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 新闻通知:入选MBA案例的中国优秀企业,已经倒了八成
索引

>>投融资首页
  ┃
  ┠会员登陆
  ┠新闻与通知
  ┃
  ┠融资直通车
  ┃ ┠项目列表
  ┃ ┠服务机构
  ┃ ┠资金信息
  ┃ ┠产权交易
  ┃ ┠
  ┃ ┠发布项目信息
  ┃ ┠发布资金信息
  ┃ ┠发布服务信息
  ┃ ┗发布产权交易
  ┃
  ┠FAQ问答
  ┠关于我们
  ┠合作伙伴
  ┠能源500强班
  ┗金融服务产品

入选MBA案例的中国优秀企业,已经倒了八成


发布日期:2011/12/2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罗伦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曾经被用作MBA案例的中国优秀企业,现在已经几乎倒了80%。——近期在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的“深度思考”论坛上,中国战略管理专家、交大战略研究所所长、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孟宪忠的一句话引发了许多企业家和研究者的思考。

  回顾近年来中国市场的种种乱象,孟宪忠首次提出的企业“负竞争力”理论直指人心。

  孟宪忠认为,无论是大企业突如其来的轰然倒塌,还是国内企业走出海外后的无力竞争,种种看似相互无关的企业衰败间其实都有规律可循——误读的“负竞争力”正令诸多中国企业步履维艰。

  “本质的竞争力(应该)是诚信的、负责任的、理性的、符合规律的,是内生的、内源发展的;单纯依靠外在的资源、政策、垄断,依靠原始需求、低成本红利、金融投机,依靠山寨、炒作、欺骗来一时获利不是企业内在的能力,而是负竞争力。负竞争力损害客户利益、企业自身未来、行业生态以及全社会风气。”孟宪忠解释道,正如同武林有真武功、没武功、邪门武功一样,企业也有真实的竞争力,无竞争力,歪门邪道的竞争力三种情况,而歪门邪道的竞争力就是“负竞争力”。

  “如果我们更深刻地看问题,我们将能认识到,我们说的一些‘大败局’企业并不是先成功而失败,而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孟宪忠指出,发财不等于发展,邪门武功不等于真正的武功。在考察企业竞争力的时候,千万不能以一时盈利、短期获得财富为尺度、为标准。

  【发财不等于发展】

  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角逐和比较当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不是孤立的,不是企业自身和自身比。孟宪忠认为,在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在世界背景下审视“成功”,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企业今天的竞争力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竞争力的本质应是:企业在信用的前提下,以收益大于成本的方式,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

  这个定义包括这三方面含义:信用、效益、创新。

  “不是今天拥有了财富就是竞争力强大。资源不等于竞争力,财富也不简单地等于竞争力。”孟宪忠指出。

  企业管理学者们有一个共识是,中国市场是一个原始需求巨大的市场,一是指消费者的第一次需求,二是指消费者需求的是产品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说,中国十几亿人的原始需求巨大,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又并不复杂,如果一家企业在开始简单地以中国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为立足点,一时挤入市场只为大赚一笔,可能会投机地捞一笔,但这就不是做企业的概念。

  孟宪忠举例说,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当海尔开始做电冰箱的时候,全国也有300多家冰箱厂,但如今却只剩下几家。海尔的张瑞敏说:“西方有句谚语,‘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也正像任正非所说,“在华为发展的初期,华为的通讯设备卖得好并不是我们有竞争力,而是中国市场空白,外国厂商还没进入中国市场。华为一定不能满足于产品畅销、一时获利,一定要准备进入冬天,要练内功,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

  “张瑞敏、任正非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在于他们时刻清醒决不能将依靠外部条件获利等同于企业的真实竞争力,时刻重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效益的本质竞争力。发财获利不等于具有竞争力。”孟宪忠说。

  在孟宪忠的理论中,中国企业的“负竞争力”其实主要涵盖了九个主要方面:除了“原始需求、随风而起”这一点,还包括过度营销、大肆炒作;金融游戏、账面扩展;一味山寨,不思创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以及背靠政策、局部获利;不计成本,疯狂投入;伪劣欺诈、发不义财;垄断暴利、坐享其成。

  “上述表现不一而足。”孟宪忠认为,与企业的本质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反,这些通过失信、非效益、非创新谋取财富的负竞争力手段,虽然可以使企业一时获利,但在消耗、损害、否定企业的本质竞争力,葬送着企业的前途与未来。


  【中国企业竞争力恶化】

  眼下,由于部分中国企业恐陷负竞争力获利的怪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屡屡发生。

  “中国企业竞争力构成的三个方面都在恶化:信用在恶化,创造经济剩余能力在恶化,创新在恶化。”孟宪忠指出,特别严重的负竞争力如同毒品,如同体育竞技场上兴奋剂,可以让人们得到快速收益和一时欣喜,从而给企业继续在错误道路越陷越深的思维惯性,最终形成上瘾性的路径依赖。在负竞争力的模式下,企业一旦撞了南墙,往往是覆没之舟,无力或难以挽回。更为可悲的是,大多失败者并没有真正痛定思痛地转头再来,真正在正竞争力方向上渐进积累与成长。更多的人将失败归罪于自己的不小心、不走运,而不是对于方向和模式的彻底反思与颠覆,而这正是深陷其中者的可悲之处与负竞争力的可怕之处。

  孟宪忠认为,负竞争力对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比如它除了损害自身利益,还损害客户的利益。

  首先,“中国的GDP并不都是在创造社会福利价值。那些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劣质奶,那些假烟、假酒、假药都创造了GDP,但没有创造福利价值,是在损害人民大众的福利价值。所以,中国应该开展‘伪劣经济’研究,应该在GDP统计中剔除‘伪劣经济’造出的GDP。”孟宪忠说。

  其次,在中国企业行业生态很不容乐观的当下,负竞争力令行业生态雪上加霜,比如价格战、广告战、跟风战,企业间相互使绊,恶性竞争相当严重。在孟宪忠看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本领”,这些做法不但对自己企业长久发展不利,而且损害了行业生态。

  此外,负竞争力还损害社会风气,因为企业不择手段谋取利益一旦得逞,会形成“示范效应”。谁都想走捷径谋暴利,于是全社会急功近利、浮躁奢华、造假成风。

  不过,有学者也指出,中国部分企业负竞争力现象泛滥,危害严重,并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所致,还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

  “我们必须看到,必须正视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短期政绩,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大量激励企业负竞争力的事情,也就是做了大量负激励的事情。比如搞什么免检产品、对利税大户挂牌保护,对一些违规甚至违法企业百般包庇,使得一些企业成为‘法外公民’,助长了一些企业为所欲为。过度给予企业政策投入、资金投入、过分娇惯,使得一些企业如‘独生子’、‘小皇帝’娇生惯养,不思提高真正的本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

  在多数学者看来,中国企业再也不能依靠过去的做法,特别是不能依靠负竞争力手段来继续发展。

  “面对着中国企业负竞争力泛滥现象,我们呼吁企业经营者们要平衡企业的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切记企业的本质竞争力是内在的信用、创造经济剩余的能力、创新能力。企业必须诚信,我们欠缺的能力必须补上,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繁荣,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切记所有的捷径都是弯路,用负竞争力一时获利无疑剜肉补疮、饮鸩止渴。”孟宪忠表示,“我们也呼吁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公平合理、法制健全的政策环境,少一些乃至杜绝对企业的负激励。”

  至于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孟宪忠也指出,中国企业竞争力将面临两个新挑战,即经济结构的调整挑战和竞争力的智能化基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