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hr,巅峰培训网

Home | 管理咨询 | 职业认证 | 公开课 | 企业内训 | 培训师资 | 培训搜索 | 北大研修 | 清华研修 | 分类广告 | EDP

巅峰培训论坛 > 咨询产业论坛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今日贴数:7781 |主题总数:77129 | 帖子总数:80024 | 会员总数:2538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本版搜索:  
    您是本贴的第 17010 个阅读者  
  主题:碳中和将重塑世界产业经济格局! 2021/3/23 12:59:53  
   牛人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6964分
   注册:2006-8-14
   发表:2172(1202主题贴)
   登录:3726
1  
碳中和将重塑世界产业经济格局!
     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重要场合讲话,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新举措,并对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三点重要倡议。
    
     这充分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担当,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碳中和”愿景将极大推动科技和产业发生深刻变革
    
     碳中和愿景下,能源生产和消费将发生深刻的革命。以先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利用技术将成为主流。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终端能源利用的电气化技术、电力深度脱碳技术、氢能、生物和合成燃料技术等将得到规模应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直接空气捕碳(DAC)以及矿物碳化技术、地球化学技术等碳移除方式也将作为有效的补充手段。这些趋势必将为近零碳、零碳、乃至负排放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研发投入、产业化应用的机遇。
    
     我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在2045年左右电力系统就要实现近零排放,在2050年左右整个能源系统要实现近零排放,2070年左右甚至有可能要实现负排放,这意味着产业和能源形态会发生突破性、根本性的转变。
    
     以往,我们是分阶段来阐释能源领域的转型的,从最初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向以油气为主的能源结构,再转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我们设想的变革是渐进式的。在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下,能源革命的要求发生了极大变化,从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最高点到2060年前碳中和的排放最低点,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30年左右,这样的转型几乎是压缩式的,跟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一样,按部就班地实施可能无法保障完成这样的雄心目标,需要的是战略魄力和雷霆手段,能源结构可能要从以煤为主直接过渡到以非化石能源为主。
    
     我国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要极大地依托低排放技术的跃迁式创新及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要求我国必须推动在能源、工业、城市及基础设施、土地管理等领域形成前所未有的低碳转型速度,才能够保障我国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后约10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实现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气化高速铁路、特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储能、氢能炼钢、绿氢化工、零碳建筑为主的新型低排放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并将有可能规模化替代传统的基础设施,形成智慧互联的网络,支撑未来全经济领域从低碳向近零碳、净零碳深度转型。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初步测算,为实现碳中和愿景,到2060年将有望累计带来139万亿的新增投资。
    
    
     碳中和博弈将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和贸易的边界
    
     尽管很多国家已经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没有一个大的经济体真正实现过碳中和,全球都需要在探索中前行。《巴黎协定》的“灵魂”是周期性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雄心循环”,类似于我国的“五年计划”,每隔五年会有一轮包括最新行动和支持信息报告提交、对实施总体进展的全球盘点、联合国峰会政治推动、新的国家自主贡献通报的序贯决策进程,不断弥合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的减排差距。
    
     在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之后,时隔五年,气候雄心峰会顺利召开。按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峰会上的讲话,目前已经占全球排放65%、经济总量70%以上的国家和区域做出了碳中和承诺。2020年后,全球范围的绿色低碳转型将大大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贸易投资都将在未来发生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不仅是改良性的,而是变革性的。“碳中和”将成为不远的将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全球性标准,甚至是贸易和投资进入的“门槛”,并有可能因应形成“基于新规则的国际秩序”。(能耗高的产品将被主要经济体排斥)
    
    
     我国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不仅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指标,实际上关系到我国发展战略和全局。我国碳中和愿景的实施还需要极大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非化石电力装备、电子及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绿色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通过碳中和愿景的引领和倒逼,我国将有可能率先在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数字经济、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等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排放领域培育出新的增长动能,并有望逐步形成若干国际先进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
    
