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退出募资均受阻危机成就PE洗牌 弱者淘汰强者愈强
发布日期:2008/11/22
来源:edp
|
惨淡的A股股市和已被封死的IPO市场,让PE/VC们叫苦不迭。不到一年时间,那些曾经被寄望于大赚几倍、十几倍的项目,如今处境尴尬。 “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全球流动性不足,黑石、KKR等已经开始收缩战线。而由于机制不畅,VC/PE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并购退出的可能性很小。目前IPO情况又如此疲软,这个行业正陷入一个较大的调整消化期。”先后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且对投资问题颇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向松祚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凭谁都能赚钱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PE/VC行业面临洗牌格局。 深度被套 “我们去年11月做了一个Pre-IPO项目,以12倍的PE(市盈率)进去,没想到今年6月份刚上市就‘破发’了,现在估值还不到7倍,老板正为这事头疼呢!”常年从事港股投资的张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事实上,在IPO市场不景气、新股几乎停发的情况下,像他们这样被“套牢”的同行还有不少。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在A股IPO的77家公司中,有40多家公司股价已经跌破发行价,接近上市新股量的6成。 10月22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投资的人和商业(01387.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当日的交易价格报于1.1元,比招股价1.13元低2.7%,这一价格已低于红杉资本入股时的价格。 早在去年上市的分众传媒、航美传媒等中国传媒概念股,今年以来的价格更是下跌近80%,令几家PE投资人遭受不小损失。而在今年7月30日登陆纽交所、由兰馨亚洲/晨兴联合投资的正保教育,首日便跌破了发行价。 但这还不能算作最坏的情况,正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所说:“在当前资本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能上市先上市才是上策。” IPO之路被堵 众多的PE/VC近期根本无法上市退出,只能将IPO计划无限期推迟。 “我们的海外上市计划肯定要暂时搁置了。”共合网董事长郭羽无奈地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共合网原本在今年获得30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打算明年登陆纳斯达克的计划被迫置后。 曾声称今年要上市的北京华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爱国者”品牌)总裁冯军也表示,因为国内外股市环境都非常不好,公司已经暂时搁置了IPO计划。 地产公司更是齐声“哑火”。一度高调的恒大地产已经撤回了在香港IPO的计划,龙湖地产的IPO时间表也一改再改,目前仍无“定期”。 对此,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杰里特尔深表担忧,“企业的IPO工作推进越深,推迟或取消IPO带来的痛苦就越大,这不仅是因为IPO本身的费用,而且还因为即将完成IPO定价的公司都会假定这一交易将带来充足现金,并依此来制定未来的商业计划。投资者恐怕难以看到这些公司会在未来再次尝试进行IPO。” 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完全取消IPO的公司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重新进行IPO。在研究了美国1985~2000年登记进行的IPO之后,他们发现,取消的交易中只有9%日后恢复进行。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金融学教授、该研究的合作者之一史蒂芬?福斯特称,“企业通常都说只是暂时取消IPO,如果市况好转,公司就打算重新上市。事实上,它们日后几乎没有完成IPO的希望。” 今年三季度的IPO市场令PE/VC很“受伤”。 数据显示,A股三季度的IPO融资额同比下降86.1%,上市数量下降62.2%,而四季度首月沪深两市企业IPO上市为零。受累于此,第三季度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减少了19家,融资额下降了94.8%(见图1)。 为维护境内资本市场稳定,中国证监会正着力控制新股供给量,目前有近300家公司“排队”待审。而已经过会的招商证券、光大证券、中国建筑等30多只新股则“过而不发”,在资本市场门外翘首等待,上市脚步明显放缓。 