套和各省市卫视的黄金(199.50,-3.82,-1.88%,吧)时段投放巨额广告,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品牌价值不断上升。在2003年新生代市场调查中,思念产品荣获2003年最具竞争力品牌速冻主食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37个百分点。2004年6月获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称号,品牌价值达22亿人民币,在速冻行业内排名第一。
2006年8月,带领企业新加坡成功上市。
2006年9月,经过不懈的努力,带领思念人创造出“包馅”一词,成功的把思念的水饺汤圆摆上奥运的餐桌。思念成功挤身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速冻包馅类食品独家供应商。
思念的发展离不开王鹏同志的努力。思念能有辉煌的今天,正是千万个王鹏一样的思念人共同奋斗的结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