    
     碳中和目标将促使“一带一路”能源投资结构出现跃迁
    
     “一带一路”国家/区域面临共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也正在共同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色低碳转型。根据当前《巴黎协定》下已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一带一路”国家到2030年预期每年可减排32亿吨二氧化碳左右,但要最终实现全球碳中和,如果没有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或额外的资金、技术和能力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将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一带一路”国家的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需要从2015年的约12.2%提升至2030年的21%以上、2050年的约46%以上,同时碳移除技术(CDR)在化石能源中的使用比例需要达到41%左右。“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力装机容量将从2015年的约2570GW上升至2030年的4170GW、2050年的8740GW左右,年均增速将达到3.6%以上,非化石电力装机的占比将上升至2030年的41%和2050年的61%以上。
    
     能源和电力部门如此重大的变化需要“一带一路”国家加大低碳转型力度,不仅要求提高政策保障、补贴和公共资金的投入力度,更鼓励在技术、市场和制度上的创新,比如,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将大大提高节能和新能源技术进步曲线的学习率。
    
     到本世纪末,“一带一路”国家/区域能源供给部门的总投资变化并不大,但投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清洁能源及其配套设施领域的绿色投资占比大大提高,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能源储存、氢能利用、碳捕获和封存及其他新型基础设施等方面,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化石能源领域的累计投资从原来预期的约71万亿美元急速下滑至28万亿美元左右。如果“一带一路”的投资者仍然以传统资产组合和理念进行决策,很可能会面临政策转型带来的“搁置资产”风险。此外,随着政策预期力度的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碳排放价格和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将在未来有所上升,这些价格变化无疑会对“一带一路”高耗能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的投资产生较大影响。随着较为经济的措施逐步实施,碳减排的单位边际成本在本世纪下半叶变得更高,但因为实际减排量的缩小,总成本不断下降。
    
     实现《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需要在全经济范围深度脱碳,特别是能源供给部门将率先在2045年实现碳中性并迅速转向“负排放”。从最新的模型和情景分析结果看,全球需要在2060年左右实现气候中性或温室气体净零碳排放,这将会给“一带一路”中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极大的挑战,更高的减排力度和公平的责任分担需要同步推动,全球都需要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等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行动、支持和国际合作。
    
     根据初步统计,当前“一带一路”国家年均气候资金投入规模为2067亿美元,其中能源领域投资总额约为1289亿美元,占到“一带一路”国家气候资金总额的62%左右,其中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投资分别为420亿和869亿美元,分别占到“一带一路”国家能源投资的33%和67%左右。要实现《巴黎协定》长期目标仍需付出额外努力,“一带一路”国家到2030年、2050年和本世纪末的年均资金差距分别为5040亿美元、9711亿美元和1.73万亿美元。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可以充分展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在绿色产能、绿色资本、绿色贸易等方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结合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共同追寻以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和能源革命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发展路径,减缓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影响代价,以避免高碳路径锁定和伴生的发展陷阱,提升高质量的绿色投资和就业水平,共同分享低碳转型带来的绿色效益,共同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同打造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作者:柴麒敏,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
    
     推荐阅读:碳中和将重塑世界产经格局:中国能源产业链大三角正逐渐完备!
    
     歪理邪说新思维,《中国人可以多生吗》《石油真的会用完吗》
    
     “碳中和”对银行意味着什么?
    
     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2月1日施行
    
2021/3/23 12:59:53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牛人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6964分
   注册:2006-8-14
   发贴:2184(1209主题贴)
   登录:3726
2  
碳中和:中国能源产业链大三角正逐渐完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和“能源体系的创新革命”紧密相关。比如美国在19世纪下半叶的崛起,就离不开其打造的最具时代性的“原油体系”:
    
     【在生产端】洛克菲勒创办了标准石油公司,通过改良设备、以及高效的冶炼技术,提高了炼化效益,继而控制了美国95%的市场,又通过价格战、雇文痞、收买黑帮等方式,一度控制了全球85%的市场;
    
     【在运输端】洛克菲勒放弃了当时广泛流行的铁路运输,开创性地建立了庞大的输油管道,大幅降低了石油成本;
    
     【在消费端】亨利·福特开创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搞出了廉价的T型车,把洛克菲勒的石油消化的干干净净。
    
