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个折腾年,发生的大事特别多,任谁也不能冷眼旁观不被卷入其中。在万民看房、看房价的2008,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瞩目的事件,于您又是否心有戚戚。
■事件
楼价破“9”,回到2007年初水平
在2007年10月广州楼价最高冲上1.1万多元/平方米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2008年广州楼价最低会跌破9000元/平方米。在刚过去的2008年12月,广州楼价仅8012元/平方米,为全年最低点,与2007年10月的楼价新高点11574元/平方米相比,跌幅高达31%,回到了2007年3月的水平。两年内,广州楼价经历大起大落,的确让普通市民的心脏不胜负荷。
据了解,2008年楼价破“9”的月份是9月和12月,分别为8244元/平方米和8012元/平方米。虽然仅有两个月份楼价处于“8”字头,全年整体均价仍维持在9339元/平方米。
楼价的涨跌影响着千家万户。没买房的市民一边庆幸着去年没买房,一边嚷着楼价要继续降,降到他们的心理价位;在高位入市的业主一边吵着让开发商补偿,一边衡量着自己是否成了负资产。只要有住房的需求,房价必然最受市民关注,除非我们再进入房改房时代,人人有房分,但这是不可能的。
国家出台新政救楼市
从加息到降息,从继续宏观调控到救市,没有哪一年会像2008年一样,国家对楼市的政策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在2008年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显然楼市宏观调控继续严格执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美国的次贷危机改变了这一切。随着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在9月16日,国家央行宣布四年来首次降息,到了年底一共降息5次。如果说降息还不一定是为了救楼市,那么10月22日的财政部出台的降契税和首次购房贷款首付两成、利率7折政策无疑是国家正式救楼市的开始。接下来二次房贷的真正松绑,存量房贷可申请利率7折,营业税免征年限从5年降至2年等等政策都是国家进一步救楼市的重大举措。
当然,国家救楼市并不是要救楼价,而是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稳定中国的经济。而在这一轮救市新政中,除了开发商看到了楼市稳定的希望,也让广大的市民减少了购房负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土地市场遇冷,地价跌三成
2008年广州楼价持续下降,作为楼市晴雨表的土地市场同样遇冷。除了开发商拿地热情大减,土地出现流拍现象外,被戏称为“面粉”的地价比2007年大跌三成。在2007年曾有“面粉比面包贵”之说,而今日,“面粉”身价大跌,风光不再。
数据显示,2008年广州全市10区共出让住宅用地18宗,用地面积总计1.26平方公里,今年至今为止的平均楼面地价为3324元/平方米,仅为去年全年4760元/平方米的69.8%,比去年下跌30.2%,已经回到了2006年的地价水平。数据显示,今年出让的几块市区地块,楼面地价最高的是越秀区广州大道港口机械厂地块,仅4009元/平方米,而去年由万科拿下的海珠区纺织路地王楼面地价则达到了7800元/平方米,地价为前者的近一倍。对比去年的花都地王,价格则相差更多。去年花都凤凰东路地块创下了楼面地价5659元/平方米的地王价格,事隔一年,本月15日即将拍卖的一块也是位于凤凰路的地块,挂牌底价仅为2565元/平方米,折价超过一半。
广州土地市场的遇冷和地价的回落与楼市的不景气有着直接的关联。一方面,前期的银根紧缩和股市低迷,使开发商资金链紧张,难有资金拿地。另一方面,广州楼价持续下降,楼市观望情绪浓厚,开发商们对未来楼市看不清,不敢贸然拿地。
当然,2008年地价均价的下降也与当年推出的多是番禺、花都、南沙等城郊住宅用地有关,这些区域土地地价远低于市区,所以整体地价也被拉低。地价的降低对市民来说是好事,至少未来建造房子的成本不会太高,不会成为开发商涨价卖楼的借口。
大批二手中介门店“执笠”
2008年对于二手中介公司来说,可以说是一场噩梦。在2007年仍然生意火爆,门店开了一家又一家,各中介公司高薪挖角,到了2008年,大批中介地铺“执笠”,经纪发不出工资。
2008年二手中介倒闭事件中,最震撼的莫过于创辉租售广州300家门店的关闭。1月15日,创辉租售位于广州的300家门店突然关门。公司欠下员工工资、提成、“诚意金”和商铺押金在内的各种款项达数百万元。当时,愤怒的客户要拆走创辉位于珠江新城写字楼内的电脑;更有员工拉起横额追讨欠薪。
9月,顺驰也突然关闭海珠区所有门店,员工被炒,更早前顺驰在东山的门店也已关闭。同期,德诚行由原来的50家门店瘦身剩16家。此外,中原地产、满堂红和合富置业三大中介公司在去年都出现了关店和裁员的情况。
其实二手中介的冬天在2007年10月开始,由于楼市出现拐点,买家观望情绪浓厚,加上一手楼价下降,二手业主却不愿意降价卖楼,导致二手成交大幅下滑。在2007年9月,广州十区二手住宅成交量超过73万平方米,但2008年,每个月成交量基本维持在30万平方米上下,由此可见二手楼市的萎缩程度。
据了解,在2007年的辉煌时期,广州已备案的二手中介公司和门店有2500多家,二手中介人员接近3万人。经历了2008年寒冬,幸存的中介人员还剩多少?这就不得而知了。
声音
不需要对房地产进行什么挽救,它经营不好就应该破产,但是建议政府要给房地产行业一些宽松对路的政策。 ——王石“政府要救房地产,就要先填坑,把之前挖下的那么多坑都填平了,房地产才能活过来,继续发展。现在政府试图救楼市,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却在破坏楼市规则,舞跳得很积极,但踩不到点上,绊在了脚上,会跌在粪上。” ——任志强
“未来100天是很多房地产公司发生剧变的100天。” ——3月22日,潘石屹发表“百日剧变”的预测。
代表人物
万科董事长王石
越瞩目越受伤
在中国,做一个瞩目的企业家明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尽管成功创业的经过受人尊重、被视为偶像,也难逃因说错一句话而背负骂名。2008年的王石,走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网络的发达,让他备受“瞩目”,同时也“很受伤”。
2008年初,在2007年十分有先见地提出“拐点论”的王石再次语出惊人,预测楼价下降,并劝说市民不要买房,他的坦白敢言让人敬佩。事实上,王石准确地判断了楼市拐点的到来,而早在2007年底的万科带头降价卖楼行为,后来也证实是十分正确的行为,可以说,王石体现了一个行业领导者的睿智和前瞻。
但在5月汶川大地震后,王石又因为“敢言”而深陷“捐款门”事件。“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万科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两句话使王石以及他的万科遭遇从来没有过的品牌危机。即使是王石的公开道歉和追加的1亿元捐款,都无法平息公众的非议,甚至有网民要求他辞职。
一直以来,王石的登珠峰、南极探险,万科的做企业公民、建廉租房“围屋”,王石和万科的品牌都受人尊敬。但在楼市深度调整的2008年,在因为互联网普及而大众张扬话语权的年代,王石以及他带领的万科越瞩目越遭遇挑战,这对于行业大哥的万科,无疑是一个新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