从A股IPO回报率来看,第三季度VC/PE背景企业IPO平均投资回报率仅1.97倍,环比下降37.0%,同比更大幅下挫73.4%。而VC/PE背景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市场IPO平均投资回报率仅为0.77倍,环比下降45.8%,同比下降达到91.7%。 更为严重的是IPO的困境是全球性的。9月份,全球共只有21宗IPO,总募资额2.325亿美元,这与去年同期的63宗、116亿美元相去甚远。 美国IPO市场已完全封冻,自8月以来整整两个月无一只新股上市,这也创下了自1980年跟踪统计以来,美国IPO最长“真空期”的纪录,而在今年IPO的共27家上市公司中,仅剩3家还站在发行价之上。如此一来,中国PE/VC走海外上市之路也被彻底堵死。 募资渐成空 对PE/VC来说,它们很少会用自己的资金去投资,LP(有限合伙人)的钱才是其源头,然而,今天LP更愿意“捂”紧钱袋子。 据统计,今年三季度,中外VC新募20只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基金,共募集资金4.92亿美元,与上季度相比新募基金数量减少了一半,募资额下降了83.7%;与上年同期相比,新募基金数量增加了7只,但融资额减少了62.8%(见图2)。 PE的情况比较特殊。本季度共有13只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PE完成募集,资金额达到187.53亿美元,环比增长56.0%,同比增长94.0%。剔除厚朴和弘毅四期两只超大基金(分别为25亿美元和13.98亿美元),以及第三批产业基金(总额约600亿元)之后,PE的募集规模仅为62.85亿美元。 综上所述,PE/VC第三季度共募集资金(不计第三批产业基金)106.75亿美元,环比下降29.23%(但同比增长31.99%)。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募集的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基金中,外资新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均有明显下降。作为中国PE/VC曾经的重要募资对象,美国LP已不再“慷慨”。这表明LP和基金管理人对市场信心不足,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第三季度旧金山湾区风险投资者信心指数从上一季度的3.07点下跌至2.89点(最高值为5点)显然,与二季度相比,他们变得更谨慎了。 谁将率先倒下? “目前就像是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前面的路(IPO)被堵死了,后面又无援兵(募资困难)。受到前后夹击的中国PE/VC可谓内外交困,它们一部分会死掉,而另一部分则会变得更加强大。”易凯资本CEO王冉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现实很残酷:IPO的市场低谷可能持续3~5年,而国内的基金封闭期限通常不超过5年,它们能够熬过这个“寒冬”迎来复苏吗?更令人担忧的是,当LP信心不足,PE/VC无法募资到足够资金,它们靠什么去投资? “不少PE/VC会被解散,一些凑热闹的人也会收手。最后能够剩下的,只有那些投资无恙、资金充裕的基金,他们将会变得更加强大!”深圳君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梓君告诉《投资者报》。 在廖梓君看来,熊市对PE/VC并非全是坏事,“那些业绩优异的基金仍然能募集到不少资金,可以发现更多投资机会,从而在市场上有更大的话语权;而业绩不佳的基金,由于投资的项目无法退出,加上募资无望,只能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境地。”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于前期规模增长太快,风险投资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对风险企业的选择也趋于草率,导致风险投资的收益率明显下降,加上1987年股市暴跌,整个行业受到第一次寒流的袭击,1991年,融资额度比1990年大幅下跌约26%,而新成立基金也从1990年的100家下降到58家。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PE/VC行业,表现好和表现中等的基金之间差距巨大,表现最好的1/4和表现最差的1/4业绩相差23个百分点。而活跃在中国的各色外资基金、本土基金也将在这场角逐中一分高下。 廖梓君认为,以下三类PE/VC将会首批倒下: 一是热衷于做Pre-IPO的基金。严格意义上讲,它们的行为不能算作投资,而应该属于“投机”。如今IPO市场停滞,它们也就无事可做了。 二是新入行的跟风基金。这类基金没有经验或不够理性,可能在市场的最高点(比如2006-2007年),以较高的成本进入,结果深度“被套”。 三是只重商业模式的基金。由于投资理念的偏差,一部分PE/VC是“技术为王”型,一部分是“只重商业模式”(以部分Web2.0网站为例)。但在宏观经济下滑、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PE/VC指望原有的商业模式也许并不可靠,反倒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能够“幸免于难”。 |
|