     “高效炼化技术-全新输油管道-创新汽车生产线”,最终形成了 “生产-传输-利用”的循环体系,成功取代了由英国主导的“煤炭体系”,大大加速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在1929年时,美国拥有全球78%的汽车,汽油和燃油料占石油总消费量85%,工业文明遥遥领先。
    
     所以等到二战时,在希特勒小心翼翼呵护着罗马尼亚的油田、日本绞尽脑汁在印度尼西亚搜刮原油时,美国可以毫无顾忌的挥霍燃油资源,驱动着同盟国的坦克洪流和庞大舰队淹没法西斯。到1945年,其石油产量(2.35亿吨)是轴心国产量总和的89倍。
    
     “生产-传输-利用”的循环体系也成为了二战后美国石油霸权的基石。即使到了21世纪,美国在传统能源界的实力依旧在不断膨胀。在生产端,美国通过页岩油在2019年重新登上了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的宝座。中东即使打成焦土,对美国的影响也有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并非贫油国,但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每年在进口石油超过2000亿美元,而如果算上与俄罗斯、伊朗签下石油管道输送合同,以及为了越过马六甲海峡,在巴基斯坦和缅甸修建的港口等,我国在能源安全上的投资则是天文数字。
    
     而要真正打破这个局面,中国需要的也是一次在能源领域的创新革命。这便是如今最热的赛道: “新能源”革命,即由 光伏风电-特高压-新能源车组成,对应一个新的 “生产-传输-利用”循环体系。
    
     过去20年里,中国在多条战线上同时规划了空前规模的产业政策,在发电、输电、用电,各个环节的支出总计不下万亿。这些政策,在一些经济学家眼里,叫做“扭曲资源配置”,舆论也在“骗补、过热”和“寒冬、遇冷”中摇摆。
    
     但不可否认的是,“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这个循环体系,在2020年都相继迎来了突破和发展,中国能源大三角正逐渐完备,也给了决策层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信心。在“清洁能源”政治正确的外衣之下, “碳中和”的本质,是一场硅能源(新能源)取代碳能源的能源革命。
    
     “大三角”的第一角是光伏。在讲光伏之前,先说一个以前就很热、近几年特别热的词汇:卡脖子。(未完)完整阅读:《碳中和将重塑世界产经格局:中国能源产业链大三角正逐渐完备!
    
    
     “能源产业链500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推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所倡“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成全球经济“脱碳”关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已完成
    
2021/3/23 13:11:54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牛人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6964分
   注册:2006-8-14
   发贴:2184(1209主题贴)
   登录:3726
3  
电力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探路者!
     电力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探路者!
    
     本文不是严谨的科学论文,不是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不是宏大而细致的国家电力发展规划草稿。这只是一篇遐想~~
    
     用电力作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锚,完全符合货币锚的三个特征:
    
     1、生活必须:这个不用展开谈了,现代社会是离开不了电力的,生活、生产等几乎一切人类活动现在都不能没有电。
    
     2、稀缺:中国可能不缺电,美国也可能不缺电,但是还有其他很多国家是缺乏电力的。你不能用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去看待其他国家。欧亚非大陆上很多国家,每天只能供应几个小时电力。就算发达的欧洲,也是电力供应不足,他们空调普及率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原因之一就是电力供应不足,其他就是电网老化、安装和使用费用很高等。
    
     3、被垄断:我们当然不用垄断,也无法垄断。但是,将来中国的电力可能非常便宜,可能便宜到很多国家发电成本的几分之一,我们是规模化嘛。电就是电,都是一样的,不存在好差优劣的问题。而购买中国的电力,只需要用人民币而无需用美元、欧元等其他国际货币。甚至将来,购买中国电力,能且只能用人民币结算(数字人民币很方便)。就像现在的国际石油用美元计价和结算一样。
    
     如果我们把输电线路沿着“一带一路”向西架设,沿线国家只要接上线就能有便宜的电,而且支付方便,那这些国家没必要自己建发电厂,如果要建,凭借中国“基建狂魔”的能力和电力装备的性价比,也是中国来建设电站最合适。
    
