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温州资本走出PE“迷思” 实体经济才是落脚点
发布日期:2012/10/19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黄之宏 王可珂
|
“5年后,裸泳的人一定不少。”2011年暮春,温州环亚创业投资中心负责人胡旭苍在媒体面前如是预言。
那时候,温州资本在PE(私募股权基金)和VC(风险投资)市场激战正酣。在一片非理性的热浪里,豪迈的温州资本面对市盈率不断翻倍的投资项目一掷千金。
身为温州本土首家PE的创始人,胡旭苍似乎从一片繁花似锦里感受到潜伏的危机。但他泼的“冷水”并没有引起重视。
胡旭苍猜对了结局,却没有猜对过程:退潮的日子,比所有人预想的来得更快、更迅猛。
2011年下半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集中爆发。从2007年的盲目上马,到2008年的群情高涨,温州资本的PE浪潮从高潮直落千丈。此后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幅放缓、股市一蹶不振等不利因素的困扰下,PE募资是前行还是退出,各方陷入了迷茫。
时髦的金融名词,顿时从新宠变成烫手山芋。“存活不到一成。”有专家估算,温州PE一度多达300家,而今健康运行寥寥无几。
PE到底是温州资本的洞天福地,还是洪水猛兽?这股浪潮里,温州资本经历了怎样的洗礼?温州资本的PE路何去何从,又能否为温州发展另辟蹊径?
现实给了温州资本当头棒喝,砸碎了温州PE的“迷思”,寂静严寒里,他们开始溯本清源,找到前行的路。
【寒冬骤至】
车站大道的财富中心,地处温州最繁华地段,是楼宇经济的标杆。
几年前,这栋写字楼是温州租金最昂贵的商业地产,也曾是温州PE的聚集地。彼时像环亚创投这样的公司在财富中心就有20多家。一扇扇玻璃门后,这些投资基金动辄百千万、上亿元。
而今,玻璃门后人去楼空,有的易主成了贸易、设计公司,楼面月租金也从高峰时180元每平米跌了近一半。
比租金跌得更厉害的,是资本市场。
8月最后一个交易周,整月首次公开发行(IPO)数12只,首发市盈率再次逼近年度最低位,PE机构IPO退出账面回报跌至3.5倍;二级市场更是跌跌不休,股指屡创近年新低,市盈率在12倍低谷久久徘徊,悲观情绪仍在蔓延。
“发行必破发,怎么不差?二级市场的价格比PE还便宜,市场已经恶劣到这种程度了。”胡旭苍一声叹息。他透露,环亚手中尚有一只股票未解禁,发行价已跌了一半,与原先几十倍溢价预期大相径庭。
与大部分温州PE相比,环亚是幸运的。受益于起步早,环亚创投一年前就停止投新。前期投资中已有3个项目顺利退出,剩余的钱也先退给了股东。“我们成本捞回来了,心理压力轻了。”胡旭苍宣布,环亚休养生息。
更多的温州PE,却正承受严冬的压力。“做PE,一靠资金,二靠敏锐性,才能找到好项目、好企业,原来温州PE不差钱,现在两样都缺。”作为金融与实业的媒介,温州PE在银行惜贷、金融风波与实业不景气、经济放缓的夹缝里挣扎。胡旭苍认为金融危机加剧了退潮的惨烈。
“上市公司都是好公司、都能赚钱,这样的时代过去了。”北大经济学博士,温州新润控股总经理刘魏这样形容。过去PE沉溺在“洗钱和抢钱”的欢腾里,一味只关注项目的上市预期、上市动力、上市规模……目标只盯着一二级市场套利,而非借助货币载体来整合提升资源。“真正的PE与VC的本质应该立足于实业、服务于实业,运作于资本市场,价值提升于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产权交易所的角色只是退出渠道。”刘魏补充。
PE的瘟热一度蔓延全国,只是温州更严重。
“温州有些做PE和VC,打着名号,拿大家合拢的钱做别的事情。”刘魏和胡旭苍均指出,温州PE不了解股权投资并非债务性融资,股东权责与义务受到《公司法》的约束,有的PE甚至窜入了房地产与拆借市场。
就在去年11月温州股权投资协会成立之时,几家会员单位便爆出了问题。急转直下的行情,迫使人们冷静。
“投什么项目还是后面的问题,首先大家要审视自己对资产的态度,否则始终看不到自己面临的潜在风险。”刘魏说,现在人们开始真正认识PE,PE最重要的不是资本,而是有职业精神和责任感的领导和团队。
“我们原以为做PE就是赚快钱,其实PE是非常难的行业,它的特性是风险高、收效慢,是赚慢钱。”胡旭苍说,头脑发热的温州资本当初不相信,最终现实给大家上了一课。
【暴利迷思】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5年,胡旭苍依旧试水PE,但他说,会告诫温州人:“先认清自己”。
从中瑞财团和中驰集团开始,温州资本便与PE若即若离。
200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修订)出炉一个月后,温州乐清佑利控股集团董事长胡旭苍抓住机会,联合八家乐清企业和一名自然人,摇身一变成了LP,发起成立东海创投,倚东海之滨吹响温州民资进军股权投资的号角。这是长三角地区的首家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实体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又不想做房地产或者炒矿。”胡旭苍说,温州人最懂企业“两多两难”,最懂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资金,也最能看出PE与VC这种成熟的模式恰可以帮助企业提升附加值。他请来北京团队做管理者,希望按照国外构架来打造温州PE。
