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2386分 |
注册:2009-5-20 |
发贴:728(427主题贴) |
登录:1116 |
|
|
时代变了,高考励志故事还能流行多久? |
每年的暑期,都会传来一些励志故事,并流传甚广。
这种季节性发生的故事,来自于高考个别“困难”的孩子,因为高考的成功,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而“一战成名”。
今年,在“没有状元”的情况下,我还是读到了三个高考励志故事。
安徽安庆一个女孩,2019年因为患白血病休学,今年参加高考获得了超过一本线164分的好成绩。
还是安徽,一个16岁时因车祸而截肢的男孩,今年高考拿下了684分的成绩,有望进入清华。这个曾经的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没被环境“淘汰”于求学的路上,也没有被截肢的不幸所打倒,感人至深。
湖北襄阳26岁的外卖小哥,考了623分,简直给全国送外卖的小哥们“长了脸”,美团迅速决定给小伙子1万元的资助。这位小哥在2013年就曾考上重点大学,但因挂科在2017年读到大三时被学校“清退”。让个背景让这个故事有了一层教育意义——在哪里跌倒,还可以哪里爬起,以及,回头是岸,人生可以“重来”。
这三个故事具有励志故事的共同点,首先要有不幸的遭遇,其次要有不屈于不幸的行动,最后要有成功逆袭的结果。所谓励志,就在于将几乎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吧。
反过来说,如果王思聪考上了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显然没什么励志性可言。不要说富豪之家的孩子,就是一线城市普通人家的孩子,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也没有什么令人“感动”的地方;较高的录取率,较低的分数线,考上好大学是正常的,考不上则简直丢人。
我还记得2018年的一个高考励志故事,河北一位姑娘以707分的成绩考上了北大中文系。然而更让她受关注的则是她的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作文,她讲述的家境环境催人泪下,而她没有被那种环境所吞噬使得她更加闪光。那种苦难与成功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得她的故事成为当年的“最佳”高考励志故事。
你看,这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就像曾经流行的武侠小说,或某些人热衷于编造的心灵鸡汤,都是有“套路”的,给人一个逻辑——经历不幸,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显然,这不符合普遍情况。普遍的情况一定是,考上大学的孩子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孩子,家庭条件较好,没有经历过“苦难”或“不幸”的才是大多数。然而由于这些孩子的经历不具备“新闻性”和“励志性”,难成故事被传播——人们对这个真相心知肚明,所以,城里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家庭,不仅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要给他们报各种培训班。
不会有家长看了“感谢贫穷”的励志故事后,给孩子弄一个“贫穷”的环境激励孩子上进。相反,这些具备了一定物质条件的家长,陷入了如何给自己孩子更多更好的焦虑之中。他们担心孩子未来不能留在现有的“阶层”,而且希望孩子将来比自己更出色——他们中的很多人觉得当年自己通过读书改善了命运,因而成为了“鸡娃式”家长,却忽略了一个真相:他们当年之所以能通过读书改善命运,是因为他们赶上了一个可以通过读书改善命运的时代。
读书永远有用,但大学文凭改变命运的年代过去了。
基于这种认知,如今我觉得那些高考励志故事恐怕已经不再具有普遍性意义。我觉得,这些励志故事中的孩子,他们将来拼的不再是学历。二三十年前,一个普通家境的不错大学毕业的学生,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靠自己奋斗成为一个中产,是大概率事件。现在同样条件的毕业生,难度要增大很多很多,甚至在大城市生存下去都比较困难。
写到此,我就去搜索了一下2018年考上北大中文系的那位河北女生,发现她已经从北大考入军营了。我为她的这个选择点赞,往高尚处想,她找到了一个报效国家的好途径,往庸俗处想,她不必担心毕业后的各种麻烦了。
过去数十年所谓的机会多,很多人通过读书从底层奋斗到了中产,只不过是因为当年“读书人”太少而已,就突出了当初的大学生的优秀。同样,现在一些年轻人拥有很好的学历却选择“躺平”,也绝非他们不优秀、没志气。大多数人,其实是被时代塑造,什么样的年代有什么样的活法儿。
因此,用旧时代的成功经验去锻造现在的孩子,很可能是刻舟求剑。即便捞上来一把剑(诸如一张很好的文凭)很可能只是一个工艺模型,而不是一把锋利的武器。
有个朋友就放弃了对孩子有太高期待。他已经“想明白了”,孩子未来不愁房子住,随便有个普通的工作就行了。他的计划是,给孩子准备几百万的存款,然后教会他最基本的理财方法……
我觉得这想法也挺好的:不跟穷人家的孩子抢学位,放弃鸡娃让孩子有个快乐的学生时代,不加剧内卷和固化社会阶层,不让自己为了孩子的未来焦虑、生理和心理都平缓一些……善莫大焉。
事实上,孩子的未来是难以被规划的——由于我们无法知道2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因而今天的家长给孩子规划的路径基本上都是一厢情愿、刻舟求剑。
未来不可知,从而让人焦虑,而正因为未来不可知,可以倒推出,焦虑其实并没有多大用。
今年不让说状元了,其实,让炒恐怕慢慢的也没多少人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