     如果我们把电力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锚(就像美元把石油做为锚)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不容易。当然,我们如果一直围绕这个最高战略目标做准备,那就不难。我们着重要解决的是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电力来源
    
     电力来源主要有这么几个:煤炭发电(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风电,柴油发电、天然气发电……用爱发不了电。
    
     我们如果要无限量输出电力,肯定不会用化石能源发电,否则就是“污染了自己、方便了别人”,我们不是原油富油国,那肯定选择清洁能源发电。水电、太阳能、风电,受自然条件影响;核电,既清洁环保,又可以保证发电量。
    
     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超大型水电站已经建成。
     太阳能、风电,我们装机量已经是世界第一;
     中国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最先进核电站“华龙一号”已经建成并网;
     ……
     重点说一下核电!
    
     我们现在的核电站,核反应主要是“核裂变”。这种核反应方式发电有一个缺陷,就是核燃料利用率不高,核废料需要处理。现在的核燃料棒,核元素使用率只有5%左右。
    
     最先进的核反应方式是“核聚变”,完整的说法是可控核聚变。这种核反应方式,不仅核心温度高,而且核反应充分,核燃料的核元素可以利用95%,且核元素来源广泛,海水里就可以提出(1升海水可以产生大约300升的汽油燃烧的能量)传统的核电站正常大约30年更换一次燃料棒,如果是可控核聚变技术发电,那就是几百年不用更换核燃料,相当于无限能源。
    
     核聚变技术我们已经有突破,已经在世界上领先。去年,我们已经成功进行了上亿摄氏度核聚变试验(但是时间短,只有101秒)。接下来要攻克的是“长时间可控”。核聚变如果将来大规模投入商用,必须是长时间+可控。
     (东方超环EAST“人造太阳”实现一亿度运行!
    
     我们一旦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那就意味着我们获得了无限能源。但是在攻克之前,我们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能停下来等啊,那就先多建传统核电站,能让我们在30年内获得无限能源。30年之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货币了。
    
    
     二、电力输送
    
     电力不能用车装、用船运,只能是架设输电线输出。而且,要保证输出过程中损耗很小,不能说输出时电力很足,输出几千公里后电力被电网自然消耗差不多了。近年来,中国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使电力在输送过程中几乎无损耗,这是中国独步天下的独门绝技。特高压输电首先在国内使用,西电东送工程基本都使用了特高压技术。
    
     未来十年,中国会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架设输电线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无限电力。对于亚欧非以外的国家,中国在制造海上移动核电平台(俄罗斯也在造)。
    
     同时,我们在为很多国家建设水电站、光伏电站、太阳能电站,帮助他们利用自然能源。
    
     这些年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项目,投入巨资补贴新能源项目,看似得不偿失,但是也实实在在的做成了“世界第一”。如果为了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最高战略目标,这些补贴都算是成本投入了。
    
     更主要的是,我们还在帮助很多国家改造或者建设电网。国家电网的建设能力也是逆天,大家平时可以关注一下中国国家电网都在哪些国家建设电网工程。
    
    
     三、电力储存和逆变输出
    
     大家都知道电力是不可储存的商品,看不见摸不着(谁也不敢摸),不用就会浪费。其实,这个主要是指交流电,直流电是可以储存的。发出来的电如果用不完,可以转换成直流电储存起来,就像充电宝一样。我们可以建立大型电力储存设备,也就是一个一个巨大无比的充电宝,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再用。这就涉及另外一个问题:直流电与交流电的转化。目前从技术上来说,这已经不是问题。在终端,我们现在很多家庭就有小型逆变器,可以把电瓶里的电逆变成交流电输出,电动汽车上也有。现在要解决的是大型逆变器的稳定和安全问题,这个问题也基本解决。另外,还有传统的抽水蓄能发电,目前是主流。
    
     四、电力使用设备
    
     交通:我们有电气化铁路,高铁动车是用电,电动汽车(卡车、大巴、轿车等等)、电动摩托车等等。中国和欧洲2035年将停止燃油车的销售,那基本就是电动车,或者是以液化天然气、液化氢为动力。飞机轮船飞得高跑得远,那就在陆地上用电把天然气液化、把水分离成液氢,代替燃油作为动力。我们曾经把很多卡车、轿车油改气,使用液化天然气做燃料。青年汽车厂造液氢汽车,国家给了很多补贴。有用没用先不管,但这也是为电力人民币服务的。国家也不傻,没用的东西为什么要给他们补贴?
    