很快,敏锐的温州人发现PE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创建不到半年,东海创投北京团队与温州投资人分道扬镳。“他们抽管理费、拿分红,但我们得对股东负责。”胡旭苍将“分手”归咎为双方价值取向、行事风格难以磨合。“温州人都是做实业出身,读报表不专业,但到门卫那边问问发了几车货,了解项目一样在行。”随后,胡旭苍调整运行机制,成立了符合温州水土的环亚创投,股东数增至30余家。
“PE就是把股权买过来,投入人力、智力、建立现代治理制度,提高附加值再找好的时期卖出去。”在温商眼里,做PE跟做皮鞋没有本质区别。而当时流动性泛滥,投资项目平均市盈率蹿升到20倍以上,而且一旦IPO上市就有望获取翻倍暴利,PE的利润显然比皮鞋更可观。
于是,PE成了实业空心化背景下,温州资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一时间,海港大厦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排满了各类项目推介会、对接会,风险投资培训班在温州密集出现,这块资本热土被形容为全国各地私募圈钱的乐土。
短短2年,国瑞创投、通泰投资、温商创投、恒生资产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继上马,如正泰在上海创立云杉资金等温州资本在外PE也有十余家。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末,温州有各类民间资本平台1326家,投资领域主要覆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矿产等,也参与大宗商品、定向增发和后期PE投资。
2011年7月,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壹号基金设立,随后温州股权投资行业协会成立。“PE很有魅力,但没那么美好。你想进入门槛很低,你想出来门槛却很高。”胡旭苍隐隐感到危机,PE虽是温州人主业外的投资,但不少企业正被扩大的投资拖垮。
【不破不立】
暴利终结,严寒正是洗牌的开始。
有着10年PE从业经验的刘魏最终还是和温州资本走到了一起。他在洋溢创业活力的城市,在胡旭苍这些温商身上,看到30年改革开放沉淀的经济成果,看到温州人的创业精神,也看到温州财富积累已经发展到多元投资的转型期。
刘魏认为温州资本具备进军PE条件,关键是选择怎样的路径。
2008年,刘魏出任温州新润投资控股的总经理至今,他坚持做标准化的PE和VC。除了少部分IPO项目,大部分投资最终落到了实体,不少项目被上市公司并购。严寒里他们放慢了投资步伐,资产并没有损失。“希望我们在外面做VC培育的苗子能形成小树,将来有望移到温州。”他反复强调一点,温州传统行业不能丢。
“温州PE应该帮助民营企业找到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而非简单用新血补充老树。”刘魏指出温州此刻应“瘦身”做减法,PE更要重振“实业兴邦、科技兴企”的精神,服务于实体而非金融市场,帮助传统行业找到未来方向,集结资源提升附加值。在企业迈出第一步的同时,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科技资金进行扶持、孵化,在项目成熟之后给专业的投资方与团队培育。
实体经济,才是PE本土发展的落脚点。
但胡旭苍坦言,温州PE缺乏相应的扶持与奖励政策。今年4月股权投资行业协会给金融办的建议也集中为两条:税收与奖励。
去年1月,市政协委员林光在提案里也提到,温州资本终究要与实业结合,建议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各类金融教育、研究和培训交流机构,提高全民金融知识水平,培养高端人才,营造金融氛围。鼓励民资在温注册,成立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PE股权投资基金、在企业注册、税收减免、租金优惠、金融创新、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扶持,为建立中国民间资本集散中心提高软实力。
当过去错误的思维定势被打破,真正的机遇也浮出水面。
“一个人做转型很难,但为什么不能采取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共同挖掘这口矿井?”刘魏期待危机给睿智企业家自我调整的机会,温州人是时候反思、回归实业,那些有专业眼光、有情怀的人,会把苗子培育成大苗再形成森林。
“出路就是谨慎。不要脑子发热、盲目转型升级。”经历洗礼,胡旭苍认为温州PE发展的关键是投资人的成熟。他相信温州资本终会成长起来,不怕严冬漫长,而要准备过冬,并且在冬天找到春的生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