     生产:现在很多工厂基本都用电,连钢铁厂炼钢都用电。用煤炼钢的,那就以环保的名义削减产能。
    
     生活:以前使用传统能源的,现在都要使用清洁能源。烧煤取暖的,现在改用电或天然气。厨房电器越来越多,如果不是为了传统的用火烹饪习惯,厨房现在连天然气都不用,全部用电。
    
     ……太多了,不说了。
    
     所以,我们经过十年的努力,以电力为货币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接下来还需要十年时间继续强力推动。十年之后,电力人民币成型,与石油美元和天然气欧元并列成为三大国际主要货币之一。
    
     多说一句,以后会详细说。
    
     欧洲目前在构建天然气欧元,也就是以后国际上的天然气会以欧元计价和结算。所以,欧洲必须拿下俄罗斯和伊朗、卡塔尔。欧洲需要建立一个天然气联盟,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那么,需要与俄罗斯建天然气输送管道,需要与卡塔尔以及伊朗为首的什叶派之弧国家合作,建立中东天然气输欧管道,那就必须控制什叶派走廊。还需要控制其他天然气储气国家,比如利比亚。
    
     2011年,欧洲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什叶派走廊国家签订了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输气协议,然后,这里就开始乱了。
    
     卡塔尔已经完全倒向了欧洲,伊朗很愿意与欧洲合作,但是不愿意交出主权,俄罗斯也是这样。所以,白美国在对伊朗、卡塔尔施压,但欧洲对伊朗和俄罗斯采取的是威逼和利诱,胡萝卜大棒一起上。
    
     全球能源互联网组织“能联全球”平台正式在京发布!
    
     电力人民币:石油美元的新玩伴
    
     货币汇率是个经济学问题,也是个政治话题,汇率阴谋论当然也是存在的!
    
     浅谈股市、美元汇率、原油价格、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
    
     中美博弈的根本,是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较量!
    
    
2021/3/23 22:12:5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zgzx1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2388分
   注册:2009-5-20
   发贴:729(427主题贴)
   登录:1121
4  
非纺织企业也要对新疆“良好棉花”事件足够重视!
     “贸易战”将转型升级!
     特朗普版的是直接加关税、直接长臂制裁、直接禁入、直接给盟国施压要求配合。
     升级版的是运用巧实力、利用国际组织影响力、行业标准解释权、拉拢盟国建立所谓价值观壁垒、综合手段排挤竞争对手。
    
     能源产业、生产制造业……要对近期新疆“良好棉花”事件足够重视!加以研究!举一反三,很可能将来还会掀起什么“良好光伏”、“良好能源”、“良好钢铁”、“良好塑料”…抹黑打击中国产业。
     比如:
     你这货物不是清洁能源生产,所以不能运到美国和欧盟来卖;
     你的钢材、家具、衣服、电器~生产的时候“能耗太大”,
     或者你的产品不符合XX标准,要加征“碳关税”……
     借清洁能源或清洁空气法案搞长臂管辖,借碳减排名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抹黑新疆棉花:西方嘴上是主义,实质都是生意!
    
    
     拜登,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时间重返巴黎气候协定。
     美方立即找茬批评中国对于气候问题,行动不到位,力度不够大。但是在中国外交部炮轰后,就立刻收敛。
    
     实际上,相较于其它问题,气候变化是大国价值观竞争的突出领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此前特朗普决定退出《巴黎协定》的时候,各个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对美国就不再抱有希望,而中国就抓住了这个时机,一系列重大表态,试图赶超长期主导全球价值观的美国,在此过程中中国表现出了强大 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并赢得了多个国家的支持,而这一切正是美国传统建制派所不希望看到的
    
     全球范围的绿色低碳转型将大大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贸易投资都将在未来发生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不仅是改良性的,而是变革性的。“碳中和”将成为不远的将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全球性标准,甚至是贸易和投资进入的“门槛”,并有可能因应形成“基于新规则的国际秩序”。
    
     能耗高的地区、产品、企业,将被主要经济体排斥。
    
     我们的能源产业、生产制造业……要对近期新疆“良好棉花”事件足够重视!
     加以研究举一反三,将来竞争对手掀起什么“良好能源”、“良好钢铁”、“良好塑料”…抹黑打击中国产业的时候,要有所准备!
    
     【当前现状】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2018年是美国的两倍,欧盟的三倍)。当然,中国人均碳排放远远低于欧美。必须解释的是,虽然气候保护事关人类整体利益,但此前一向是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原因也不复杂,发达国家早就完成了工业化(这又有一个历史排放量问题)解决了发展问题既有能力也更有需要面对气候变化挑战。
    
    
     【最新消息】白宫26日发布消息,美国总统拜登已邀请4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下月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中俄领导人在被邀之列。。如果成行,这将成为拜登上任以来中美、美俄,以及中美俄,双边及三国领导人首次同框。在中美分歧不少的当下,气候问题能否成为合作的突破口,为两国关系带来变化,引发关注。
     拜登此举,被看成是恢复美国全球领导力以及重新占领道德高地。
    
    
     如果说美国召开这个峰会,是为了显示美国要重返世界领导地位,中国参加则是为了稳定中美关系,尽可能化解双方的对立和冲突,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在这次峰会上提出什么建议和承诺,比如碳中和时间表,技术转让,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美国如何对待中国。
    
     所以,中美在这次峰会上如何互动,其意义早就超出气候变化,它将被全球当作中美关系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拜登新政府对华政策走向的第一个试金石。
    
     具体说,中国有这样几张牌:
     一是中国重申“碳中和”的承诺,这个策略很重要。
     二是环保技术方面的合作、研发、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对受到气候变化直接威胁的太平洋岛国的帮助。
     四是对仍然还没有做出碳中和承诺的俄罗斯,中国同样也可以协调。毕竟气候保护对俄罗斯的天然气扩展更大的国际空间有实际好处。
    
     碳排放,一开始是有西方先发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制度设计考量,但是在中国提出3060碳中和目标后,政治上,化被动为主动。
    
     另外,中国还有一张牌,即如何实现2060年“碳中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美一方面欢迎中国的承诺,另一方面又为这一承诺带来的全球强大地缘政治效应而担忧。所以欧美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纷纷质疑中国如何实现。应该说有的质疑是就事论事,但更多的则是试图化解中国承诺带来的地缘政治效应。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实现这个承诺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王牌,自然不会轻易打出。而且这张牌的使用还要平衡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比如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复苏是第一位的,这个时候,气候保护和经济发展就需要平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丁仲礼院士在柴静《面对面》访谈中的“灵魂质问”余音绕梁!
    
    
     推动气候变化议程,客观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有影响的。发达国家早就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同时又通过产业转移,加大了第三世界的碳排放。现在西方要求发展中国国家也和它们一样共同承担减少碳排放的责任,其对双方经济的冲击程度是不同的。但是站在道德高点和文明发展趋势,我们不能说这是西方的阴谋,尽管遏制新兴国家发展的客观效果却是存在的。
    
     现在由于中国战胜疫情,经济率先复苏,同时各种“Made in China”物美价廉的产品冲击着欧美传统市场份额。这时的中国早就成为西方政客众矢之的,动了奶酪嘛。延伸阅读:《产业升级:不予西方活路的中国
    
     因此,如何实现碳中和拖的时间越长,越能分散西方针对中国的力量。一旦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其他新议题就浮上水面了。
    
     中国政府层面不会宣布如何具体实现碳中和,还有一个原因,即美国很难避免未来再出现一个特朗普式的政治人物。那时的美国会立即毁弃自己的承诺和责任,而中国又不可能像美国一样不负责任。就是欧洲也无法排除民粹主义上台的可能性,到时就只剩下中国,是无力支撑这样的议程的。
2021/3/28 14:02:57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牛人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6964分
   注册:2006-8-14
   发贴:2184(1209主题贴)
   登录:3726
5  
碳中和是骗局?中国将计就计,揣着明白装糊涂?
     竺可桢院士早在50年前就把地球温度变化的情况给说清楚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相比于欧洲的白左和政客,我显然更相信国内的两位院士。简单地说,碳中和就是个骗局,给后发国家上的枷锁。
    
     那么问题来了,我都知道碳中和是个陷阱,难道国家领导层不知道吗?当然知道,而且比我们了解的情况更多。
     但是,为何我们也支持欧洲政客去推动碳中和呢?——将计就计,揣着明白装糊涂!
    
    
     为何要推动碳中和?
    
     我个人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是中国相关产业链有比较优势!
    
     比如,汽车产业链是个非常庞大的产业,最近3年全球每年汽车销量在9000万辆左右,按10万人民币一辆来算,这个市场规模高达9万亿人民币。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在传统汽车领域,发动机、变速箱、品牌,是国产汽车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
    
     如果国产汽车能够崛起,国家的实力和居民的收入又会上一个台阶。
     (手机产业链也是非常庞大的产业,每年销量在15亿台波动,按2000元一台来算,市场规模在3万亿人民币,但是规模也只有汽车行业的1/3。国产手机崛起给国内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
    
     所以,学习当初国产手机弯道超车的经验,颠覆现有的汽车行业格局,是非常值得一试的事情了。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差距并不大。反正现在的汽车市场格局也让人不满意,借着碳中和,推动汽车电动化,来试着改变一下传统汽车格局,有百利而无一害。
    
     更重要、更直接的的原因是,中国在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有众多一流企业和专利,产能充足。国家电网在全世界有两项遥遥领先的技术“特高压输电”和“柔性直流电”技术,国家电网主导制定了几十项国际标准……清洁能源技术强大!
    
    
     二是我国资源禀赋“富煤贫油”。意味着石油紧缺,少用油多用电对于保障国内的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美大国博弈日趋加剧的情况下;而新能源相关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相关技术,国内都走在了国际水平的前列。
    
    
     三是大家一起推动新能源,摆脱“石油美元”的束缚。
     也有利于中国倡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来推动“碳中和”,其实,推动碳中和受益最大的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这也是中国非常积极的一个原因。
    
    
     全球能源互联网组织“能联全球”平台在北京正式发布
    
     也有利于中国倡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2/3/7 13:25:43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大众创业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1920分
   注册:2016-1-29
   发贴:699(261主题贴)
   登录:1676
6  
德国取消碳中和目标?严重误读!翻译错误+标题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准确翻译应该是:德国放弃2035年100%绿电目标,德国碳中和目标是在2045年实现,这个目标并没放弃。
    
     实际上,德国政府并没有设立“2035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其官方减排目标为在2045年达到碳中和。德国政府表示,目前2045年碳中和的目标并未改变。
    
     德国这一次所谓的取消2035年目标是权宜之计,推进碳中和整体政策方向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节奏进度上略有变化,防止国内目前的能源紧张问题、通货膨胀问题进一步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
    
     也是受到了俄乌战争的直接刺激,短期内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紧张,长期还是要摆脱能源的过度对外依赖状况,必须加大发展本国清洁能源供应。下一步可再生能源发展节奏,反而可能加快!极大可能将会直接刺激德国在未来十年内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掀起一个新的高潮。
    
     而且在刚刚结束的G7峰会上,欧洲领导人们统一意见到2035年实现电力部门的脱碳。
    
     这个“错误解读”的消息对于向欧洲出口光伏产品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影响有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22/7/12 10:06:06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zgzx1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2388分
   注册:2009-5-20
   发贴:729(427主题贴)
   登录:1121
7  
联合国官员:西方国家利用道德绑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生存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23/12/28 15:19:31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牛人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6964分
   注册:2006-8-14
   发贴:2184(1209主题贴)
   登录:3726
8  
西方发达国家暂缓碳中和,为何中国仍然义无反顾?
     西方的碳中和,确实就像诈骗。
     他们以人类的前途和地球的命运为借口,
     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特别针对世界工厂——中国。
     现在伪装的面具已经陆续撕下,
     环保之都丹麦哥本哈根放弃原定的碳中和目标,
     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丹麦陆续放弃2025碳中和目标,宣布重启燃煤发电。
     ……
    
     我们国家去年今年下大力气搞限电限产,还是在为了碳中和做出努力。可是欧洲这些国家呢?正如丁仲礼院士所说,这些国家都是在放空炮,他们巴不得其他国家都停止发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视频】欧洲集体摊牌放弃碳中和,中国却弯道超车成了领头羊,什么原因?
    
     为何我国仍然义无反顾走上“碳中和”?
     欧美国家提出的碳中和计划,确实是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但为什么中国仍然义无反顾地走上“双碳”道路?我们可以从4个维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1、科学维度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确实为地球家园带来了难以修复的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生态系统变化、环境安全产生威胁、以及农业粮食生产负面影响等,这已成为科学事实。
     所以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亦或是欠发达国家,都应该为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修复去做努力。
    
     而我国从政策推行,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印发实施,到植树造林、节能减排、老百姓的绿色低碳意识不断增强,一直实实在在地履行自己的环境承诺,体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及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与恒心,这也足以体现大国责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黄土高原的今昔对比
    
    
     2、发展维度
    
     碳中和革命,不亚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的产业革命。
     我国需要通过实现碳中和目标,进而推动各高碳排行业进行绿色技术和产业革新,实现全方位能源转型和绿色转型。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光伏、风电、电池、电动车等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技术突破有目共睹,整体上已经实现了对欧美国家的全面超越。
    
     光伏产业
     去年多晶硅全国产量超过143万吨,同比增长66.9%;晶硅电池产量超过545吉瓦,同比增长64.9%,出口39.3吉瓦,同比增长65.5%;全国晶硅组件产量超过499吉瓦,同比增长69.3%,出口211.7吉瓦,同比增长37.9%。
    
     汽车行业
     2021年中国整车出口突破201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达31万辆;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31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2023年出口491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20万辆,首次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的成绩。
    
    
     锂电池市场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量36.21亿只,出口额约649亿美元,同比增加33.6%。其中,动力电池出口127.4GW·h,占比83.5%,同比增长87.1%;其他电池出口25.2GW·h,占比16.5%。
    
    
     3、能源革命
     我国的石油依赖度是70%,天然气的依赖度是50%,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由此可见,中国能源形势日益严峻,因此,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是我国必须锚定的战略目标。
    
    
     4、欧美国家虽暂缓碳中和计划,但并未放弃设置国际贸易壁垒
    
     2019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色协议》,首次提出建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以下简称CBAM或碳关税)。2023年10月1日起,CBAM开始正式试运行,出口贸易商需报送产品碳排放数据。
    
     2023年6月14日《欧盟新电池法》通过。该法规要求自2024年起,未来新的电动汽车(EV)电池、LMT电池和容量大于2kWh的工业电池,必须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以及数字电池护照(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才能进入欧盟市场。
    
     2022年6月,美国民主党向议会正式提交《清洁竞争法案立法提案》,其中也设置了征收碳排放费用框架。
    
     2023年4月17日,美国税局发布更新《通胀削减法案》细则,此次将补贴车型限制于美国本土品牌,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其他外资电动汽车企业的在美发展。
    
     2022年9月-2023年1月,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先后组织了4次“面向供应链整体碳中和的碳足迹计算和验证”的相关讨论会,并于今年3月发布《碳足迹指南》和《碳足迹报告》初稿。
    
     面对发达国家碳中和计划的背信弃义,和一项项仍然存在的绿色贸易壁垒,这本质上也是一场全球政治与经济的大博弈。因此我们必须从保障能源安全、抢占制造业新赛道、布局绿色产业,这样才能在国际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目前我国已经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上碳中和之路。
    
     未来,中国走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不能动摇,走“碳中和”之路的决心更不能动摇。
    
     产业升级:不予西方活路的中国
2024/5/14 13:16:0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1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7   分页: [1] 转到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服务网-EDPSP.com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联系电话:010-8243115O 站长QQ:30989665
巅峰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89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